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连载: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下)

书接前文:皇帝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君答:大丈夫须当马革裹尸而还

话说刘秀封马援为大军统帅,南下攻击武陵郡境内的五溪叛军,在取得全面对抗胜利后,在追击叛军时,马援和副帅耿舒在行军路线时产生了重分岐,结果两人互不相让,不得已经,马援只好打了个报告给刘秀,刘秀看了书信后,批了这样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是主帅,你看着办吧。意思很明显,就是委婉地同意了马援的战略。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1)

刘秀虽然批得委婉,但耿舒却感到委屈。不满归不满,耿舒还是尊重了上级的指示,于是,大军便开始走“独木桥”了。

接下来的过程正如耿舒所说的那样,汉军刚过壶头山,很快就陷入了五溪叛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2)

众将士拼死拼活时,副将中郎将耿舒却在干着另一项“技术活”——抱怨:是啊,我主张走阳关道,你却偏要上独木桥,现在知道独木桥的滋味了吧。抱怨之后,他开始诉苦。他马上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兄长好畤侯耿弇。信中分两层意思:一是述说了汉军现在的艰难处境,请求增兵;二是痛诉马援的一意孤行,请求调查。

耿舒的意思很明显,把“兵困”的责任全推到了马援的身上。

耿弇接到书信后,不敢怠慢,立即把情况向刘秀进行了汇报。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3)

听说南征大军陷入了进退维谷之境,刘秀自然很失望。而此时刘秀的女婿梁松等人又落井下石。刘秀一怒之下,马上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方面对马援进行了怒骂,另一方面撤销了马援的军事指挥权。刘秀马上派遣梁松为虎贲中郎将,充任监军官,去追查马援的责任,接收马援的军队。

马援很想胜利,也需要胜利,他很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接到刘秀的谴责和追查的圣旨,马援悲愤交加,当场吐血晕厥过去了。

马援年老体弱,再加连日征战,本来体力和精力就到了极限,此时怒火攻心,一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马援以这种悲情的方式结来了自己辉煌而又凄凉的一生。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4)

梁松到时,马援已死。梁松旧恨难消,趁机诬陷马援。

接下的事很简单了,在梁松的策应下,一些早就看不惯马援的人开始活动了。是啊,马援活着的时候太风光了,总是在刘秀面前抢风头,弄得一些自认为是天才的人都变成了庸才。马援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找马援算账,死了这笔账也该有个了结了。

这些视马援为眼中钉的人就趁机诬陷他。马援以前在南方打仗时,听说有一种叫薏苡的药,可以防止中瘴气,据说具有百毒不侵的功效。马援打了胜仗凯旋归来时,就顺便带了一车薏苡回来。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5)

薏苡一颗一颗的,晶莹剔透,形状跟珍珠一模一样。于是,这些人就给刘秀打小报告说:马援贪污受贿,曾从南方弄来了一车珍珠。

刘秀看到这个小报告后,显然是急火攻心了,下诏撤掉了马援的侯位。

马援的家人见状,只好偷偷地把马援给埋葬了,据说是用马革裹着他的尸体,当真了却了他“马革裹尸”的愿望,一代名将就此长眠于地下。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6)

当然,也有人为马援鸣冤,朱勃便是其中一个。

朱勃是扶风人,曾任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县令,十二岁就能够流利地背诵《诗经》《书经》,被人称为神童。他常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见面时,朱勃态度沉静,言谈流畅,谈笑自如。

马援其时才开始接触书籍,面对朱勃,不由得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怅然若失。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7)

哥哥马况看出了弟弟的自卑反应。于是,马况亲自给弟弟酌酒,勉励弟弟。朱勃不到二十岁,右扶风郡就试用他代理渭城县(今陕西省咸阳市)县令。可当马援晋封侯爵高位时,朱勃却依然在原地踏步,仍然是一个县令,一直没有升迁。马援发达以后,常常仗着马家对朱勃旧日的恩情,很有些瞧不起朱勃,甚至有时还欺侮他。可是朱勃越发谦恭,依然与马家保持亲近。

等到马援受到诬陷和迫害时,世态炎凉,亲友宾朋一个个都避之唯恐不及。他们对马家统统敬而远之,纷纷溜之大吉。而此时朱勃挺身而出,长跪于宫门,上书为马援申冤,说马援“以死勤事”,应当得到公平的待遇,词语恳切,令人垂泪。

马革裹尸是发生在谁身上(马革裹尸原本是这么回事)(8)

此时,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夫人也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最终,刘秀像是被突然点化了,这才命令厚葬马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