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

作者:束文杰

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2020年,同时我们也将告别21世纪10年代,迈向20年代。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念旧。回想一百年前,已是1920年!再一想:当时的合肥是什么模样?发生过什么大事?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2)

(图一 来源 | 资料图片,图二 摄影 | MR.D)

笔者查询了诸多资料,本篇以影像和史实来解开大家的疑惑。ps:时间限定1920—1929年。

政局与社会情况

上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袁世凯刚倒台不久,北洋军阀群雄混战。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成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帷幕。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相继成立,开启北伐战争(1926—1928)。期间,又发生宁汉分裂、二次北伐。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北伐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成立)实现全国统一。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3)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来源 | 网络图片)

当时的合肥县属于安徽省安庆道,这一行政区划源自1914年发布的《道官制》,同属于该道还有江淮地区的十五县。1927年道制废除,省直管县。1919年《安徽省60县产业调查繁表》记载合肥县1416111人,1928年《安徽全省户籍第一次调查报告书》则显示为1305646人,九年间减少了11万多人,但一直是安徽人口第二大县,仅次于阜阳县。1928年,合肥县面积4795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295人。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4)

合肥县全图(来源 | 1926年《安徽省明细地图》)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5)

安徽省人口密度图(来源 | 《1925至1935年间人口密度》)

城池规模和城市功能区,与清代相比变化不大。行政区位于城区中西部,文教区在东南部,商业与服务业集中在十字街(今宿州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和四排楼附近。城区街道纵横,巷陌交错;城郊有优良航道,可通巢湖。合肥县分城区、东部镇乡、西部镇区、南部镇乡、北部镇区、东南镇区、西南镇区和西北镇区。主要城镇有梁县、三河、店埠、排头、撮城、官亭、青阳、圆疃、长宁、长城、上派河、石塘、青龙厂、左路、丰乐河、界河、金桥、吴山庙等。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6)

庐州府城图(来源 | 1917年[日本]《中国省别全志》)

文教与卫生事业

1913—1920年,北洋军阀倪嗣冲治皖期间,合肥教育遭受挫折,城乡学校折损一半,“停学办团,弦诵中辍,校舍萧然”。期间,1918年合肥县沿用清代制度,重新设置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1924年,改设教育局(由县长任免局长)。当年,教育事业开始恢复,渐有较大起色,一时成蓬勃之象。虽然当时已经设有主管机构,但多为地方豪绅掌控,教育行政呈现“奄奄不振之状,教育经费紊乱而无整理”。至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全县学校停闭”,后大多校舍毁于战火,城乡教育再遭折损。1928年,省教育厅相继公布《安徽省县长办学考试暂行条例》、《安徽省县督学暂行条例》等,基本规范教育行政机构职能与运作。县立中学校长由县呈报省厅委任,省立中小学纳入省厅管理,私立中学也需省厅立案并报教育部备案。1929年,学校渐次恢复,但校舍、设备等一时皆难以恢复旧观,只能勉强维持日常教学。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7)

清代庐州府学教室一角(来源 | 资料图片)

1916年,有县立高等小学校3所(县立第一、县立第二、县立启明初等高等小学校),公立高等小学校、国民学校等5所(县东乡公立群英初等高等小学校、私立贞英小学校等)。1920年成立第一家省立小学——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至1924年,小学校超百所。当时的初小设有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图画、唱歌等课程,高小则另有读经(1922年废止)、理科、地理、农业、商业、英文等课。1929年,县城有公、私立小学26所(省立1所、县立6所、城立17所、公立1所),县立与城立有女子小学,在校小学生1000余人(其中女生328人)。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8)

合肥小书院(绘图 | 马骅)

1920年,有省立中学一所,即省立第二中学(小书院址,今合肥九中);公立中学一所,即合肥公立女子中学(大观音庵址,今省立医院东首北侧,一说创办于1922年);私立中学两所,即私立合肥三育女子中学(四牌楼北姚公馆址,今宿州路邮政大楼,后迁今南门小学址)和私立合肥三育中学(基督农场,今省立医院东首路南)。在接下来十年间,又陆续创办一些省、公、私立中学。1920年,教育先贤刘君尧创立私立合肥正谊中学,起初校址在旧县学内(今原省总工会址),两年后迁至义仓巷新址,是今合肥三中的前身。1924年,刘剑文创立私立合肥庐阳中学,校址在(县署东侧)今合肥四中老校址西侧,三个学期后因经费告罄停办。1927年,省立第六女子中学创立,校址在旧县学内。1928年,省立二中与省立六师合并为省立第六中学,设初中、高中、师范三部,校址在大、小书院(今老省府、合肥九中址)。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9)

三育学校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0)

合肥三中(摄影 | 束文杰)

20世纪20年代,是合肥新闻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由地方报业的萌芽到全面开花的转折期。这十年,相继创办的报刊有:《安徽第六师范周刊》(1921年9月26日创刊)、《自治日报》(1922年创刊,合肥县自治讲习所毕业学员办,后刘海峰、刘抱冰兄弟接办,次年停刊)、《新合肥报》(1923年创刊,社址卫衙周昭忠公祠,今中房合肥公司宿舍附近,四开四版)、《淝声报》(1924年创刊,主办人方焕成、编辑张汇六等,不久停刊)、《合肥日报》(创刊于1925年,原启新印刷社印行,主笔龚啸云,合肥县党部背景)、《民声报》(1926年8月创办,民办,创办人戴学同、郭叔平、唐润平等,铅印,四开四版,广告、电讯、地方新闻、新闻及广告)、《皖商周刊》(1927年创刊,合肥县商会主办,编纂杨力蹉、丁利坤等,油印八开)等。从上述资料来看,1921—1927年,连续七年每年办有一种报刊。虽不及省内安庆、芜湖等地的报业繁荣,但在大部分县域中仍处于较大的优势。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1)

今日报刊(摄影 | 束文杰)

当时城内的书店较少,仅有大酉堂(1915)、台记书店、大智堂书店(1919)等几家。公共图书馆方面,1923年冬,中和局在尚节楼街(今徽州大道,安庆路至长江中路段)创办了合肥县立中和图书馆,馆藏书刊千册(专设图书报刊阅览室),这是合肥第一家对民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927年初,迁至府学明伦堂(今合肥四中老校址),不久因战争停止开放。1928年,重新整顿,在尚节楼街原址恢复开放。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2)

2001年复建的文庙大成殿(摄影 | 束文杰)

又是1928年,那年春天娄迈三在今天的庐江路省立医院附近开办了城南游艺园,有大鼓、杂技、马戏、京戏(京剧)、倒七戏(庐剧)、文明戏(话剧)等项目,晚间放一些无声电影。这年冬天歇业。说起电影,也是这个时期传入了合肥。1925年夏,美国传教士、时任基督医院院长柯普仁在合肥的自家别墅(今省立医院附近)庭院内的草坪上,为当地士绅和教会人士放了一部无声电影,这是合肥第一次有记载的电影放映活动。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3)

洋楼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卫生事业。民国初期合肥未有官办近代化医院,人们更多的选择是坐堂中医或者乡村草医等。教会办有合肥基督医院,起初是由眼科医生柏贯之于1897年在杜家巷(今淮河路上)所办的西医诊所,1903年迁往新址(今省立医院宿舍)并改为“柏贯之医院”,1914年再一次更名,是今天安徽省立医院的前身。慈善救援组织红十字会于1912年正式成立了庐州分会,1926年曾开办了施粥厂。1927年(一说1926年),医学博士、原基督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梦九(刘锡麟,一说刘孟九)在四古巷对面一栋老式平房开办了民生医院,这是合肥第一家民办西医院。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4)

合肥基督医院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5)

安徽省立医院(摄影 | 束文杰)

体育方面。1920年,唐殿卿在城隍庙开设拳场,教习石头拳、查拳等。1925年,马小胜在南门外开设拳场。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6)

庐州府城隍庙(摄影 | 束文杰)

经济与交通运输

民国初期,日本的东亚同文会曾著有《中国省别全志》,其中《安徽省》部分,对合肥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农业方面,“说到合肥本地的物产则最有名的是米,还有麦、豆、花生等,其次是杂谷,而茶、麻、毛皮等产物也有不少”。“吴山庙,位于江淮分水岭的顶点,在合肥与寿州交界处,由此往合肥长江流域,土地肥沃,全部都是水田。一过吴山庙至淮河流域,则忽变为高台的地势……缺水不能种稻,因此全部种旱粮,其中最多的是高粱、绿豆、棉花,其次是亚麻、大豆、芝麻。”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7)

初秋映画(摄影 | 月半印象)

关于工业,“本地的工业虽然不发达,但因为附近产棉花和麻特别多,因此有毛巾制造厂和麻布织造厂,竹器、铁器也不错。其中最发达的还是织布业,每年出品有十七万匹。”1920年,洋袜从国外传入,当年仁华针织袜厂兴办,职工一百多人,有数十台手摇织袜机。1921年,义和铲头店(崇德街90号,今长江东路)和鸿群藤器号(后大街295号,今安庆路)相继开业,分别生产铸铁犁头和藤制用品。1923年,方恒兴铁铺在崇德街100号开业,打制建筑铁件。合肥的电也是开始于这个时期。1926年(一说1923年)9月1日,叶斗南在东门外木滩街(今凤凰桥路)成立了“合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仅5间机房、1台50千瓦发电机及1台100马力柴油机,供电区域也仅东大街(今淮河路)、前大街(今长江中路)、后大街(今安庆路),日供电18—24小时,主要用户是政府机构及巨商大佬。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8)

合肥老电厂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关于商业,他统计了民国初期的商业机构有“商务总会(商会)、钱业公所、布业公所”等。另据商会调查统计,“布业八十户、广货铺十七户、纱业三十户、杂货铺八十户、钱铺四户、米行三十户”,共计500户。其中杂货和钱铺资本最雄厚,东门外的米店粮行则相对较少。当时的著名商号有杨裕发、沈德丰、沈鸿昌、厚丰、鸿福兴、益兴隆、永康、沈余庆、同宏泰、杨丰泰等。1921年,合肥产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方片糕等精细糕点已经享誉大江南北。1927年,合肥布业公会有成员78家,资金约占18个同业公会资金总和的20%。当然,这一时期,洋货大肆传入,物产贸易频繁。银行业方面,仅有中国银行合肥支行(1916年设,1927年裁撤)、交通银行芜湖支行合肥汇兑所(1916年设)以及几家钱庄。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19)

商铺(摄影 | 束文杰)

陆路交通方面,此时继续沿用清代传统驿站和管道。出东门向东至店埠分两路,向北至定远,向东至全椒、滁州;出西门向北有两条,一条通六安,中途吴山庙分一道至正阳关,另一条通寿州;出南门至舒城、桐城、安庆。1927年,合肥开始有公路汽车业务,但发展极为缓慢。那年,合六、合安公路动工兴建,分别于1931和1932年竣工通车。水运交通,则是由南淝河经施口,过巢湖,通过裕溪河、裕溪口,到达长江。当时主要是小火轮运输,还有一些摆船、江船、划子船等普通民船,进行旅客、货物运输。当时合肥县设有庐州邮务局,主要乡镇设有邮政代办处,村镇设有信柜。城内还设有无线电台,呼号XHF,波长66米,电力15瓦特。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20)

1945年,合肥邮局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结语

文章的最后,值得一说20世纪20年代合肥的两件大事。第一,马克思主义在合肥传播。1926年9月,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在双河集崔家祠堂成立。1927年9月,在城内十棵椿(今霍邱路)成立中共合肥小组,当年年底在城东小学改成立中共合肥特别支部。1928年春扩建为中共合肥特别区委。第二,1922年10月1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四古巷家中第五进东正屋出生。杨振宁在这里生活了六年,直至1928年随父赴厦门生活、学习。

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群雄纷争;一方面近代化和思想解放的浪潮滚滚而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项事业开始有所突破和较大发展。而到了今日,华夏“雄狮”早已苏醒,傲立东方,一吼惊天。昔日的“小县城”合肥纵身一跃,重现汉宋繁盛,荣登“创新之都”宝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显然已经成为合肥闪亮的全新名片!

由于篇幅和笔者水平有限,文章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和指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

合肥十年前有什么特点(一百年前的合肥是什么样子)(21)

(出外龙舒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