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求法铸墨魂
■梁智博
笔:定制兼毫斗笔
墨:玄宗墨液
纸:蜡染红色洒金纸
砚:虢州砚
创作环境:工作室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截稿前一个多月,我对征稿启事中的内容、要求、细节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如截稿时间、尺寸、勿机裱托膜等都是参赛者在投稿前必须关注和了解的。
梁智博 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隶书蛟龙戏鸾凤翔联
规格 240cm×60cm×2
创作这件作品(如图),我在谋篇布局中遵循以下三点:
一是继承传统,寻道修法。近年作书,我坚持中国书协倡导的“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理念,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主攻《张迁碑》,从中寻找传统根源,反复练习、仔细推敲,使一笔一画都有出处、一字一联都有源头。
二是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聚成博大而丰富的精神宝库,使我们用之不尽、受用无穷,而这宝库正是无数出类拔萃的书法家们用创造性的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前人创造性劳动积淀下来的丰富浩瀚的艺术珍品,没有他们积累起来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独创性的理论见解,而是沿着一种固定的套路去陈陈相因、代代相袭,自然也就没有这庞大而丰富的精神宝库,而只是一个堆放材料的仓库。各个时代都有适应其时代需要的审美。当下隶书有成就者众多,想要有变化并形成自家面目,实属不易。我们要观当代人的笔墨之韵,取其精华、除其糟粕,领会时代精神,感受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是调兵遣将,冲击视觉。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修养不同、学识不同,容易形成艺术创作中的惯性。如文房四宝的选择、笔墨浓淡干湿的区分、纸张的配备都有差异。
此次创作我特意用八尺大字对联形式,以体现汉碑的恢弘气势。在自作联内容选择时,就进行了反复推敲。后特意找了一名专业手工制作毛笔的老师傅,定制一支笔锋长度、直径、弹性都适合此次创作的兼毫斗笔;用墨上,主要使用玄宗墨,墨法以焦墨为主,达到黑、亮的效果,使大字显得精神有力,以增加视觉冲击力;落款选择小章草,用猪鬃笔书写,与正文汉隶达到动静相宜、有机融合的效果。当下书写用纸种类繁多,在纸张选择上,我先后尝试三种材质、五种颜色的蜡染纸,通过反复对比试验,最终确定蜡染红色洒金纸。因为这种纸温润、不洇墨,既能很好地体现大字作品线条的立体感,也能凸显墨色黑亮的美感,所谓“墨黑字精神”。此作着意体现汉碑隶书大字的恢弘气势,也基本达到预想效果。
除了反复调整作品的内容、结构、收放、墨色、落款、章法,我大量临习《张迁碑》,主要是为了使意识与笔法同步,靠近碑帖、汲取营养、增加手感。感觉时机成熟后,连写三副,酣畅淋漓,好不快意!请来好友,酌酒比较,择此副寄出投展。寄走后,仍回味无穷。
当然,此作还有诸多不足,而立之年的我,正处于精力充沛、激情澎湃的年龄,我要利用大好时光,创作更出色的书法作品,向书友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