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部经典的烧脑科幻片,导演跟编剧用了一年的时间设置了一个平行宇宙的迷宫。不少影迷声称自己看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只为了破解这个迷宫。跟随女主角一起,在无数个平行世界中,找到那个美好的自己。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1)

作为一部经典的有关平行宇宙的烧脑电影,导演和编剧故意设置了大量不合理的细节。而这些细节的设置,又都基于整部电影的科学理论基础,那就是量子力学中的“多世界解释”。比如电影开头的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闲聊,就隐藏着很多类似穿帮镜头的设计。在这段闲聊中,红衣女的酒杯,发生了多次变化。聊天时的酒杯,是普通的高脚杯,等到干杯的时候,变成了圆锥形的杯子。女主角男友讲故事的时候,又变回普通的高脚杯,等到停电后从外面回来,桌上摆的又是那个圆锥形的杯子。除了红衣女的酒杯,马甲男衬衫第二个扣子的扣法,也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上一个镜头,扣子是扣上的,下一个镜头又变成了没扣上的,如此反复多次,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更多的矛盾。按照导演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这些事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故意设计的。对于这些诡异的矛盾,我们怎么来解释?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2)

我们知道,《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英文名叫做《Coherenc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相干效应》,显然这个名字远没有《彗星来的那一夜》韵味十足。但是“相干效应”却体现出了本片的科学理论基础,也就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我们用浅显易懂,生活类比的方法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来深度解析这部电影。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3)

“平行世界”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这个概念最早源自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而要理解“多世界解释”,需要首先理解“态叠加”和“观察”这两个量子力学中的概念,什么事“态叠加”?我们抛开薛定谔方程、概率波这些专业的东西,在这里,可以很不严谨但都可以理解的解释为态叠加,就是多种可能的状态叠加在一起。而这种“态叠加”的状态,也成为“叠加态”,举个例子来做类比,当你向自己的女神表白之前,女神可能接受你,也可能拒绝你,当你表白之前,她就处在这两种可能的状态叠加在一起的状态,也就是接受你/拒绝你的叠加态,那什么情况会结束这种“叠加态”?答案是“观察”,也就是你开口问你的女神,那么结果在量子力学理论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要么拒绝你,要么接受你。而另一种解释认为,你一旦“观察”,也就是开口问女神,宇宙就会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在其中一个宇宙女神接受你,另一个宇宙,女神拒绝你。这第二种的解释就是“多世界解释”的理论,而《彗星来的那一夜》采用的就是“多世界解释”。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4)

而这里我们再来看电影中反复提到的“薛定谔的猫”,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著名思想实验,就理解这部电影而言,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是一只猫被关在一个精心设计过的盒子里,在打开盒子之前,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它是死了还是活着,根据量子力学的说法,在打开盒子之前,它即活着,又死了,出于活着/死了的叠加态,但是一旦经过我们观察,也就是打开盒子,宇宙就会分裂成两个平行宇宙,一个宇宙中猫活着,一个宇宙中猫死了。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5)

OK,现在我们再来说相干与退相干,对于相干,量子力学中往往从波的性质方面解释,但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即可。影片中的相干也就是相互干渉,相互干扰的意思,而退相干自然就是不干涉,不干扰,这样会迫使各平行宇宙之间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发展,我们再把“薛定谔的猫”套用进来,比如影片中的并不是8个人,而是薛定谔的猫,那么结果就是从或者/死了的叠加态经过观察,变成了两个退相干的平行宇宙,二者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关联,各自往前发展。但是影片中由于“彗星”神秘的力量,这两个平行宇宙之间并没有发生“退相干”,而是出现了“相干效应”,互相之间产生了关联,于是这只活着的猫就可以从自己的宇宙走到另一个宇宙,发现那个宇宙的自己,已经死了。从这个简易的故事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队理解整部电影至关重要的认识,那就是分裂与相干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在多世界解释看来,对叠加态的任何一次观察,都会分裂出若干个平行宇宙,不管彗星来了还是没有来,它都会持续不断的分裂,也就是说分裂平行宇宙,跟彗星有没有来没有半毛钱关系,而跟彗星有关系的在电影中仅仅是“相干效应”,也就是平行宇宙之间产生联系,是和彗星有关的。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6)

OK我们继续来看影片,在影片中,按照“多世界解释”的理论,叠加态只有在经过观察行为后,才会分裂成若干的平行宇宙,那么哪些行为算是“观察”行为呢?导演与编剧在影片中做了属于自己的定义,那就是选择就等于“观察”,也就是说电影中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分裂出平行宇宙,比如影片中红、绿、蓝三种荧光棒用哪个?还有白胡子贴的创可贴是用透明的还是胶布的?马甲男选择去还是不去等等等等,都会分裂出平行宇宙。而在影片中,这种平行宇宙的分裂,甚至远远早于这次聚会,比如女主角后来反复穿越黑暗地带,看到的其中一个房子,就是女主角选择和男友分手后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女主角根本就没有参加这次聚会,而最后女主角,留下来的那个平行宇宙,实际上是当初她没有放弃成为替补芭蕾舞演员的世界。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7)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影片中,到底哪个宇宙是分裂出其他平行宇宙的起源宇宙,我们已无法判断,可以追溯到一年前,也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父辈,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在影片中,平行宇宙的数量也是不计其数的,一个宇宙分裂成多个平行宇宙之后,这些平行宇宙里面,又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继续分裂下去,这种数量上的极端也就是8个人一起掷骰子的时候,因为掷骰子加上做记录的笔的颜色,能产生500多万种选择,也就意味着电影中每一个掷骰子的宇宙,都会分裂出500多万个平行宇宙。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8)

然后我们再来看相干,也就是彗星的力量让平行宇宙产生关联的问题,在影片中,或许早在第一次出现停电之前,甚至在聚会开始时候,“相干效应”就已经开始,而彗星为什么能引起平行宇宙的相互干扰呢?导演很有可能是借用了“膜宇宙学”中的观点,设定距离地球很近的彗星的引力,引发了相干效应,“膜宇宙学”认为,平行宇宙之间可以通过引力相互影响,作为佐证,在影片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那本白胡子弟弟的书,名字就叫《引力:对研究现状的介绍》,现在我们回到影片开始那一堆矛盾的细节,红衣女为什么一下用高脚杯一会又用圆锥形杯子?马甲男衬衫的第二个扣子,为什么一会扣上一会没扣?这里展示的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情况,也就是分裂与相干同时发生的情况,因为各种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8人聚会的那个宇宙,不断的分裂出新的平行宇宙,而本来按照正常的情况,平行宇宙之间不会产生关联,而影片因为“彗星”的降临导致平行宇宙之间出现了相干效应,在分裂的过程中相互干扰,而在完全分裂之后又相互关联,于是就出现了电影前面的十几分钟不合理的细节丛生,电影后面,平行宇宙之间又可以互相串门的现象,本片的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我们总是难免陷入与自我意识发生冲突的局面中,总是难免陷入对自己生活多种可能的幻想中,这正是导演声称的,本片的中心思想。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9)

在生活中,我们也如电影里的女主那样,总会遭遇“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压抑,总会碰到“船迟又遇打头风”的不如意,总会时常后悔自己的决定,总会畅想如果当初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有所不同,在某些时候我们或许真的期待存在平行宇宙,期待在那里,存在另一个美好的自己,期待自己,能够成为那个美好的自己。

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理解(彗星来的那一夜科幻经典烧脑神剧深度解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