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李治,但是这个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原本李世民最中意的太子是李承乾,但是因为李泰和李承乾的储君斗争,使得最后两败俱伤。李承乾自己本人也是因此被贬为庶民,彻底离开了皇家。但这时候李世民还有着几个成年的儿子,为什么李世民却最后选择了李治呢?另外李治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软弱无助,但是极其讲孝道和宽仁,那么真实的李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1)

李治

实际上人们对李治的误解在于李治的父亲和妻子,很难想象一个父亲和妻子包括自己同时是皇帝的男人有什么感受。恰好李治就是这么一个,李治的父亲李世民是千古一帝,自己的妻子武则天又是历史的唯一,两个巨大的光辉直接是掩盖了李治的光芒。先来说说李治的基本情况,为什么李世民会立李治作为太子。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而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孩子,所以这三个孩子是最有希望成为储君的。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2)

李治

一方面是来源于李世民对长孙氏的爱,另外一方面长孙氏是高于五姓七宗门阀的存在。另外在长孙氏外戚当中,有着高士廉、长孙无忌等重要大臣,其次早年和李世民一起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等也不愿意新帝会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而唯有长孙氏和李世民的嫡子才满足这一条件。但是在三个候选人之中,李承乾谋反最后出局,李泰虽然合适但是因为参与夺储所以同样被李世民排除,因此只剩下了李治。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3)

李治

而且李治成为储君有着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李承乾和李泰的问题已经是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而只有李治上位才能保证李泰和李承乾的生命安全。不然李承乾上位李泰必死无疑,同样李泰上位李承乾也没有好果子吃。其次李治还很特殊,他是李世民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正常皇子都是由后妃照顾起居,但是李治却不一样,以至于说李世民出征离开时,对李治说的话都是让我好生想念。

所以李治是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的人选,而事实也是李世民在废除太子之后,仅仅过去了一天就确定了李治的储君身份。但是有关李治的误解还有这一点,那就是李治是不是一个懦弱的君主。不过很少人知道,唐朝疆域最为辽阔的时期,正是在李治时期。而且李治本人也不是懦弱,外柔内刚这个词语形容李治更为妥帖。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4)

李治和武则天

李治在朝廷上为了能够避免关陇门阀所带来的的威胁,李治雷厉风行地拉起了一批寒门子弟,比如薛仁贵等。而在达到了目的,将所有的门阀扫清楚之后,李治再把自己扶持起来的寒门之中的败类清楚,可以说李治时期权力到达顶峰,而且像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之后更是没有了权臣的存在。当然这也给唐朝留下了祸根,也给武则天提供了机会,正是因为能够威胁到皇权的大臣不存在了,所以李显在被迫让位想要逼宫武则天的时候,连一个像样的队伍都拉不起来。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5)

李治和武则天

其次在对待武则天上李治真的是因为爱情吗?如果是因为太爱武则天,那么就不会发生韩国夫人的事情,而对于当时的李治来说,放权给太子和大臣都是不正确的选择,只有扶持皇后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说武则天一直都是被李治有意培养的,而不是一种爱情的放纵。而且在武则天之前,并没有女性成为皇帝的先例,只有女性专制的出现。纵观历史西汉的吕雉也是在刘邦去世之后才掌权的,甚至是刘邦病入膏肓还能决定丞相的人选,对此吕雉也是毫无意义。

李世民为何立懦弱的李治 幕后操纵家李治(6)

李治和武则天

而且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和自己的娘家关系并不好,所以也避免了外戚的扩张和延伸,这也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武则天要重用酷吏?因为只有控制了朝臣武则天才有机会坐稳江山,武则天自己没有太多可以去信任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武则天称帝之后,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决断的原因所在。武则天年少时曾被自己的哥哥给赶出了家门,武则天掌权后报仇杀害了几个哥哥,所以武则天对于侄子武三思来说有着杀父之仇,这样的情况让武则天怎么选?因此李治从来不是因为懦弱所以才选择武则天,而是看中了武则天的孤立地位,最后江山还是回了李家。

所以说李治不是一个懦弱君主,在对外战争上李治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在对内朝政上又是雷霆万钧。只是李治不爱做显性的事情,更习惯成为一个幕后操控手,这才使得李治名声不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