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成都产业规划在全市划分了66个产业功能区,之前已介绍5 2区域的产业布局。(详见:剧透成都未来发展机遇,66个功能区嗨翻。)这篇接着讲龙泉驿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青白江区的产业功能区。
本质上这6个区才是成都发展规模产业的真正主战场(工业用地划分决定)。进入2022年后,成都正式实践“建圈强链”行动,设定了力争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4.5%以上的目标。而这些区域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上一个十年,这6个区都是成都人口流入的主力区域,如何实现产城融合,避免沦为睡城,也是它们布局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
龙泉驿汽车产业是龙泉驿最核心的产业,在整个成都经济中也算得上压舱石。尽管“十三五”时期产值突破2000亿元,但转型却已摆在面前。“造车新势力”正在全国各个城市发展版图,如何从传统燃油车过度到新能源车,是成都汽车产业无法在功劳簿上“躺平”的最大威胁。在新的产业功能区设计中,转型涉及三个方向:智能汽车周边、电动车、氢能源车齐头并进。
成都在新的汽车行业变革中尚处于初期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三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有所突破才能继续在未来的产业方阵中保持一席之地。
中法生态园功能区包含了龙泉驿区近两年来最大的发展红利——由大运会带动的东安新城快速取得了让人羡慕的建设成果。如何将功能区的发展过渡到后大运会时代,实现产城一体发展?除了体育产业,片区将向工业设计方向拓展,目前已初步引入了浙江大华、深业集团。威马汽车、中航锂电等项目。大运会后片区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中法生态园总体用地布局
新都区2021年新都区GDP突破千亿大关。在“建圈强链”方针下,新都区在成都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会进一步加重。在成都正全力打造的智能制造集群中,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发力两大赛道:1.轨道交通装备制造、2、航空动力装备制造。它们在成都有比较成熟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产业突破口。目前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三期)正在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新都这几年新增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在成都各区中一骑绝尘,尤其是沸腾里、高线公园等项目硬件品质极高。成北新消费活力区应运而生,共有三个细分领域:时尚消费、智慧流通、智能家居。
温江
生物医药领域一直是成都的发力重点,温江的成都国际医学城也已发展多年,是成都的产业名片之一,已有相当规模的硬件配套和企业积累。但从未来发展角度,一定程度上要承受天府生物城和未来医学城的内部竞争。虽然在细分定位上三者还是存在差异,但在项目引入时难免会有“内卷”。温江这边具有先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如何发挥优势保持竞争力是一种考验。未来关注医学城B区的建设运营。
作为“国际花园城市”,农业和花卉产业是金温江的招牌。把温江的环境优势和健康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康养旅游产业(都市微度假),一直让人期待。但是相关硬件如高端康养酒店等的建设一直进展较慢。
幸好最近据官方消息,流传多年的温江陈家桅杆悦榕庄项目已再次启动,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甚至有望在今年8月建成投运。
信息来源温江融媒
双流区在成都各区中,双流区是“手牌比较多”的类型,地缘上和高新区、青羊区、武侯区三个强区紧贴,内部拥有国际机场枢纽和6条轨交线路。双流的航空经济产业功能区虽然将受到天府机场的正面竞争,但先发优势还是不遑多让,尤其是最近签约的空客公司在中国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期待。
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位于双流杨柳湖,这里是成都七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双流区之前提出的“一港两湖”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区内主中心。
双流的“一主两副”空间定位
成都芯谷包含IC研创城、网信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四个产业社区,主攻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目前已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落地,包括华大九天、中电九天、华大半导体等。作为双流最主要发展的区域,片区的硬件建设(包括生态资源)兑现的较为及时,但作为芯片行业,成都对此的期许并不只是封装测试,是否能培育出芯片设计研发的突破性企业?目前只能说任务很重,上限很高。
郫都区
郫都区的产业发展其实从来不容小觑,只是缺乏关注和宣传,比如即将建成的华为成都智算中心、正在火热建成的百亿投资国盾项目,如果换个方向可能就会被过分吹捧。而低调的郫都区常常让外人分不清这些项目到底在郫都区还是高新西。
火热建设中的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
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是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的一部分,这是全四川唯二入选了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之一。功能区内的菁蓉湖已开放,其他项目也在稳定踏实的建设中,未来如果能适当多一些宣传应该会更好。
中国川菜产业城这一功能区落地郫都区绝对是实至名归,全球知名的郫县豆瓣早已是成都名片。功能区的核心项目是绿城主导开发的川菜小镇,旨在从文化交流和产品体验角度发掘川菜更大价值。
成都影视城依托高校资源,填补了成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最近迪丽热巴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公诉精英》是热门话题,而片场就在郫都区。
青白江
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内陆城市成都对外出口的生命大动脉,具有战略意义。去年这个产业功能区已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未来将获得更好的资源支持。
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是由之前的“青白江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更名而来,这一更名明显获得了更高的级别和更专注的领域细分。功能区将发力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装备三个细分领域。
结语
各区规划产业功能区的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区域已拥有的产业基础做升级调整,二是对各区之间互补的行业做生态圈产业链的整合。例如新都区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和金牛区的轨道交通科技就有明显的产业上下游关系。
这些区和成都五城区在之前存在更明显的“前店后厂”模式,而现在赋予了更多产业升级的任务,通俗的说就是配置了更多“高大上”的产业园区和配套规划(如产城融合和TOD模式)。这是由于过去十年成都市新增的五百余万人口主要流入到这6个区,在城市发展由量向质的提升中。这些承载了大量人口的区域有责任也有权利寻求更好的产业升级,最终高质量提升成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
名词解释:
【建圈强链】——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完善产业图谱,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和领军人才引导带动作用,大力引优育强,着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您点赞、关注“天府锦城生活家”,期待在评论区收到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