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统宗世谱》修于明嘉靖壬辰八月,由祁门县塘头派张氏倡修,张彦宪、张阳晖等人主持编写,全书二十一卷,原装十册,成书于明嘉靖乙未十四年(公元1535年)。

尽管该谱所列修谱规模之壮观。其中通纂、纂述都是有官位和学识者,真正负责该谱编纂工作的主修张彦宪和张阳晖,张彦宪是庠生,张阳晖是处士,可见二人学识和能力都很有限,由此二人负责该谱总纂,使得该谱的质量大打折扣。

此谱一经修成,即遭到甲道张氏的强烈反对。

塘头派张氏所修《张氏统宗世谱》,将甲道派支系续入张志和支系,将世系颠倒紊乱。限于当时地理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和学识差异,甲道派内有宗亲附和这些人。

该谱在嘉靖年间编修的时候,编修人张彦宪、张阳晖等人就被起诉拘捕到徽州府衙。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伪谱编修人败诉。

现存清乾隆乙酉(1765)年版、道光己亥(1839)年版两部婺源甲道张氏宗谱,就保留了关于驳斥、起诉《张氏统宗世谱》编修的大量明代书札。

这些书札揭露了伪谱造伪的经过,也使我们充分了解伪谱之伪。

清代乾隆癸巳(1773)年,徽州婺源谱牒学者张图南先生,再次著《伪谱辨证》来驳斥伪造的《张氏统宗世谱》。

当今仍有张氏族人,视《张氏统宗世谱》为谱学之经典,以此谱为万派宗谱之蓝本,殊不知此谱肆意拼凑、杜撰、删削,贻害无穷。

做为后世子孙,我们当彻底摒弃它,结合实地考察、墓碑、墓志、官方文献、地方志等,综合订正张氏家谱世系。

张彦宪、张阳晖“伪谱”修于嘉靖壬辰(1532)八月,第二年嘉靖癸巳(1533)六月休宁岭南张氏张枢慎、张元甫重新修订了《岭南张氏会通谱》。

请赠进士出生经筳官、婺源鳙溪东峰汪玄锡(张枢慎是其侄女婿)和休宁儒学训导夏镗作了谱序(见图1、图2),对伪谱做了部分改正。细看《岭南张氏会通谱》,发现一些问题,在此与大家共享。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1)

图1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2)

图2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3)

图3

其一上述两篇谱序内容上基本沿袭“伪谱”思路,同时还将“伪谱”登载的别支张姓谱序照登;

其二在修谱谱例中增加了最后一条:“宗谱之修,所以清源流,别是非,而谨其所自出也。敦本厚伦之道,不外乎此。诚吾派者,虽贫贱不遗。苟非吾派者,纵富贵不与斯得,修谱之道矣。如新岭溪州之张,皆非渔滩闲公支下之派。今虽来会,不敢妄收,以紊吾宗法,岂惟清吾之源流而巳抑,亦使彼免懼冒祖之誚也。故特表而出之,以塞他日獘源”(见图3)。

此条谱例说明了以下几点:

1、张彦宪、张阳晖的《张氏统宗世谱》成书前,伪谱已扩散,尽管甲道张氏有识之士及时采取了制止行动;

2、迫于舆论压力,岭南张氏张枢慎,张元甫立马重新修订了岭南会通谱。碍于本族面子,只举出新岭溪州之张特例,说他们“今虽来会”,为“彼免懼冒祖之誚也”,“故特表而出之,以塞他日獘源(意为恶言)”;

3、岭南会通谱虽没有详细例举伪谱所冒支派,但在世系图中删去了还珠、德兴、甲路、邑西、淮西等甲道张氏记载,保留了他们原来的世系(见图4、图5、图6、图7)。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4)

图4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5)

图5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6)

图6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7)

图7

其三“伪谱”采用的造假手段非常卑劣,正如图南公《伪谱辩证》所言“将我七十六延之裔,任意颠倒,杜撰、删削。”

以至于乾隆乙酉甲道张氏续修宗谱凡例中写道:至明嘉靖壬辰,有祁邑塘头异类谱出,欲乱我宗祧。悉翻前案,当时各宗曾力为救正,遗书具在,毋容词费。不料流传至今,余波未绝。本宗无识者,亦不考先人旧章,反信异类无稽之言,弃己祖,认他族……今据万历写本,祖系有失名、有失系、有不传之支,据各处录送,别为失编,附于各支图后,冺其世,不忍没其名也。”

如延迪公支下,他们用杂糅,改名等手段,将希吕公改为十六公,迁池州;把任二公改为节公,迁淮西。这样一改,使我寻祖在此徘徊了近六年。

2010年8月我曾按甲道张氏宗谱记载的延迪公迁徙路径图(图8),去休宁还珠张村寻祖索骥,可当地老者说他们是张志和后裔。老者思想固化,只认他的宗谱记载,听不进解释。后还有人试图说服他们,同样无果。

事实上自出现塘头伪谱以来,留在还珠的这支延迪公后裔就信了张彦宪、张阳晖的伪谱,没有参加甲道张氏以后的续谱活动。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8)

图8

这些问题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有助于我们在寻祖过程中,说服一些不明真相的、至今始终抱着张志和源流不放的我族宗亲。

甲道张氏延迪公裔孙

大月生

二〇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注1、张图南,甲道徹祖二十九世孙,属延幹公支,字博万。清乾隆甲子(1744)年,以经读《易经》之学,领江南乡荐中举;乾隆丙戌(1766)年授桐庐县令,任上颇有德政,民皆颂之;遂调嘉兴府秀水县令,文武兼备;署严州府通判、嘉兴府同知,陞东海防司马,获覃恩诰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待遇。《伪谱辨证》为图南公著。

注2、张志和,浙江金华人,以明经贡士。历任录事参军(军中文书,七至八品),翰林待诏(等待皇帝诏用的翰林)。双亲亡故便弃官弃家,流寓隐居在浙江湖州苕溪、霅溪间,唐大历九(774)年冬十二月,与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落水平望莺脰湖身亡。

但“伪谱”却说,张志和官至金吾大将军,其祖父张宏迁居祁门,故世代为祁门人。而张志和祖上从未入迁祁门。金吾大将军是金代始设的官职,正三品,唐朝无此职。祁门县塘头的张彦宪与张阳晖二人,冒充为唐著名诗人张志和的后裔,创修伪谱。

参考资料

1、婺源《星源甲道张氏宗谱·清乾隆乙酉(1766)版》

2、婺源《星源甲道张氏宗谱·清道光己亥(1839)版》

3、明·张彦宪、张阳晖:《张氏统宗世谱·明嘉靖壬辰》

4、明·张枢慎、张元甫《岭南张氏会通谱·明嘉靖癸巳》

5、明·张图南:《伪谱辩证》

6、黄梅·张虎《[张氏统宗世谱]是伪谱》

7、歙县·张恺《伪谱辨证解读》

作者简介

张氏宗谱电子书 张氏统宗世谱编修年代虽早(9)

大月生,湖南郴州人(祖籍安徽庐江),生于1957年10月,婺源甲道张氏延迪公后裔,退休赋闲。学谱研谱十八载,探寻祖迹,撰写谱考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