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菌纲—木耳目

真核生物域

真菌界

担子菌门

伞菌亚门

伞菌纲

木耳目

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1)

木耳目(Auriculariales)为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的一个目。它包含了单一的科:木耳科。

子实体呈胶质、蜡质、肉质,干燥时呈革质。子实层通常单面生,在子实体的腹面。以产生被横隔分为4个细胞的担子为特征。担子圆柱形,直或弯曲,偶尔顶端卷曲,横向分隔为4个细胞,每个细胞产生1个小梗,或称上担子。小梗很长,或退化成小尖,其顶端形成担孢子。担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或分生孢子。子实体形态多样,从简单的菌丝层到发育良好的、有菌盖和菌柄或珊瑚状的子实体。

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束植物或苔藓植物上,有些寄生在昆虫上或显花植物的茎基部和根部。本目下有1科约21属,其中木耳属的多数种可食用。

下属科:木耳科(Auriculariales)

1.木耳科

木耳科(Auriculariales)是伞菌纲木耳目下的一个科。子实体呈胶质、蜡质、肉质,干燥时呈革质。子实层通常单面生,在子实体的腹面。以产生被横隔分为4个细胞的担子为特征。子实体形态多样,从简单的菌丝层到发育良好的、有菌盖和菌柄或珊瑚状的子实体。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或苔藓植物上,有些寄生在昆虫上或显花植物的茎基部和根部。木耳目下只有木耳科1个科,大约有21属,其中木耳属的多数种可以食用。常见的如黑木耳。

腐生或寄生于维管植物或苔藓植物上,有些寄生在昆虫上或显花植物的茎基部和根部。

下属:木耳属

2.木耳属

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是木耳科食用菌一个属,包括黑木耳,毛木耳,褐黄木耳和皱木耳。

担子果胶质或仅表面胶质、耳状、盘状或杯状,常呈红褐色,担子3隔,埋在子实体上表层内。干后皱缩,黑褐色,如食用木耳(A.auricula)。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黑龙江等地。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生产。

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2)

3.黑木耳

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猶大的耳朵"),又称云耳、木耳、木檽、光木耳、木蕊、木菌、树鸡、䓴(音同“软”),是木耳科木耳属一种食用菌。

(1)形态

子实体通常3至8厘米(1.2至3.1英寸)长,但可多达12厘米(4.7英寸)。形似耳朵,虽然子实体也可以是杯状。它通常横向附着在基板上,有时带有一个非常短的柄。该品种在新鲜的时候具有坚韧,胶质,弹性质感,变干时硬而脆。褐色子实体略呈耳形,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为革质。

(2)历史

《礼记》已有木耳记载。《吕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3)栖息地,生态和分布

黑木耳生长在落叶乔木和灌木的木材上,尤其是在接骨木上。90%的黑木耳在接骨木上生长,但不总是这样。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黑龙江等地,其中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生产。

生于枯死的树干上,也可以用阔叶树类的段木和木屑人工栽培;生长需散光、湿润和温暖。

黑木耳可以全年被发现,但最常见于秋季。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欧洲,北美,亚洲,澳洲,南美洲和非洲。

(4)栽培

现今木耳的栽培方式可分为二:

①原木栽培

原木可以是枫香树、桦木、樱桃树、山核桃树、再将原木锯成长一米左右的椴木,牡丹江市又有用锯末、豆秸和稻糠代替原木栽培。

②菌床栽培

菌床从中间断开向两侧浇水。床面制作要压平、浇水,水要浇透。待木耳长大后会破袋出耳。木耳采摘完毕,菌床会杂草丛生,可直接对菌床上喷洒除草剂。

(5)应用①食物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高于白木耳,其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肠胃蠕动,能有助于解决便秘症状,也有助于保护肠胃、美容养颜与强化免疫能力。不过在食用禁忌方面,因为黑木耳具有活血功效,故女性需注意避免在生理期食用。

②民间医药

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饮膳正要》称其“利五脏,宽肠胃”。《随息居饮食谱》载:“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扑上,凡崩淋血痢痣患肠风,常食可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注意养生,嗜食薏米和木耳,有诗曰:“唐安薏米白如玉,汉嘉木耳脯美胜肉”,所以“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柿,以软湿者佳也。曰鸡、曰土从,因味似也。”

黑木耳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B2含量是米的10倍,新鲜的黑木耳每100克含铁98毫克,含量是肉类的100倍以上,钙质为肉类的30倍。黑木耳含有的丰富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补气益智、润肺补脑作用。其清肠、润肺功效对肺虚咳嗽、久病体虚,肢体麻木具有功效。此外亦具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吐血、血痢、崩漏、痔疮出血、便秘带血等。黑木耳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肿瘤有一定预防效果,亦能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

③药理学

黑木耳一直是医药应用研究的主题。1980年代的实验结论显示从黑木耳分离的葡聚糖具有强大的抗肿瘤特性,此研究有异于早期的研究。早期的研究结论,虽然表明从其他几个真菌物种水提取物有抗肿瘤作用,但从黑木耳提取物中却没有。此外,利用小鼠作实验,针对遗传糖尿病的研究中发现,从黑木耳提取的多糖有降血糖作用。用包括多糖的食物喂养的小鼠,能降低从食物中摄取的血糖、胰岛素和尿葡萄糖。

另一种从黑木耳提取的酸性多糖(主要是由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具有抗凝血特性。

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地球生物全系列)(3)

4.毛木耳

毛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称白背毛木耳,是木耳科木耳属食用菌。毛木耳外形与黑木耳相近,毛较长,质地硬而脆。主要生长于柳树、桑树、洋槐等阔叶树干上或腐木上。

毛木耳富含毛木耳多糖。

(1)形态特征

毛木耳属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Sacc.,又名构耳、粗木耳,又称黄背木耳、白背木耳,我国南方地区称黄背耳、白背耳。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温暖、潮湿季节丛,生于枯枝、枯干上。与黑木耳相比,耳片大、厚、质地粗韧,硬脆耐嚼,且抗逆性强,易栽培。

毛木耳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成不规则形,宽2-15μm。有明显基部,无柄,基部稍皱,新鲜时软,干后收缩。子实层生里面,平滑或稍有皱纹,紫灰色,后变黑色。外面有较长绒毛,无色,仅基部褐色,400-1100×4.5-6.5μm。常成束生长。

毛木耳质地比木耳稍硬,适于凉拌,风味如海蜇皮,有“树上蛰皮”之美称。

(2)生长环境

生长在柳树,洋槐、桑树等多种树干上或腐木上,丛生。

毛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耳类,在春夏至夏秋栽培。毛木耳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霉能力。放心毛木耳的生产主要应抓好出耳期的通风降温工作,防止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污染和流耳。此外,毛木耳耐碱性较强,通过适当调高培养料的PH,可以抑制杂菌生长。

①温度

毛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地-37℃,适宜温度25~30℃,超过40℃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发生温度18~34℃,以22~ 28℃最适宜,在此温度下子实体大量发生,产量高、质量好。其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一25℃。

②湿度

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若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料底积水,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一95%,在此湿度下,子实体发育快,耳丛大、耳片厚。但空气湿度过高,则易遭受杂菌侵染,引起流耳。

③空气

毛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室(棚)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胜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长和开片。若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

④光照

菌丝体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在耳片原基分化、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强弱对耳片的色质有直接影响,在弱光条件下,耳片色淡,茸毛短、细;光照强,耳片颜色深,茸毛长、粗。

⑤酸碱度

菌丝生长最适PH为6 0~7 5,PH在4.5以下或8.5以上时,菌丝生长势弱,生长速度慢。子实体生长期间适宜PH为5.2~8.0,最适PH为6.5一7 .0。

(3)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广西、广东、香港、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地区。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