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关于科学家的书籍推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关于科学家的书籍推荐(好书推荐他创造了)

关于科学家的书籍推荐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美]詹姆斯·冈恩 著

姜倩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0年8月

#作者介绍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 节选

阿西莫夫的小说似乎和他撰写的那些科普著作一样(阿西莫夫于1958年开始从事科普创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他那一代最出色、也是最多产的科普作家)以解释、说明和整理为目标。阿西莫夫是生物化学专业的大学教授,不过如今他和学术界只存在名义上的联系。他拥有一个聪明而博闻强识的头脑,其作品展现了他澄清事实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发明创造的想象才能:在非小说类作品中,是通过例子和明喻;在小说类作品中,则是通过情节和暗喻。他声称自己对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不甚了了,不过,因为阿西莫夫不是一个假装谦虚的人——当然也不是个真正谦虚的人,他又补充道:他所谓的信息欠缺,是与他对其他方面知识的那种百科全书式的了解相比而言。阿西莫夫的故事技巧娴熟,尽管文笔偶尔暴露了他原来的专业背景。

阿西莫夫的影响力——他本人曾表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作家罢了——形成于1941年, 当时他为坎贝尔创作了第一个机器人故事《推理》。阿西莫夫说,坎贝尔在接受他的故事之后整理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并提出这三条定律其实就隐含在他的故事当中:

依据这些定律,阿西莫夫写出了一系列关于这些定律之间矛盾冲突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而现在其他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不得不考虑符合逻辑的机器人情节,不能再随便去写像弗兰肯斯坦的怪物那样非理性的、传统的恐怖小说了。写作不仅仅是构建一个故事就够了,如今作家们必须让他们所构思的故事合乎逻辑,就像一个谨慎的人通常会做的那样,而且他们考虑的问题将是仅凭谨慎无法预见的东西。

更宽泛地讲,科幻小说本身也变得更有逻辑了。科学头脑对科幻作家表示,它们受够了那些老掉牙的神话和浪漫传奇故事了。在科学和科学文化,以及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中,也存在着传奇和戏剧性场面,还有神话。

阿西莫夫在1941年发表于《新奇科幻》的短篇小说《日暮》是这种精神的另一个表现。它的灵感来源于爱默生的诗句,实际表达的却是:“见鬼去吧,诗歌——假如人们一千年才能见到一次星星,那是因为天空中总是有六颗太阳在照耀,而星星会让人在惊恐万分之中发疯。"

1942年,在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的影响下,阿西莫夫开始按自己的逻辑构想未来。以一篇名为《基地》的中篇小说为开端, 阿西莫夫创作了一系列中篇和长篇小说,追溯了一个太空人类帝国的未来史,和一门叫作“心理史学”的科学的发展历程,这门科学能够让人对将来做出合理的预测。H.G.威尔斯在四十年前就曾说过,社会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社会学家无法调查足够多的人群来论证自己的预测是成立的。阿西莫夫将他的历史投射在一个人类已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版图的未来,因此他的心理史学可以基于一个更大的人口基数。阿西莫夫将“心理史学”定义为:

数学的一支,专门处理人类群体对于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在各种定义中都隐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其总数必须大到足以用统计的方法来加以处理......此外还有一个必要的假设,就是那些群体中必须无人知晓自己成为心理史学分析的样本,如此才能确保所有的反应都是真正随机性的......

在后来发表的三部单行本《基地》(1951)、《基地与帝国》(1952)和《第二基地》(1953)中, 阿西莫夫探索了心理史学所能带来的合理后果,因为在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心理史学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在小说中,心理史学发明者哈里·谢顿预测到人类建立的银河帝国即将衰亡,为了加速银河帝国的重建,并将其衰亡之后的黑暗时代由三万年缩短为一千年,他建立了两个“基地”。在《基地》中,被带上审判席的谢顿总结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基地的目标:

问:帝国仍如往昔一般强盛,这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答:各位放眼望去只能见到表面的强盛,看起来好像帝国会延续千秋万世。然而,检察长大人,腐朽的树干在被暴风吹断之前,看起来仍旧保有昔日的坚稳。目前暴风已经在帝国的枝干间呼啸,我们利用心理史学倾听,就可以听见树枝间发出的吱嘎声。

问:(不安地)谢顿博士,我们不是来这里听......

答:(坚定地)帝国注定了要消逝,连同它过去一切的成就。人类所累积的知识将会散佚,帝国所建立的秩序也将瓦解。此后星际战争将永无休止,星际贸易必然衰退,银河的人口也会剧减,各方世界将与银河主体失去联系。如此的情况将会持续下去......

问:(在一片寂静中小声地问)永远吗?

答:心理史学既然可以预测帝国的衰亡,也将能够描述接踵而来的黑暗时代。各位大人,我们伟大的帝国,就如同刚才检察长所强调的,已经屹立了一万两千年。然而其后的黑暗时代将不止这个数字,它会持续三万年,之后才会有另一个帝国兴起。但是在这两个帝国之间,注定将有一千代的人类要受苦受难,我们必须设法阻止这种厄运。

问:(稍微恢复一点)你自我矛盾。你刚才说无法阻止川陀的毁灭,因此,这当然代表你对所谓的帝国衰亡,也一样束手无策。

答:我并没有说可以阻止帝国的衰亡,但是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将过渡时间缩短。各位大人,我们有可能将无政府状态缩减到一个千年,只要允许我的计划立刻开始进行。我们正处于历史的临界点上,必须令那些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稍加偏折,只需要偏一点点就好,事实上也不可能改变太多。但是这就足以从人类未来的历史中,消除二十九个千年的悲惨年代。

问:你准备要如何进行呢?

答:善加保存人类所有的知识。人类知识的总和不是某一个人,甚至一千个人所能总括的。当我们的社会组织毁败之后,科学也将分裂成无数的碎片。......但如果我们现在着手将所有的知识集中起来,那就永远不会再失落。......我的整个计划,我所召集的三万人与他们的家属,都将献身于一部《银河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但是它在川陀毁灭之前一定可以完成,到时,银河每个大图书馆都能保存一部。

在这三部曲中,阿西莫夫还撰写了一部人类在银河系中扩张以及后来交流中断的未来历史,并在主流科幻小说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为后来无数故事提供了故事框架和灵感,而这些故事又为这个框架提供更多的细节。从E.E.史密斯和埃德蒙·汉密尔顿,到奥拉夫·斯塔普尔顿,很多作家都描写过银河帝国,但阿西莫夫预言的是一个“人类”的银河帝国。这是一种富于胆量的傲慢,并为小说的创作增加了许多机会。阿西莫夫并不是要抛弃宇宙中的外星人这个概念——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来对人类自身的状况进行有意义的描述——但他的小说中闪烁着身为人类的骄傲和人类的责任。

阿西莫夫的小说显然借鉴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件,他所增加的是从科学角度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思考,并且增强事件的影响力,让人类愚蠢行为造成的后果变得大得惊人。而且,在那些辨认出故事历史原型的人看来,好像阿西莫夫在对他们说:“假如罗马人将他们的所有知识,以及希腊人、埃及人和所有其他文明的知识都保留成卷宗,并将它们散播到整个罗马帝国,会发生什么呢?黑暗的中世纪还会持续一千年吗?”或者像阿瑟·克拉克指出的那样,在海底废墟中发现的古老的希腊电脑也许是五百年前制造的,“如果那个文明一直不中断地延续下去,也许我们现在已经到达参宿七了,因为乘坐不间断地加以改进的宇宙飞船只需五百年就能到达那里。”《基地》三部曲自问世以来,各种版本几乎一直没有中断过。

阿西莫夫本人通过下列作品为他的未来史填补了一些细节:《天空中的卵石》(Pebble in the Sky, 1950)、发表在《银河科幻小说》上的《暴君》(Tyr ann,1951)——又名《繁星似尘》(The Star Like Dust)、发表在《新奇科幻》上的《太空洪流》(The Currents of Space, 1952),还有他的机器人侦探小说《钢穴》(The Caves of Steel, 发表于《银河科幻小说》, 1953)、《裸阳》(TheNaked Sun, 发表于《新奇科幻》, 1956)和《永恒的终结》(The End of Eternity, 1955)。之后, 他以保罗·弗伦奇的笔名创作了一些青少年小说, 再后来他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职位,将全部时间用于写作。不过,此时他的精力集中在对青少年和成人都有益的科普创作上,代表作是《智慧人士之科学指南》(The Intelligent Man's Guide)。1971年, 阿西莫夫又重新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并于当年出版了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神们自己》(The Gods Themselves)。

本文摘自《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0年8月出版,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

资料:新书季

编辑: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