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利可谓顺风顺水。相对当年征伐西域来说,这应该是他打得最惬意的一仗了。怎么会叫他不爽呢?不但自己打得痛快,还替汉朝教训了一回汉奸,这话传回长安,多受用呀。

然而,李广利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汉武大帝处死刘屈氂(丞相刘屈氂想和李广利扶立新太子)(1)

他知道,卫律不过是一道卡,一只鱼饵,大猎杀还隐藏在前方的深水中。可是他能不能一路打到郅居水以前,像当年霍去病一样,将匈奴老巢都抄得精精光光?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很简单,他不是卫青,更不是霍去病。他和别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李广利就在犹豫,是不是该见好就收了呢?

李广利是这样想的,跟着他出来混的人也是这样想的。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对于李广利这等船主其技术烂到什么程度,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其技术“好”到什么程度,他们基本上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是不是该撤了呢?当李广利还在观望时,突然地从长安传来一个坏消息,将李广利抽身而退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出征之前,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准备联手搞掉对手,把昌邑王刘髆弄成皇帝接班人——太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们阴谋败露,刘屈氂被杀。

李广利怎么跟刘屈氂对上暗号的?要从此次刘彻发兵攻打匈奴前说起。

那时,李广利还没来得及替刘髆策划抢太子位一事,没想到皇帝就派他出差了。还好,大军出发前,丞相刘屈氂为李广利送行,一直送到长安城北的渭水大桥。于是,李广利逮到这个天大的机会,跟刘屈氂说了一句话。

原话如下: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

刘据死了,太子位还空着。本来我还想和你联手,替我们家昌邑王抢太子位。但没想到皇帝派我出差,还不知道啥时能回来。然而事情又急,所以只好托您老人家帮帮忙,替我向陛下请立昌邑王为太子。你要想想,有朝一天昌邑王当上皇帝了,还能少你老人家的好处吗?

刘屈氂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汉武大帝处死刘屈氂(丞相刘屈氂想和李广利扶立新太子)(2)

李广利就知道姓刘的会跟他合作。既然新太子是一定要立起来,自家亲戚当然是首席人选。然而李广利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没离开长安几天,就听说刘屈氂将事情办砸了。

李广利还听说,刘屈氂死得很惨。先是被装进车里,一路示众到闹市,最后才被斩首。还有,连丞相夫人也不能幸免,被拉到长安八大街之一的华阳街,斩首。

刘屈氂被定的死罪有两项:玩弄巫蛊,诅咒皇上;伙同李广利,准备拥护昌邑王为太子,大不逆。此两罪,经有关部门查证,果有其事,没有半点水分。

而刘屈氂阴谋败露,是因为被人告了。告他的人是皇宫少府所属的一个内部官。也不知道刘屈氂跟人家有仇,还是人家看他不顺眼,一不小心就被人家从后面捅了一刀。

现在,对李广利来说,至于谁是告密者的幕后主谋,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他最关心的是,他一家老小全被捕了,如果此时回去,该怎么收拾残局。

都说夜路走多了,总要撞见鬼的。问题是,我李广利也不怎么常在河边走,也不常常走夜路。搞阴谋,立太子,这应该是第一次吧。才玩一次,就要被搞得这么惨,老天也太不厚道了吧。

那现在怎么办?只能发牢骚吗?正在李广利绝望透顶的时候,苍茫的夜空里,突然亮起了一颗星星,给他指引了一条通往死亡的康庄大道。

替李广利指引方向的,是他的长史胡亚夫。胡亚夫据说他曾作奸犯科,于是就逃到军中混江湖来了。所谓大混混属下必有小混混,胡亚夫跟着李广利混日子,对他来说,应该是没错的。

当胡亚夫看着李广利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从时,他决定挺身而出替上司排忧解难。于是,他给李广利支了一招,说你一家老小被皇帝的人关了起来,现在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到时想逃都来不及了,不如……

胡亚夫没有把话说完。有些话说完了,就太没意思了。李广利已经听出来了,长史是想告诉他,回去肯定是死,多死一个不如少死一个。既然如此,要想活命,那就反了他娘的,投匈奴得了。

在那一刻,胡亚夫一言,仿佛天外玉兰指拨动了李广利驿动的心弦。是啊,与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不如逃之夭夭,若干年以后,老子仍然是好汉一条。对于混混来说,其使命就是来到这世上混江湖的。名节算个屁,笑骂任由人。活着,不择手段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李广利来说,难道除了投降,就没别的出路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李广利认为,投降诚可耻,被杀价更高。若有别出路,做鬼也拼命。那么,别的出路是什么呢?这时,李广利的记忆被拉回到了遥远的西域。

当年李广利征伐西域时,不料自家兄弟温饱思淫欲,乱了后宫,自己莫名其妙地被牵连进去。然而,李广利征西域有功,被刘彻免罪。现在,李广利突然想到,如果此次征伐匈奴有功,刘彻会不会像从前那样,让他将功补过呢?

对李广利来说,这真是一个无限美好的遐想。既然苍天不能让他见好就收,那就只好再次拼命了。于是,李广利决定赌一把大的,继续向前挺进,追杀匈奴。

汉武大帝处死刘屈氂(丞相刘屈氂想和李广利扶立新太子)(3)

战场杀敌,建立功勋,将功补过。这应该是李广利最理性的,也是他应该坚持的做人底线。况且,战场局势于李广利相当有利。他刚刚打赢了两场小仗,乘胜追击的底气还是有的。

此时,卫律吃了两次败仗后,北逃汇报。匈奴单于也不知李广利底细,命令全军北撤,守在郅居水之北。既然敌人方向明确,那还犹豫什么呢。李广利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两万骑兵,强渡郅居水。

这简直太疯狂了。两万人就想捣人家老巢,你以为你李广利是霍去病呀。李广利当然知道他不是霍去病,他也不想去找抽。但是形势逼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玩下去。

李广利的这两万骑兵好像是不要命了,他们硬是渡过了郅居水。

匈奴也准备了两万骑兵,汉军开始渡水时,双方就互砍。

此次,匈奴一方率领骑兵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左贤王,一个是左大将。砍了一天,双方损失惨重。其中挨刀最多的,不是汉军,而是匈奴。匈奴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左大将被汉军砍死了。

形势对李广利来说,那真是大大的好。李广利如果打好了这黑暗一仗,他的春天应该就在前方了。

然而这时,有人开始发牢骚了。

发牢骚的人是李广利的长史和他的民兵司令。两人一致认为,李广利从来是不爱玩命的。此次他一反常态砍红了眼,完全是刘彻逼的。他爱赌也就算了,但也不能这样将他们这帮属臣当筹码扔上赌桌吧。你李广利家有老小,难道我们就没有老小吗?

奇怪了,形势于汉军不是挺有利的吗?怎么这帮长史还怕死了?难道他们就只是跑出来混日子的。

说这帮发牢骚的人怕死是不地道的;说他们出来混日子的也是不厚道的。他们之所以发牢骚,缘由只有一个:他们不想替李广利卖命。因为,这个在政治斗争中即将倒下的人,替他卖命等于将自己送命。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以上两人不仅发发牢骚,而且还准备动真家伙,劫持李广利班师回朝。然而没想到,他们还没行动时,李广利获取信息,提前一步动手了。

于是,李广利迅速逮捕长史史,斩首。接着,他马上下了一道命令,撤军。

为什么要撤军?

很简单,李广利知道自己撑不住了。之所以撑不住,是因为长安斗争的内幕消息封不住了,没人想替他这个即将崩盘的将军抛头颅洒热血了。

李广利不正常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匈奴单于的注意。于是,匈奴单于派人去打探消息,这才发现,李广利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汉军军心已经动摇了。

匈奴单于一听到这个情报,就笑了。他知道,这个春天还是属于匈奴的。李广利,基本上是冲不出这黎明前的黑暗了。

匈奴单于准备出招了。

汉武大帝处死刘屈氂(丞相刘屈氂想和李广利扶立新太子)(4)

果然,当李广利大军撤退至燕然山时,匈奴单于亲率五万骑兵拦截汉军。既然想拦路,也没什么好说的。汉军提起刀冲上去就狂砍。双方从白天砍到黄昏,损失相当,大家也累了,停战休息。

匈奴一刻也没有歇息。夜里,匈奴在汉军退路上,狂挖壕沟,深达数尺。很明显,匈奴就是想断了汉军的退路。

最阴的还在后头。深夜,匈奴骑兵突然从背部向李广利发起了进攻。李广利惊慌失措,招架不住,大败。大败之汉军,只好在李广利的率领下,没命地逃路。

跑着跑着,突然李广利就绝望了。

因为,他看到了匈奴在汉军退路上,早给他挖好了许多大坑。真的是玩完了。最后,李广利只得使出胡亚夫早教好的那招,投降。

终究还是投了,真是天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