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门神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在过去的农历新年,每一户人家有钱没钱总要贴一对门神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文化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门神有多种,从神荼和郁垒到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有驱邪类、祈福类、宗教类、武将类、文官类等很多类的各式各样的代表人物。那么,作为寺庙的神佛场所,需不需要门神把守呢!需要,而且是两员神将,即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施展法术(把守寺庙的门神)(1)

寺庙是供奉神佛的场所,但并不是神佛长居之地。寺庙中虽然有神像和香火,但也有人烟、有财产,因此,寺庙也要门神守护。哼哈二将被塑成像,站在门内的两侧,日夜守护着寺庙。这哥俩是怎么来的呢!其说法不一。其一是在佛国世界中,本来只有一位将军,乃金刚力士。《大宝积经》中说,金刚力土手拿金刚杵(兵器中最坚固的一种),保卫佛的夜叉神,叫做“执金刚”,大名叫“密迹金刚”。

哼哈二将施展法术(把守寺庙的门神)(2)

密迹金刚原来是法意太子,他曾发过誓:皈依佛教后,要常亲近佛,为金刚力土,曾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这就是“密迹”的来历。于是,这位将军就担当起把守庙门的重任。这位将军独自守护着庙门。后来传入我国,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凡事都要成双成对,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再说把守重要的大门,常言道:一为私,两人为公,既相互照应,又好互相监督。于是,就把金刚力土一分为ニ,一左一右地立于山门两边,也就是如今的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施展法术(把守寺庙的门神)(3)

其二说法是《正法念经》中所讲的,说昔有国王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后来都成了佛,如释迦、青叶髻、娄至德等都是她的儿子。国王的第二夫人也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愿为王,请千兄“转法轮”:次子愿为密迹金刚神,护卫着一千个哥哥传教布法。因此,寺庙山门内塑其形象。宋代,陆游《入蜀记》中也说,二金刚就是千佛中最末尾的两位小弟弟:青叶髻如来和娄至德如来。

哼哈二将施展法术(把守寺庙的门神)(4)

在民间,人们习惯把他们称作哼哈二将。在《封神演义》中说:哼将叫郑伦,本是商纣王的督粮官,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授他窍中二气之法,碰到敌人,鼻子一哼,能同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后被姜子牙收服,又死于商朝大将金大升的刀下。哈将叫陈奇,也是商纣王的粮官,受异人秘术,张嘴一哈,便能从内腹喷出一股黄气,交战者会魂魄自散。后与周朝交战时,死于黄飞虎的枪下。周灭商后,姜子牙封神,特封郑伦,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从此,哼哈二将也就成了寺庙的门神,常年为寺庙把守第一道大门。

哼哈二将施展法术(把守寺庙的门神)(5)

佛寺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有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又称“山门”。当然,有的寺院只有一座大门,也称为三门式山门。三门常盖作殿堂式,所以又称为“山门殿”。哼哈二将便分立在山门两侧,面貌雄伟,上身裸露,肌肉饱满,满脸愤怒之相。二将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怒颜张口,发出“哈”的就是“哈将”;忿颜闭唇,用鼻子发出“哼”的就是“哼将”。(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