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原文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唐诗背后的历史典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唐诗背后的历史典故(唐诗常见的典故来历-双鲤鱼)

唐诗背后的历史典故

典故原文

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原文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典故解说

双鲤,古时中国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典故运用

孟浩然《送王大校书》: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山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杜甫《酬韦韶州见寄》: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