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关于权力观点(马克斯韦伯逝世百年)(1)

韦伯的代表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一经问世便立刻引起读者的巨大兴趣,其影响超出了历史领域,也使刊载它的《档案》杂志的销量成倍激增。时隔百年,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讨论依然热度未减:一方面,重温经典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的解读视角,激发更多读者深挖本书的内涵;另一方面,韦伯独树一帜的解析思路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观点对于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我们,依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借鉴意义。

学界泰斗,独树一帜构成百年经典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与马克思、涂尔干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与同时期其他伟大思想家相比,韦伯的思想独树一帜:从文化和观念的层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经济现象。

由此,韦伯引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命题:基督新教所产生的职业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有因果关系。新教信仰塑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伦理规范,沉淀为欧洲社会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成为理性资本主义精神,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后,韦伯将对资本主义的探讨,延伸至对社会理性化进程的探讨,他认为,西方社会经历了一个与其他文明不同的理性化过程,理性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摆脱不合理的欲望和对世俗的依赖,其行动被持久的理性和伦理所约束。本书涉及的重要主题是人类精神活动对行为的影响,韦伯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力量的来源时也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做了精确的分析和大胆的预测。人到底为何努力工作,为何积累财富呢?在资本的推动下,人类将走向何方呢?时过百年,韦伯的前瞻性言论依然值得细细品味。

名家导言,全新视角解读韦伯命题

为使更多读者走进韦伯,读懂韦伯,译林出版社诚邀著名社会学者周雪光为此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撰写“导言”。周雪光先生是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是资深韦伯研究专家。

在带领学生共同研读韦伯的过程中,周雪光教授同步完成的七篇读书笔记,以简明扼要的总结厘清了韦伯的主要思想,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拉近韦伯与更多读者的距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秉持韦伯著作一贯的风格:逻辑缜密、主题宏大、表述严谨。周雪光的“导言”精准地抓住本书的核心命题,以简练的语言构建出韦伯的思维框架,对于初读韦伯的读者来说,这样的介绍无疑是最好的入门指南。此外,考虑到时代的演进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周雪光在“导言”中贴心地指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并给出读懂韦伯的具体方法。除了内容,周雪光更有意引导读者学习韦伯的研究方法,为经典作品赋予更高的精神价值。

经典版本,完整收录呈现原汁原味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学界的轰动。和拥护者的赞美之词一同出现的,是大量质疑和反驳的声音。对此,韦伯没有选择沉默,随后发表了《“教会”与“教派”》,并整理扩充成《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并专门针对质疑的不同方面撰写了多篇回应文章,汇集成《韦伯的“反批判”》。这些“姊妹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与补充,也使韦伯对其理论的阐释更加丰满和体系化。

为保证阅读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这些文章一并收录在译林出版社的中译本中。此外,韦伯写作时自己标注的注释堪称精华,为使正文中的观点有史可考,有据可依,本书中的许多注释内容,甚至比正文更详尽丰富。译林出版社的中译本将韦伯的注解全数保留,尽可能体现原汁原味。在德语版全集中,韦伯的核心观点与重要概念均斜体标注,这样的做法提高了理解的效率,也使读者有了和韦伯对话的亲切感。此中译本的译者林南在处理这些核心概念时也悉数保留了重点标注,尽可能地让中文读者有阅读原版一般的体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