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人 建一座豪宅,花了50多万两白银,用了28年时间。家族出了四位将军 七位县长。被当地人称为:人多 钱多 官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显赫家族呢? 这就是位于广东省始兴县满堂客家围的官姓大家族。今天咱们重点讲一下,官老爷子是怎么发家的,又是怎么建的这座客家围屋

现在顺便讲一下 咱们汉民族中的 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语言,饮食习惯和风俗民情,他们就是分布在全国17个省的客家人,从西晋开始 到清朝咸丰年间,客家人 先后经历了五次大移民,官乾荣老爷子的父亲官兴祖 就是从福建迁移到广东的 客家移民中的一家。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1)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2)

官兴祖夫妇俩是众多客家人中普通的一员,为人忠厚老实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还不是最糟心的。

最让老俩口头痛不己的是无后啊,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可是一件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怎么办呢?老关头越来越唉声叹气,老婆子知道自己生不了孩子,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低眉顺眼。终于有一天,老婆子鼓起勇气说,老官你还是娶个小吧,老实巴交的老官头顿时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在老婆子的努力下,老官头终于和丫鬟做了天下男人都想做的那啥,还别说,这丫鬟一连生了五个孩子。老二就是官乾荣关老爷子。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3)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4)

官老头不知道是年龄大 还是太累了,生完五个孩子之后就去世了。多年以后官乾荣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这哥们儿,干农活不如他的兄弟们,但是与人沟通交际应酬却是一把好手,渐渐地在当地小有名气,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涉足的行业越来越多。其中最赚钱的是木材生意。一生打拼下来,50多岁的官老爷子是当地响当当的巨富。发了财的官老爷,首先想到的是捐官,这老头不仅给自己捐了个五品官,还给他己经去世了的老父亲捐了个二品大夫,这种奇葩的事情,可能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才有了。其次是做善事,老爷子不仅捐钱捐物修桥铺路,还捐赠办学,现在的始兴县隘子镇中心小学的前身叫梯云轩,就是他老人家捐建的

从古到今 很多第一代创业者 一般文化都比较低,他们成功之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特别重视后辈的文化教育,关老爷应该也是这样的。所以才有了 官家的后代 出了四位国民党的将军七位县长和大批有出息的人,难怪被当地人称为人多 钱多 官多。

从官乾荣老先生的身上 可以看到整个客家人的缩影,勤劳 务实,亦农亦商,重视教育 自成一体。发财之后 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大兴土木 兴建豪宅。这也正是 为什么在福建广东等地 有那么多客家人留下的方形圆型围屋的原因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5)

54岁的官老爷 决定建豪宅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方型围屋。这组围屋分左 中 右三围,左边叫上兴围中间叫中心围,右边叫下兴围,我们现在叫满堂客家大围。 这是客家人特有的围屋。哪知道这一建就是28年,从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 开建到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建成 历经28年之久。可惜的是,官老爷在下兴围建到一半的时侯就去世了,享年74岁。余下的工程由其长子又花了六年时间才全部建成

中心围是整座大围的中轴建筑群,分外 中 里三层,外层大门向南,南墙与东西墙成直线直角,北面向外突出呈弧线状,外层与中层之间有河卵石铺成的空院。 中层是整座大围的重点,属碉堡式建筑,从高空看呈 屋包围,围包屋 的“回”字形布局共四层。首层墙用河卵石砌成,居中是花岗岩条石,二层以上用水磨青砖,四个角为花岗岩条麻石包砌,顶层四角为炮楼,互为犄角 遥相呼应,回廊过道 四通八达。外墙没有窗户,只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均用花岗石制成,内宽外窄 以便观察和防守。

大围总占地面积约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4平方米,内有9厅 12院、28天井、777个房间,简单来说就是“三围九厅十二院,七百七十七间屋”,分别有寝室、厨房、储粮室、杂物间、厕所、牲畜栏舍、粮仓、水井、大院、祠堂、议事厅等等。除了没有医院 学校 超市之外,就是一个小型社会了,当然那时候也没这些。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6)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7)

这座客家大围有三绝,第一绝 地基。第二绝 围墙,第三绝 瓦梁。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第一绝 地基。这座大围 是处在两条河汇合之处冲积而成的沙坝上,地底下是沙 石 泥 水的混合物,非常不结实。要在这种地基上建百年老宅 谈何容易。如果用现在的方法可能是打桩 框架结构等等,古代没有这些技术和设备,聪明的古人想到了更灵巧的办法:他们把新鲜的松木埋到地下,这些松木 被水浸之后不但不会腐烂,反而是时间越长越坚硬,能起到固定地基防止塌陷的重要作用,这就是大围 虽然经历近两百年的风吹雨打 却仍然没有出现任何裂缝或下陷的迹象的原因。

第二绝 围墙

大围的围墙,一般的都有60厘米以上的厚度,还有数米以上的,最典型的是 中心围四角炮楼底层的墙基 最厚的地方有8.2米。为了有效防御兵匪盗贼,墙体采用 金包银 砌成,啥子是金包银呢(川) 就是用砖和石条外砌墙壁,再用各种铁皮包裹,铁扛横顶,里面夹杂着沙和碎石,万一遇到敌人破墙开洞,里面的沙石就会流出来堵住洞口。在冷兵器时代,面对如此坚固的围墙,贼人只能无计可施,望墙兴叹。

第三绝瓦梁

中心围的瓦梁 更是暗藏玄机,有没有发现,全都是密密麻麻 一根紧挨一根排放的。原因有两个,第一 这种盖瓦的规格叫 分瓦,即每隔五分(就是5厘米)盖一块瓦,这样有利于分散瓦的重量,从而减轻楼梁所要承受的负荷;第二是担心贼人从天上来攻,而这样建造的瓦梁,纵然贼人掀起瓦面,也无法进入室内。真是惊叹古人的智慧!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8)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9)

客家人屋子(客家人太豪了建豪宅用28年)(10)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乡村旅游,像客家围屋 这么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古建筑 有关单位肯定会大力开发的,据说这里已经评上了四A(景区)并开始收费营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