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孔雀飞到小区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滨湖锦园的业主群,因为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沸腾。

不论大家如何“劝说”,它就一直站在住户家的窗台“对镜自怜”不肯下来,后来因为肚子饿了才飞到地面,并被民警带走,于19日被其主人领回家。

家里阳台上浮出来几只小鸟(一只孔雀飞到3楼窗台)(1)

△17日一早,汪阿姨在窗台外发现了孔雀的身影

“快来,小区有孔雀”

汪阿姨是小区11栋3楼一住户家的保姆,也是小区里最早发现孔雀的人之一。17日早上6点多,正在客厅给孩子穿衣服的汪阿姨一抬头,发现西边窗台上站着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

“是孔雀,很大一只。”汪阿姨一眼就认了出来。除了羽毛看上去很湿,状态还蛮好的,应该没有受伤。

看到有人在客厅走动说话,孔雀好像有点害怕。汪阿姨偷偷给孔雀拍了张照片,给孩子妈妈林女士发了过去,并叮嘱孩子远离窗户。

没多久,孔雀就放松了警惕,开始沿着窗台“漫步”——从西边的窗台慢慢踱到了北侧窗台。趁这位“客人”不注意,汪阿姨抓了几把白米撒在窗台上,“怕它饿了。当时比较紧张,忘记给它准备‘茶水’了。”

家里阳台上浮出来几只小鸟(一只孔雀飞到3楼窗台)(2)

△孔雀飞到了另外一栋6楼

为不打扰“客人”用餐,汪阿姨随后带着孩子出门去了幼儿园。“再回来,看到它还在那里,窗台的米少了。”汪阿姨随后就管自己做家务,有空就往窗台处张望一下,发现这位“客人” 时卧时站,还蛮悠然自得的。

到了中午,原本湿透的羽毛也差不多干了。“这么漂亮的鸟,我也舍不得赶走它,就让它在上面好好歇着吧。”

孔雀在3楼窗台上待了将近一天。后来,孩子回来看到孔雀还在,就很兴奋,在那蹦蹦跳跳地,还去将窗户打开。

“可能被吓着了,孔雀飞到了4楼。”物业人员发现孔雀后,报了警。小区来了孔雀的消息,很快在业主群里传开。

家里阳台上浮出来几只小鸟(一只孔雀飞到3楼窗台)(3)

△孔雀安全落地,业主们终于放心了

怎么让它下来是个难题

温州市绿眼睛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方明和判断,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蓝孔雀。

“我昨天晚上就看到它趴在3楼窗台上。”听到这个情况,聚在小区11栋楼下的业主开始担心:“昨天晚上下好大的雨,它估计淋了雨吧?”“待了一天一夜了,应该饿了吧?”“抓着栏杆,会不会累了掉下来?”“孔雀会飞吗,掉下来会不会有危险?”……物业报警后,但是民警也没有办法将孔雀请下来。

后来,物业人员拿了一个网兜,想把孔雀往安全的地方赶。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本来安静地站在窗户前孔雀突然飞了起来,挣扎着停在了相隔五十多米外的4栋5楼的窗沿上。这里的空间跟之前的相比显然有点逼仄,但刚才的飞行也让业主们放了心:“会飞就好,掉下来也不会摔着。”

但即使站在那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点声响,这位“稀客”就已经圈粉无数:饭不吃了,碗不洗了,楼下的人都抬头“仰视”这只孔雀,拍下照片,发微信朋友圈。

楼下的人越聚越多,天色也越来越暗,但还是没想到办法将这位客人请下来。或许是被围观得害羞了,孔雀再次试图飞往别处,这次飞行有点力不从心,落到了2楼平台。

热情的小区居民派了代表,将它请到了小区大厅。小米、玉米、清水……“客人”面前很快摆上了晚餐。但因围观者太多,这位客人也没有领这份心意。

很快,七都派出所的民警再次来到小区,将这名不速之客带到派出所。由于派出所没有饲养的条件,孔雀后来被带到七都一家生态园暂时寄养。

孔雀从哪里来?

孔雀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动物园跑出来的?”有业主推测。对此,方明和称,温州动物园确实有散养孔雀。但孔雀的飞行能力有限,一般最多飞到周边,不可能飞到七都。

“会不会是别墅那边跑出来的?”有业主称,自己曾听到小区对面的华侨花园别墅方向传来孔雀的叫声。

记者发现,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在100多米,符合孔雀的飞行能力。对此,方明和也判断孔雀的可能来处为七都岛,且可能还是逃跑的“惯犯”。据介绍,之前也有七都别墅区的住户报警称有孔雀逃跑。“很有可能是同一只。”

记者从七都派出所了解到,已有家住华侨花园的市民与他们联系,称之前被带回的“嫌犯”可能是他家丢失两天的孔雀。随后,逃跑的孔雀被主人领回了家。

市民能否在家饲养孔雀?记者了解到,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之分,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个人饲养。而蓝孔雀,去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 《通知》 ,禁止以食用为目的进行养殖,允许用于药用、科研、展示,前提是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若无证饲养,就是违反相关规定,需要处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保护地和森林管理处处长赵文光称,如果市民无证饲养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则会触犯刑法。

【来源:温州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