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故事水浒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水浒中打虎的故事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水浒中打虎的故事有
打虎故事
水浒传
《水浒传》里,写了三个不同的打虎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第二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四十三回)与第四十九回中的解珍解宝兄弟俩打虎的故事。这三个打虎故事,虽然同是为了显示人物的英雄气概,但在写法上,却又各有不同。
写得最为逼真细腻的自然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为写打虎,作者先写武松如何在酒店里喝酒。武松不听店家劝告,连连喝了十五碗,作者对这一过程描写得极为详细,武松三碗三碗地喝,酒家三碗三碗地筛。直到吃饱喝足了,才“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哨棒便走。”直到这时,作者才借酒家之口,说出“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的事实来。谁知喝醉了酒的武松却偏偏不肯相信,还出口伤人。“那酒店里主人摇着头,自进店去了。这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这一路上,作者又用树上的字以及庙门上贴着的印信榜文,一方面证实店家的话,另一方面渲染虎的厉害:“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这样也就为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以后遇到猎户,埋下了伏笔。而老虎一出场,就是“一阵狂风”,使武松这样的英雄,也惊骇不已,这就突出了老虎的威风。对老虎抓人的动作,作者的描写极为细腻:“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这是老虎的第一招,“半空里”三字,写出了老虎威风凛凛的天势和猛烈的动作。老虎的第二招是:“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又轻轻躲过了。“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这一扑、一掀、一剪,不仅写出了老虎吃人的方法,也表现了老虎的威猛异常,而面对这样的“敌人”,武松能够临危不惧,这才把武松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让武松带什么象样的武器,只一根短短的哨棒,还在树枝上打折了,只好赤手空拳地对付眼前这个吃过好多人的庞然大物,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死斗,武松与“大虫”都使出了平生的力气,一心要杀死对方,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景中,武松赢了,这才真正赢得非同寻常!
李逵打虎与武松不同。武松打虎凭着一股酒劲儿,而李逵打虎凭提一股悲愤交加而生的怒气。李逵家境贫寒,对老母却十分孝顺,千里迢迢,来接老母,一路历尽艰险,不料老母竟被老虎所食,其悲伤暴怒之气可想而知。他先看到正吞吃自己母亲的两个小虎儿,不由“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扑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因为是两只幼虎,还不懂得那一扑、一掀、一剪的招数。李逵手中又有兵器,很快就结果了两只小虎的性命。杀第三只虎时,其实是乘“母大虫”不备,从后部下手,把“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母大虫大吼一声,跳涧而死。第四只虎虽然凶猛,“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它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出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从作者的描述看,写武松打虎是虚实相间,竭力渲染,写李逵力杀四虎则只用实写,且颇显轻松,这是因为作者着意要用“武松打虎”这件事来渲染和表现武松的神威与勇力,而李逵打虎则只是更为曲折的故事中的一段情节。尽管这个“插曲”也确实显示了李逵的勇力与神威,但李逵毕竟是手执两把兵器,和武松大不相同。严格地说,武松是“打”虎,是赤手空拳地去“打”,而李逵是“杀”虎。“打”比“杀”要难得多,所以“打”一虎就比“杀”四虎更为艰难,武松打虎的故事因而也就更为突出和著名。
至于解珍解宝,则既不是“打”,也不是“杀”,而是“捕”虎。他们不像武松、李逵那样,出于不得已而与虎搏斗,而是奉命捕虎,所以他们预先做了周密的准备,“整顿窝弓、药箭、弩子、镋叉,穿了豹皮裤、虎皮套件、拿了铁叉,两个经奔登州山上,下了窝弓”,坐到树上去等着看老虎来自寻死路。在这里,作者只是把打虎,作为解珍解宝与毛太公父子以及官府矛盾冲突的诱引,所以并未作丝毫渲染。解珍解宝在打虎中只是作为一般的猎人出现的,到后来才成为和统治者起来斗争的英雄。
三个打虎故事虽说各不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又不无共同之处。这就是,进行艺术夸张而又不失“真”。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情景的“真”。要想使一个故事给人以真实感,首先必须赋予这个故事以真实的情景。所谓情景,也就是指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与故事中人物的特定的情感状态。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背景和情感状态中特有的动作行为。倘使武松没有连喝十几碗酒,凭借酒力,他未必肯上景阳冈。而一旦上了景阳冈,猛虎突然跳出,这时他连后悔的余地也没有了,身边没有得力兵器,哨棒又折了,他便只好拳打脚踢,与老虎展开一场拼死格斗,这本是一场争夺生存权的斗争,他又怎么能不拼尽力气呢?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步步把武松推向这一特殊的情境之中,从而表现人物的特殊行动。李逵杀虎也是这样。倘使李逵的母亲不被老虎所食,李逵纵有勇力,见了老虎大约也会远而避之的,正是凭着股悲愤之气,李逵才一鼓作气,连杀四虎。假如没有这些特殊的情景,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李逵杀虎,都难以给人以真实感。其次,细节描写上的真实性。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李逵杀虎,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他们都是用尽全力、冒险拼杀。解珍解宝是有目的地去捕虎,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境,因而格外小心。作者也如实写来。虽是英雄,有超越常人之处,但不能超得太多。太多则失真,故事便变成神话了,或者沦于荒诞,叫人难以相信。《水浒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在具体描写上,虽常有夸饰,但总不失真(当然书中也有一些魔幻成分),这是其得到高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蔡智敏 来源:智敏笔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