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初的大移民过程中,胶东半岛不仅是移民的输入地,也曾经是输出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胶东作为移民输出地这一点,除了有民间传说的描述之外,在官修正史当中也有明确记载。《明史》称:“太祖采其议,迁山西泽、潞民於河北。众屡徙浙西及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又徙登、莱、青民於东昌、兖州。”也就是说,在明太祖时期,登州、莱州乃至青州在内的半岛区域,有一拨官方组织的移民活动,他们迁往的地方是东昌府和兖州府。

聊城隋姓分布(聊城有支隋姓人被称作)(1)

(现在的隋庄社区)

在原东昌府(主体是现在的聊城市)境内,很多姓氏的族谱或者碑记都提到了这段迁徙的事情。例如,在聊城市城东有个隋庄村(属于开发区),这个村里的隋姓人,就与烟台栖霞的隋姓人为一脉,他们的先祖是明初从登州府迁到东昌府。

根据当地隋姓人隋振胜撰写的《隋氏神道碑铭后记》记载,聊城隋姓先祖名为隋信,明初从登州府栖霞县迁来。一开始定居在沐留庄,因沐留庄地势较洼,常被水淹,于是向东迁徙,建立隋庄村。

聊城隋姓分布(聊城有支隋姓人被称作)(2)

隋姓,是一个来源相对单一的姓氏。山东及关外的隋姓人,基本都是源自栖霞,他们的祖居地为蛇窝泊。对此,清末民初修撰的《定海郡侯隋氏通谱》中有详细的记载。

根据族谱的记载,隋氏自宋代定居蛇窝泊之后,到了金元之际,出过不少人才,比如隋宝、隋世昌父子。其中的隋世昌,被元朝封为定海郡侯,在《元史》中有传。在元代,栖霞隋氏也算是胶东望族之一。

聊城隋姓分布(聊城有支隋姓人被称作)(3)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朝建立之后,元代的胶东望族大多失势,如文登刁氏、铁口牟氏等。根据族谱的记载,明朝平定山东之后,采取离散大族的策略。而在登州移民东昌府和兖州府的过程中,不少大族就在迁徙之列。这或许就是隋姓人从栖霞迁到聊城的原因。

聊城隋姓分布(聊城有支隋姓人被称作)(4)

(栖霞蛇窝泊)

隋姓论世。根据聊城隋姓的谱系记载,始迁祖隋信为栖霞隋姓第十一世。而在《定海郡侯隋氏通谱》中,的确可以找到“隋信”的名字,不过世系写的是“第九世”,迁徙地点也是平度。两者之间具体适合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当时的族谱修撰,主要是由莱阳隋姓族人牵头。聊城距离较远,受到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双方可能没有取得联系。

聊城隋姓分布(聊城有支隋姓人被称作)(5)

(聊城隋庄做的鸡毛掸子)

定居隋庄村之后,这支隋姓人逐渐繁衍壮大。除了本村之外,在聊城开发区东城街道、东昌府区堂邑镇、闫寺街道、梁水镇、柳园街道等地都有分布,有千余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聊城隋庄的隋姓人,数百年来探索传承出制作鸡毛制品的手艺,以“鸡毛掸子”颇有名气,因此当地称这支人为“鸡毛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