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1)

道德经第11章讲的是,无的大用,30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大家都很清楚,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实就是轮子,如果当初没有发现这个轮子的功能,可能人类就很难进步,一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跟这个转动的作用有着连带的关系。所以老子就用轮子来让我们去想象,30是指轮子里有很多辐条,当然不一定是30,它中间如果没有那个空洞的,轴心的话,就会失去这个功能,这个叫毂,30个辐条聚集在一个空洞的轴心里,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因为这个空洞的轴心才有车的作用,才能够发生这个车子转动的功能。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是什么埏就是柔和,埴就是泥土,把泥土拿来揉和造容器,如果那个气没有装东西的空间的话,那个气就没有作用了,装不下任何东西。所以当其无,就是因为他有那个看起来很空虚的那个空间。有器之用,才产生了可以装载东西的器物这种功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工匠把门窗打开,开凿出来之后,就是因为我们里面有一个大大的空间,可以装人,装东西,可以容纳人和物的这个室。这个室才有作用,如果这里面塞满了所有的东西,连人都进不来,那这就毫无功用了。因此老子告诉我们,你去看房室的时候,当其无有室之用,有室之用,房室的功用就是那个无的部分,塞满了,就没有空间,就没有用了,可是一般人只重视有的作用,他完全忽略了无的价值。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4)

因此老子就提醒我们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他只是给我们便利而已,真正给我们用途的是无之。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老子的这段话,当你看到有的东西以后,你要去想到那个无的部分,我们一定要深一层次去想,你才知道用的根本在于无,而不是在于有。你看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种花花不开,为什么古人他就能够体会到这种深刻的哲理,就是因为有道德经作为指引,有跟无它是相生的,而且是同出的,他们是一样的,分不开的。有如果没有无也没有,用无如果没有,有也用不了。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5)

因此无心生大用,有物不神通,什么意思呢,一个人你要无心,你那个心的功能才会大大的发挥出来,所以到底人要有心还是无心,真的要去好好的琢磨琢磨,有些人所讲的大部分都是偏的,无心人才会合乎自然的规律,我无心对人好,我才是真心对人好,我有心要怎样,有的时候这就叫心机了,有心机多半是偏的不正的。有了物以后你就通不了神,因为你每天看到的都是物嘛,你怎么会注意到神呢,这个神并不一定是我们现在所拜的神,而是他有让你看不清楚的,恍恍惚惚的,不可思议的那一部分叫神。

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道德经第十一章)(6)

老子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执着于有的部分,要去注意无才是真正的大用,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接下来老子就告诉我们,我们要度外以养中,度外就是杜绝外面给我们的一些诱惑,养中就是养里面的那一个,你看不见的,但是它永远存在着那个良心,你看我们本来是很有良心的,可是被外界一引诱,马上良心就不见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