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人类从精神图腾到生产生活均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灵,它深受百姓喜爱,又得文人雅士青睐,由此成为他们的创作题材。在当代画家孟宪琪先生的笔下,牛被表现得可亲可爱,拙朴有趣,静穆清远,令人回味悠长。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1)

▲《老牛图》▲

牛虽然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类动物,但以之入画,画出其神采和自我个性,却并不容易。孟宪琪先生画牛,投入大量心力,审美积淀,渊源有自,事实上,他把牛视为一种文化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来对待。孟宪琪先生在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对牛予以形而上的审美观照,力行深入的审美挖掘,而且遍学古今众家之长,韩滉、戴嵩、李迪、潘天寿、李可染等名家传世范作皆成为他的研摩对象,他从中汲取到许多艺术精髓,并将之与他对牛的生态形貌、精神特征的体察心得结合起来,进而在其创意思维的作用下,以自己手中的画笔,再造其形神兼备、简劲趣拙的自我水墨文本。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2)

纵览孟宪琪先生的水墨作品,可知他一方面以牛之意象为其山水画巧妙点景,画中的一二小牛徜徉在高原大山,为其浑穆雄深的山水大美新境增添亮点,注入鲜活灵动之气。另一方面,他在单幅创作中以牛为画面主体,以其长期对山水画写意之道的深层领悟和自我独具的水墨技法体系,来对接牛之审美表现,做到传神写照。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3)

▲《渴饮颍川水 饥喘吴门月》▲

在其《耕牛图》、《硕牛赞》、《渴饮颍川水 饥喘吴门月》等精品中,他以写为上,不弄玄虚,贯接地气,憨厚之态可掬,可呼之欲出,肌肉张力弥满,结构合理匀称,劲气十足,斗志昂扬,可谓既表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画家本人深受其恩师贾又福先生以艺探道、哲理入画之艺术思想的影响,画牛尚简尚气,以简驭繁,凭着经多年水墨历练而练就的精到的线质和墨韵呈现,他对牛的刻画愈发简练,笔墨符号以少胜多,所造水墨境象简逸清扬,拙朴可爱。近几年他愈画愈简,愈简而愈有意味在其中,亦寓有拙趣和童真之气,故而耐人品赏。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4)

▲《 谁家田园满目牛》▲

孟宪琪先生是带着对牛之品格的崇敬之情来创作的,生动注解着“据于德,游于艺”(《论语·述而》)这一美学格言。他常感动于牛之勤恳朴实、奋进不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而几无索取、一生都在努力奉献的精神。“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北宋李纲的这首《病牛》诗,他不知读了多少次,每次诵读都有每次的感动。于是,他决心以大写意笔墨生发牛之气象,生动出于笔,气韵生于墨,笔墨实现骨立,骨立而气自生,象自成。如此以来,画家便成功做到从现实美到艺术美的过渡,进而从艺术美又升华到精神美,即以精神内美吸引和打动各地众多观者。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5)

▲《抵力奋进图 》▲

近几年,孟宪琪先生多次深入黄土高原实地写生,尽心于抉发黄土高原之鸿蒙玄奥,亦及于高原牛的体察和生命礼赞。在他的许多画里,牛之审美意象既已被画得酣畅淋漓,简括有力,又经周围环境的衬托和田园氛围的烘染,更显得骨气突出,精神抖擞,生动可人。画家关注环保问题,关心绿色生态,可以说许多画牛艺术文本里蕴藉着他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对田园牧歌的讴歌,对绿水青山的呼吁,对天人合一之道的独到感悟。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6)

▲《惠风和畅踏春光》▲

近期,四川大学吴永强教授研究指出:“孟宪琪身之所至,笔之所至,有着观之于目、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的即视感与鲜活感……这是充满创新品格的现代性写意。这意味着画家用了笔墨语言来处理其写生经验所得,并通过笔墨表现力,延续了其在构思阶段早已发生的意与象融合的过程,将写形提升到了写意的境界。”画家写照山水,为牛传神,应当同作如是观。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7)

▲《李纲诗意》▲

提及画牛,孟宪琪先生说:“先贤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那么,我们怎么把我们的笔墨和现代的精神,和现在这种时代感觉能够融合起来?没骨,或者说积墨,我现在探索得比较多,用纯大写意这种方式,水墨表现的份量感,水墨的华滋那种感觉,还有它的厚重,都尽量表达出来。同时呢,因为李派山水追求光的这种感觉,我又把逆光带入创作里,比如我画了不少月光下的牛。就是说争取用我自己的这种笔墨语言去表现我的作品。”

北宋开创白描的画家(简括出神礼赞品格)(8)

▲《年年乐事年年牛》▲

可见,孟宪琪先生与牛结下艺术上的不解之缘,以牛为友,遂以牛为自己的一类重要的创作题材,予以学术性研发并取得可喜的成果,自成其独具高格的水墨写意艺术面貌。(上官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