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玛蒂尔德)(1)

莫泊桑在《项链》中写道:

“生活就是这么古怪,这么变幻莫测,一件小事可能使你平步青云,也可以断送你的一生。”

而这一切往往并非源于命运,而是源于我们的一念之差。

一说到世界文学史,我们大家便会在不经意间想到莫泊桑,以及他的那篇经典短篇小说《项链》。

也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同我一样,初读《项链》时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那时的我们也恰巧进入到自我思想意识开始萌芽的状态中。

因此,在我读完《项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忍不住在脑海中改写剧情,以及结局。

总觉得女主人公假如能够稍微改变一下处理项链丢失的方式,那结局将会是另一种场景,那她也不必再因为一条假项链而断送自己十年的青春岁月。

如今虽说时隔多年再来看这部经典之作,也明白了作者当时创作的意图是为了揭露19世纪法国奢靡堕落、追求与享受虚荣的恶劣社会风气,可除了仍旧忍不住地在脑海中改写剧情以外,更多的却是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

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玛蒂尔德)(2)

01 人们很多的“不幸”往往都源于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真正的财富,其实是知足者富。”

《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缺少的便是这种“知足”、“惜福”的心理状态。倘若说她懂得一点点“知足者富”的道理,想必也不会发生丢项链的事件,以及之后所面对的巨额债务的生活压力了(PS:当然,是在抛开创作背景之下所说的话语。)

其实对于像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那样出生的人来说,她应该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的人了。只因19世纪的法国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且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特殊时期。

而玛蒂尔德出生在一个底层的工薪家庭中,可以说她的资本除去一副美丽的皮囊之外,便一无所有了。

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也将此交待的一清二楚: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

然而,玛蒂尔德却是幸运的,只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却还能够遇到,并且嫁给一个生性乐观,敢于担当、最为关键的是还十分爱她的丈夫——罗瓦赛尔。

倘若她能够因此而感到知足的话,即便是她的一生与富贵无缘,可她依旧能够过得很幸福。

毕竟我们大家都知道能够遇到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缘分与足够多的运气才有可能碰得到。很显然,就从这一点来看一无所有的玛蒂尔德确实是个幸运的姑娘。

在小说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罗瓦赛尔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且踏实的人。只要吃到好肉汤他便能够感到很知足了,且高兴地说道:

“多么好吃的炖肉!世上哪有比这更好的东西。”

最为关键的是他全心全意地爱着他的妻子。

为了让整日闷闷不乐的妻子能够开心一些,罗瓦赛尔想方设法地弄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晚会邀请贴,并且拿出了自己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来的400法郎给妻子,让她去订做晚会所要穿的礼服。

要知道这笔钱可是他准备买猎枪的钱,并且他事先就已经想好夏天到来时要和朋友一起去打猎。然而,当他看到妻子因没有像样的礼服去参加晚会而感到伤心落泪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需求,转而去满足妻子那华而不实的想法。

我们也由此看得出他是真把妻子当作“宝儿”来疼爱,用我们今天的话语来说:罗瓦赛尔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宠妻狂魔。

只可惜玛蒂尔德对自己实实在在所拥有的幸福却视而不见,而是一心幻想着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她觉得自己就是为一切精美、豪华事物而生的人,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出生与社会大环境就不允许她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而我们通常把这类很难以自身条件与现状结合,而是整天只活在自己幻想之中的人群用“心有天高,命有纸薄”的话语来形容他们,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往往是由于我们的虚荣心在作祟。

对于虚荣心而言,它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我们更愿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从而能够为我们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虚荣心也能够迫使我们成长,倒逼我们做出改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掌声。

可以这么说,我们人人都有虚荣心,也的确需要它来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做出改变,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只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当我们没有掌握好这个“度”,虚荣心就会变成一种扭曲的自尊心,在行为上也表现为盲目的攀比,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

当受条件所限,无法使自己比别人强时,虚荣心强的人就会在与别人的差距中感受折磨与痛苦。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他们生活在极度的自信与自卑之间,且中间没有中间地带。

而这也是造成玛蒂尔德十年“悲剧”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玛蒂尔德)(3)

02人们很多的“不快乐”往往都源自于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倘若不是由于虚荣心在作祟的话,玛蒂尔德也许就不会向往上流社会的晚会交流方式。即便她想要去体会下不一样的生活,那也不用花那么多钱去订制一身晚礼服;

即便是她就想奢侈一把,过一次幻想中上流社会的生活,做完礼服之后她也应该是心满意足的状态。

只因如果不是虚荣心在作祟,那她应该清楚地明白400法郎的礼服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她更不会在有了礼服的情况下,还想着首饰,或者说高高兴兴地听从丈夫的建议用鲜花作为装饰。

然而,像样的礼服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快乐,反而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穷酸,并为此感到很痛苦。

而各种让她觉得不爽快的感受中,其实是隐藏着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叫狄德罗的效应。

故事的由来是有一天,朋友送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非常的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觉得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总得归纳起来狄德罗效应便是说人们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理是平稳的,反而没有太多的想法与欲望,可是一旦得到了之后却往往愈发地感到不满足,想要不断地配置与之相适应的东西,好似只有这么做了之后,人们的心理才能够达到平衡。

其实我们如今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狄德罗效应的困扰。当我们有能力买大房子后,又会想着车子太LOW,于是换车子。

当我们把大件物品购置完毕之后,又会买衣服、包包、首饰,或者鞋袜等小物件的东西来衬托出我们所谓的品位。

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物质的奴隶,被它们所操控着。这也正是把玛蒂尔德推向人生谷底最强有力的“凶手”。

在玛蒂尔德拿到订制好的礼服之后,狄德罗效应便在她的心里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如同富兰克林所言的那样:“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玛蒂尔德因为有了礼服,而想到了首饰。只不过她再怎么感到伤心难过也明白家里的确没有多余的钱给她买首饰了,所以她只能去向好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去借项链,并在好友拿出来的所有首饰里面精挑细选。

要知道玛蒂尔德是非常不愿意去找她那个有钱的好友,因为每次去好友那里回到家中后,她都会感到很痛苦。

而我们套用虚荣心的特点来找原因的话,便是有钱的好友让玛蒂尔德感到了极度的自卑。

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玛蒂尔德)(4)

然而,当她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时,她便顾不了那么多,因为能够在晚会上得到他人的称赞才是她当时最看重的事情。

我们也由此看得出玛蒂尔德等待这样的机遇实在是太久太久了,久到让她不惜放下自己所有的自尊心去向好友借东西。

只可惜她所期待发生的一切却是那么短暂,且又虚无缥缈。

在晚会中的玛蒂尔德穿上了精致晚礼服,戴上从好友那里借来的项链的确在当晚获得了许多掌声与称赞,她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美梦成真”的感觉。

然而,让她沉醉在梦境一般的晚会场景也如同敲响灰姑娘12点的大钟,在午夜梦回之后又让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只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回到现实中的灰姑娘有王子的爱慕,王子最终拿着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是童话总归只是童话罢了,玛蒂尔德也没有灰姑娘那般地幸运。美梦结束之后,等待她的却是噩运的到来。

丢失的项链,三万六千法郎的巨额债务,在梦幻之夜后全都压在了她与丈夫的身上,他们也因此而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还债生活。

项链是莫泊桑的经典之作吗(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经住着一个玛蒂尔德)(5)

03 人或许只有栽了跟头,才懂得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虽说玛蒂尔德为了那条三万六千元的真项链断送了自己之后十年的青春岁月,可是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她生活的却十分踏实,也十分的接地气。

我们看到了在把三万六千元的真项链还给好友之后,玛蒂尔德突然一下用英雄气概打定了主意,那笔骇人的债是必须偿还的。他们辞退了女佣;搬了家;租了某处屋顶底下的一间阁楼下。

她开始做家里的粗活儿、厨房里的肮脏活儿都由她自己干,她玫瑰色的手指甲被磨坏了,人也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人妇,又坚强,又粗暴。

最为关键的是她还挽着篮子到处去和各种商贩讲价,只为了极力省下每一个铜元。这样的情景描述可能连她自己做梦也不会想到。

可以这么说,十年的还债之路使得玛蒂尔德什么面子、里子都不在意了。只因她已经清楚地明白了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既不能填饱她与丈夫的肚子,也不能改写她的命运。

这也是她之后见到好友能够云淡风轻地提起当年项链丢失的原因所在,只是结尾却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才叫做真正的造化弄人啊!”

虽说这些年我每每想到这部小说时,便会在脑海中改写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向好友说出实情,之后他们便不用生活的那么辛苦的场景,可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反而觉得这样的“灾难”对于他们来说,特别是对玛蒂尔德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

毕竟这姑娘从本质上去看并不坏,她的虚荣心的确很强,也比较贪图享乐,可她终归是一个规规律律的姑娘。

她并没有对丈夫无法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因此抱怨丈夫的“无能”,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丈夫的事情。尤其是在晚会上当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后,她并没有想过利用这样的机会而结识有钱人,从而使自己的生活脱离贫穷。

可以这么说:“玛蒂尔德所有的欲望与幻想都只停留在‘想’的阶段中,她所有的幻想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未经世事般的少女心态。

当到了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巨大变故之时,她就仿佛一下子从梦中醒过来一般,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该做些什么的事?

其实抛开时代背景与丢项链的故事情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她丢失项链的前后变化像极了我们从青春岁月走到中年时期的心路历程的变化。

年少时的我们也总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成天喜欢幻想,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将想法变为实际行动,因此,很多幻想也终归只是空想而已。

我们也拥有极强的自尊心,谁也说不得,谁也骂不得。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者是当某天遇到某事,让自己栽了跟头,吃了亏之后才幡然大悟。就如同玛蒂尔德一般认清了现实与自己,并且明白今后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了,才会认真,且踏实地经营好自己的每一天。

再者就是我们可以看到,虽说还债是玛蒂尔德为自己的虚荣心犯下错误之后所付出的代价,可是我们则可以将她的还债之路看作是我们的人生目标。

不论这个目标是什么,只要一旦锁定目标之后,我们整个人就会变得很踏实,也有了奔头的感觉。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碍来磨练我们的性子,使我们知道其实以往自己太在意的很多事情,比如说面子,骄傲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因为它们解决不了我们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问题。

当然啦!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地努力让自己不要生活的太过于被动,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所处的现状中去做努力,从而达到改变现状、改变生活,甚至是改变人生这么一个最佳的状态,那么我们自然会觉得没有白在这个世上走一遭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