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讲了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些内容,在殿试成绩出来后,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今天就说下三者的不同。

古代的进士与同进士有什么区别(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1)

殿试皇榜

殿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位进士及第,第二甲为进士出身,第三甲为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看字面意思,就是考中了进士,并且只有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差,属于直接分配工作。在翰林院当官,都属于皇帝近臣,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升迁速度也是没得说。当然在皇帝身边作死也很容易,毕竟有句老话“伴君如伴虎”。

进士出身就相当于拿到了进士的文凭,想当官还需要参加翰林院考试、走关系等,等到能当官上岗的时候,也是外派到地方。和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自己出来找工作有点类似,不过他们找的工作是当官。

同进士出身,这个纯粹是对没考上进士的人进行的精神安慰,另外皇帝为了表彰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也会赐“同进士出身”。虽然也有当官的机会,不过机会很小。当官一般也是管理考生的学正之类的,明朝正九品,清朝正八品的官。如果运气好也有可能能通过补缺当个其他的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