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个人化的思想在一部电影里表达的越深,一部电影的个人特色便会愈加凸显,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处则在于导演自己拍的很爽,喜爱他的这种风格的观众,也会看的很爽。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1)

但弊端则就同样明显,因为太过个性化的电影,多数情况下会不符合大众审美,在这个层面的中国导演中,做的最好的人物,便是姜文,当然今日不说他。

2016年,导演程耳拍了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一年程耳刚好40岁,古人说四十不惑,但这一点在程耳身上是绝不对不存在的。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2)

程耳从出道的第一部作品《犯罪分子》,便奠定了自己的风格。

好听的说法叫“悬疑大师”,不好听的说法叫“逼格很高”,总之程耳从23岁出道到40岁拍摄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风格一直不变,他很是执着于自己的这种将人性剖析恨透,却又盖上一层纱布的做法。

《罗曼蒂克消亡史》便是如此,你一看,就知道这是程耳拍的,从电影名字到叙事手法,再到最后结尾,以及电影中得美术处理,程耳的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3)

首先是名字,在程耳的概念中,上海是当年的华夏最顶尖的繁华之地,流行之都,而罗曼蒂克代表的含义同样在此,于是程耳用罗曼蒂克代表上海,更广义的一步是代表中国的旧派繁华,而消亡,便是毁灭,合在一起便是“上海这座繁华之都的毁灭”。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4)

其次叙事手法,这也是多数朋友不喜或者看不下去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被打乱的时间线条,来回穿插,对于观众的观看体验会造成极大的干扰,但如果运用得当,又将会在某一个点引爆以后,给观众造成极强的冲击力。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5)

但《罗曼蒂克消亡史》做的明显属于不够好的那一类,有一种为了打乱而打乱的感觉,唯一被他秉持的要素,大抵便是以渡部和陆先生作为开头,然后再以渡部和陆先生做为结尾,除此以外其实整部电影的线条切割并无太大优秀之处,只是做了切割而已。

最后,我想说说剧中的人物:渡部!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6)

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在整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占据的时长不亚于葛优饰演的陆先生,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上海居住多年,逢人便说:“我爱上海这座城市,谁毁灭上海,我就与他不共戴天”,同时他也会口口声声的说“日本人都坏的很!”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7)

如果说前面一句他撒了谎,那后面一句,他倒是说了实话,是的!日本人都坏的很!

他的真实身份,便是卧底,一个打入中国,安插了多年的日本卧底。

他决定和拍板了刺杀陆先生一家的计划,亲人、朋友……一个都不放过。

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样的无耻?邪恶?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8)

我想是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

渡部每天都把自己伪装的很好,早上起来和妻子问早安,然后吃上一碗粥和三两个上海生煎,然后便去陆先生那里待上一天,把自己假装成一个地道的上海人。

当夜幕降临以后,他开始褪下长衣,换上了日本和服,然后做起了生鱼片,又会做回成一个地道的日本人。

罗曼蒂克消亡史葛优(罗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9)

一白一黑,从上海人到日本人……这种不断的人格闪现来回交织,最终的结局便会诞生一个丧失人性的生物,渡部到死也都没有真正的了解陆先生才是高人,而他自己不过是一个低端生物罢了。

(文/二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