岁数大了越来越喜欢听戏曲了(就是要将戏曲打出去)(1)

岁数大了越来越喜欢听戏曲了(就是要将戏曲打出去)(2)

←王燕飞现在敢大声说“我是一名戏曲演员”。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以来,口碑爆棚,灵动的仙侠水墨画风,水漫金山的惊世奇情,经由戏曲国粹的创新展示形式发挥到极致。在四个被赋予了全新面貌的主角当中,“法海”也是网友好评热议的焦点之一:“法海禅杖的打斗很有特色,法海和白素贞的斗法看得真是过瘾”“是看过所有的影视版本中最威猛的法海、最有人情味的法海,威风凛凛,气场气势强大”,诸如此类的赞赏不计其数。

广东粤剧院青年团演员王燕飞,让这一版的法海演绎出彩,声势“破圈”。他不但用极具气势的眼神,铿锵的声调,站立的仪态演出了法海的威严和霸气,也在许多小细节处用心揣摩,演出了一个更有人情味、更“懂情懂爱”、也更被年青一代观众接受的法海。出身于粤剧世家的王燕飞,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从艺三十年积累下深厚的功力,才有今天的“一跃成名”。接受南都记者的专访中,王燕飞感慨道:“曾经我们觉得低人一等,出去的时候不敢表明自己是‘唱戏的’身份,经过国家大力扶持戏曲文化,我们现在走出感觉很自豪,敢大声说:我是一名戏曲演员。”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李倩妍

创新

佛渡众生是大爱,这个法海更懂爱

南都:有别于大众心中的“法海”,这次电影版法海更年轻、更有人情味,你怎么看待这个被创新的法海?

王燕飞:我们舞台版也是这几个主角,原班人马拍摄电影版。粤剧版也是我演“法海”,一直延续了下来,但电影里比较写实。我在舞台上的表演比较夸张,才可以给观众那种威严感,电影特写镜头多,如果太夸张,就会显得狰狞和凶狠,无法表现那种力量感和威严感。

南都:读剧本时,哪一个情节最打动你?拍摄过程中,你投入感情最多的一场戏是?

王燕飞:整个剧本读下来,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是:“山无言,水无心,天地无边法有规,各归其道行各则,佛渡众生是大爱。”这是法海劝白素贞时说的话,这几句话包罗万象,很适用于那个时期的社会,也可以让人看懂很多事物。“佛渡众生是大爱”,这句话蕴含了哲理。

南都:你用极具气势的眼神,铿锵的声调,站立的仪态演出了法海的威严霸气。你为角色做了怎样的准备功课?

王燕飞: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戏曲演员必须懂的东西,是从小学习留下的底子和基本功。你的身段是否好看,就看你以前在学校学习的功力有多深,在舞台上实践有多少。

南都:你和戏曲相伴了多少年?

王燕飞:我学习戏曲到今年刚好30年。我和饰演白素贞的曾小敏是同班同学。同一时间学习,同一时间毕业,在同一个粤剧院共事,整整30年,一直在演对手戏。我们非常有默契,我们演过夫妻,接下来我的艺术专场,她会演我夫人;有时我演她的“死对头”。

南都:这次与她合作的过程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王燕飞:电影中我和她的对手戏很少,只有几个眼神的对望。我们共事30年,我们之间非常熟悉,她一个眼神、一个姿态,想怎么走、走到哪个位置,我都可以预料到,然后去迁就她,让出来的效果更加漂亮。

挑战

打戏、吊威亚没难度,曾做过张智霖、郭富城等的武术替身

南都:大众透过这部电影对法海有了一个新印象,有人说:不仅不讨厌法海了,还因为你非常棒的台词和帅气的招式带来一种“苏感”。你有走进电影院,感受年轻人对这段故事和法海的接受和理解吗?

王燕飞:拍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圈了很多粉丝。演员演戏是由内心而发,不是全部依靠面部表情,演戏要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就不是自己了。

由于工作忙碌,我尚未到电影院观看。在拍摄结束后,我始终对一两个镜头不是很满意,有一个镜头是在十米深的游泳池里拍摄的,剧情说到突然间白蛇的水盖下来,我在水里变出一对黑翼,加上我在腰间系上两块很重的铁,身上的袈裟禅杖进了水,全身都很沉,在水里拍摄也很紧张,两边的救生员说,如果你透不过气,我们就会将你托上去。现在重看水里的这个镜头,我觉得非常遗憾,我在水里是睁开眼的,但不太自然,不够威风,眼神不太到位,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会选择重新拍一次,让这个镜头更加好看,让法海的威严感体现出来。

南都:法海的“打戏”与你平时演粤剧的打戏有什么不同?对你来说有难度或挑战吗?

王燕飞:一点难度都没有,对我们戏曲演员来说太简单了。因为我一毕业就去做替身工作,九十年代的广东广州,很多香港电影上来这里取景拍摄。我的功力都是在粤剧院演武丑练出来的,武丑的功是最扎实的,我以前做替身很多年,打戏、吊威亚,一些高难度的威亚动作如飞檐走壁、跳楼都试过。

南都:你曾是很多演员的武术替身,都不能露脸,《白蛇传·情》是不是给了你一个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王燕飞:可以说很难得。我做替身很多次,与张智霖、郭富城、苏有朋等合作过,都是做替身的,也偶尔会和主角有几句对白。《白蛇传·情》给我饰演法海这个机会,在电影中才有我的身影出现,努力多年我也想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南都:这个创新版的法海,与你本人有相似、契合的地方吗?

王燕飞:应该没什么相似的地方。我是一个比较开朗、幽默、乐观、讲义气的人,脾气可能有点急躁。我认识不少香港演员,他们在广州的时候也会和我聚一聚。大家看我气场两米八,其实是我们演舞台剧多年练出来的功底。

初心

对于“一亩三分地”,永远有一种依恋

南都:你觉得传统粤剧文化是不是可以透过一切创新的手法和形式,去被大众看到、发现和传承?

王燕飞:我非常认同我们曾院长(曾小敏)说的一句话:“戏曲一定要创新,不可以停滞不前,这条创新的路走得不对的话,我们就找另外一条路走。”你永远是“三板斧”的话,灯光、布景、服装都一成不变,现在有那么多新鲜东西可以看,为什么要看你戏曲?戏曲是一种高雅艺术,但它也需要发展,才能继续往上走。我们每一年都有进校园演出,去吸纳年轻观众,让他们懂粤剧。如果他们不懂,谈何喜欢?

南都:你对粤剧这门艺术的追求,初心是什么?演了《白蛇传·情》这部电影后,你个人的艺术发展之路会有改变吗?

王燕飞:我会初心不改,专注做好一个戏曲演员。我出生于粤剧世家,我父母都是从事与粤剧相关的工作,我爸爸是乐师,我妈妈是唱戏的,他们那时候在茂名剧团,我就跟着他们下乡。30年这样走过来,特别有感情,对于舞台上的“一亩三分地”,永远有一种依恋、一种爱。当演出结束掌声四起,现场所有人都叫“好”时,那种感觉是在电视上和电影院中感受不到的。

制作《白蛇传·情》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将戏曲“打出去”,将年轻的观众“拉进来”剧场,来看我们传统舞台上的戏曲,希望借助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粤剧,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前,我们曾经觉得低人一等,出去的时候不敢表明自己是“唱戏的”身份,经过国家大力扶持戏曲文化,我们现在走出去感觉很自豪,敢大声说:我是一名戏曲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