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条私信,是一位钢琴专业的小伙伴,说自己在一次登台演出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不仅弹错音,甚至还一度忘谱停了下来。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他认为没有比自己更差劲的演奏者了,并且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产生了怀疑,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努力成为一名钢琴家。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1)

只能说,这个小伙伴真的是太单纯了。演奏失误,别说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学生,即使是对职业演奏家、甚至音乐大师来说,也是非常常见的事。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都知道,演奏家的一次表演,蕴含了台下付出的很多常人无法体会的辛苦。但人非机器,更不是天衣无缝的程序,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每一次的演出都做到完美无瑕。

2015年11月,李云迪在韩国首尔演出时,在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突然暂停了七秒,乐队只好也跟着停了下来。那一瞬间,他忘谱了。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2)

这首曲子是李云迪在肖邦大奖赛中的成名曲之一,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完全不用怀疑。据他后来解释,那次失误是由于当时行程很赶,基本没有休息,所以状态很差造成的。但彼时的他经常出现在娱乐圈、参加各种综艺,因此那次失误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攻击他练琴少、不务正业。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3)

但事实上,有时候哪怕在台下练得非常熟练了,演出当天状态不好,也可能出现失误。就这点来看,现场演出和体育竞技比赛其实是相似的: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但努力了,也并不一定收获完美结果。

当然,不止是个人演奏家,大型的交响乐团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2015年北京新年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演奏返场必演大俗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时,出现了集体失误。第一提琴声部集体看错了反复记号(视频40秒处),前排小提琴手个个一脸懵逼。各位音乐家就是在这样的失误中,度过了一个备受惊吓的新年。

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_腾讯视频

当然,如果你从开头看这次的演奏,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可以带给人享受的音乐会,哪怕出现了失误,依然算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容易把音乐家“神化”了。认为优秀的音乐家,从来不会在舞台上出错;认为大师级别的钢琴家是全能的,不管哪种题材的作品都能完美驾驭和表达。

但事实上,大师也会有软肋和短板,会有不擅长的题材;而演出中的失误也在所难免。就像被封“神”的卡拉扬,演出时偶尔会停下来闭目静思,媒体纷纷报道说他是心灵指挥。只有他的乐团成员会看到他的“人性”,开玩笑说:他当时很可能只是忘了谱子。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4)

而大师和普通演奏家的区别就在于: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主题表达到极致;同时在遭遇演奏失误时,也有能力巧妙地掩盖并让演出顺利继续。

比如我们之前说过的马友友和吴彤在一场表演中出现了失误,但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完美化解。如果没有特别敏锐的耳朵,或许都听不出来这个小小的插曲。

「链接」

还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失误。葡萄牙著名钢琴家皮雷斯,被誉为本世纪最好的女钢琴家之一。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5)

1999年,皮雷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举办演奏会,当乐团开始演奏《莫扎特第20号钢琴协奏曲》时,皮雷斯惊呆了,因为她按照节目单准备的是《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此刻,她才知道节目单是错误的,自己备错了曲。

这件事发生在大多数钢琴家身上,可能都会成为一次巨大的演出事故。

当时的皮雷斯同样惊恐地坐在钢琴前,手足无措,这时乐团指挥不断鼓励她可以做到,毕竟她之前曾演出过这首曲子。于是在短短三分钟内,皮雷斯努力镇定心情,凭借记忆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段25分钟的演奏。

经典名场面丨钢琴家皮雷斯面对换曲乌龙如何应对?_腾讯视频

在这种化解失误能力的背后,隐藏的是台下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和用心打磨。

当然,更多时候,比起大师们在表达时所展现出的“神性”,那些小小的失误与瑕疵让他们更接近“人性”,为作品添加了生动而美妙的人情味。

被称为“雷神”的霍洛维茨,晚年表演时经常弹错音。很多人都知道,霍洛维茨有自己独特的指腹触键法,所以他弹琴时的音色往往柔和很多。

但这也造成他的触键面积过大,很容易弹错音,再加上年龄大了之后手指灵活性减弱,错音出现得更多。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演奏依然有独具吸引力的霍式味道。

曾经的摇滚大神都去哪里了(看了音乐大师们的失误现场)(6)

而霍洛维茨的“死对头”鲁宾斯坦,同样在晚年的表演中出现了大把的错音。但当那一双有力的手砸在琴键,音乐仿佛从他的身体里流出,在极其娴熟的表达所散发出的王者气息中,几个小小的错音又能算什么呢?

如今这样“人神合一”的演出现场几乎是越来越少见了。

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演奏完美不出错,却忘记了音乐最初的意义,不是精准弹对每一个音符,而是能真正表达和展现出独属于自己的情感。就像我们说话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字都读标准,而是能让对方听懂你的表达。

想起王菲在录制歌曲《挣脱》时,状态极好,一气呵成,但歌曲到最后却破了个音。录音师说,再录一遍吧,王菲手一挥,就这样挺好。多么真实、生动、自然的表达!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

所以说回开头那个小伙伴因为演出失误而产生的心结:错音又算什么呢?很多人音符弹得很精准,音乐却没有任何灵气。努力学会用音乐表达就好。

当然,这种追求形而上学完美主义的思维误区不仅出现在音乐领域中。

阿米尔汗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经典片段:教授让兰彻解释“机械”的定义,兰彻说:机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无论是小小的笔尖还是裤子拉链都是机械。

这个解释让教授极为不满,他只想听到关于这个词汇在课本上的标准定义,而不关心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词汇的含义。

三傻大闹宝莱坞: 兰彻当众拉拉链?解释机器?_腾讯视频

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过程的“完美”时,都忘记了做这件事的真正目的。数学、物理学、建筑学等科学是要真正去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难题,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背得多熟练,图纸画得有多好。

生而为人也是同样,我们没有必要去试图成为一个完美无瑕,被所有人都喜欢和认可的人,更不应该这样去要求别人,因为那是“神”才可以做到的事,而优缺并存,拥有丰富情绪的人类更加生动可爱,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