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瓜果飘香,万物繁盛来到泾川县红河乡杨吕—田赵秋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蔬菜拱棚,西红柿、辣椒、菜花等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采收,处处是喜人的丰收图景这是红河乡聚力抓实“链长制”,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的生动写照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乡镇抓循环产业发展 泾川县红河乡抓实链长制发展富民产业纪实?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乡镇抓循环产业发展 泾川县红河乡抓实链长制发展富民产业纪实

乡镇抓循环产业发展 泾川县红河乡抓实链长制发展富民产业纪实

初秋时节,瓜果飘香,万物繁盛。来到泾川县红河乡杨吕—田赵秋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蔬菜拱棚,西红柿、辣椒、菜花等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采收,处处是喜人的丰收图景。这是红河乡聚力抓实“链长制”,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的生动写照。

“蔬”写“钱景”

“今年我承包了170多亩川地,种植青刀豆,采收已近尾声,目前已经回收青刀豆24万多斤,收入30多万元,除去人工和耕作成本,净收入有20万元。脱水蔬菜订单回收这个事还是好着呢,是一条致富的路子,明年我计划种植200亩。”田赵村村民赵书红信心满怀地说。 赵书红是红河乡众多种植户中的一员,大伙儿通过与脱水蔬菜生产厂家订单合作,增加了收入。一些村民还清了贷款、新修了住房,一些还买了楼房,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打响叫亮红河川区蔬菜产业品牌,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红河乡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深入研究分析问题症结,多方学习取经,通过外联企业内联农户的方式,招商引进甘肃武山金陇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4万元建办红河乡脱水蔬菜生产厂,实行订单种植,动员全乡433户群众种植青刀豆1800亩;依托脱水蔬菜加工,让蔬菜产业实现从基地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增加蔬菜的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全乡日光温室棚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钢架大棚棚均收入6000元,露地菜亩均收入4500元.今年,全乡采收蔬菜4726.6吨,产值894.4万元,户均增收4362元。蔬菜产业已成为红河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蔬”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念好“牛经”

“我以前养着3头牛,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养了7头牛,计划再修个80平方米的牛棚,种些饲草,年底前补栏到10头。惠农政策还能补助2万元的修建费用,这样一来能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杨吕村养殖户魏小龙说。红河乡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全面推行链长制,加快推进牛产业全链式发展。红河乡领导班子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盯绘制好牛产业链发展图谱这一目标,先后组织乡村组干部、养殖大户和群众代表,赴县内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引领群众坚定牛产业发展信心。同时,坚持“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有养殖传统的村率先发展,扶持养殖大户建办基地、散户及时跟进。

“我的两座牛棚今年出栏23头,现存栏67头,收入30万元左右。我和媳妇在家专门养牛,还种了65亩玉米,就是辛苦些,收入好着哩。”杨吕村红鑫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福会说道。目前,红河乡以增加养殖户户数和扩大饲养量为重点,改造提升杨吕红旺、红鑫旺肉牛养殖小区,补栏平凉红牛500头以上,扶持散户新建标准化牛棚38座,养殖平凉红牛800多头,全乡红牛存量达2050头。

“护园强果”

按照“老果园抓改造、挂果园抓提质、幼果园抓管理”的产业发展思路,红河乡引导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不断促进果农转变思想,接受新技术、落实新措施。

“我有8亩幼果园,乡上去年安装了松木立柱和竹竿立架,实施标准化管理,现在果园长势不错,已经开始零星挂果。还间作种植了黄豆,乡上免费提供地膜籽种等物资,我们务果的积极性更高了,相信再过两年就能卖个好价钱。”朱段村村民段兴龙一脸憧憬地说。

为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红河乡组织林果技术员组成技术服务队,逐村逐园区,指导动员种植户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建成党员示范园2处,扎实推进“护园强果”行动,投资80万元,配套安装立架栽培设施,调购有机肥252吨、地膜1.1吨、黄豆种子450公斤,悬挂粘虫板780多张,全乡现有果园460亩,其中丰产园80亩、初挂果园380亩。

农旅融合

走进红河田赵,水清树绿,望眼北山,黛染一片,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今年以来,红河乡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山水田赵”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红河名片”,聚力建设集“采摘瓜果蔬菜、品尝农家美食、了解乡村文化”的田园休闲旅游胜地,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感悟自然、放飞心情。

“听说山水田赵景色秀丽,周末便带孩子过来玩。这里山清水秀、绿树红花,景色确实美。下次我还要带着亲戚朋友一起来欣赏美景,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游客杨明高兴地说。

因地制宜种植200亩鸡冠花花海,改造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成功举办“槐香溢满城·文明沁人心”第二届槐花节、“山水田赵”垂钓旅游文化节、“倡树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暨“红河最美”系列活动、情浓五月系列大型节会活动……一系列有力举措,让红河乡今年累计吸引游客7000多人,带动实现农特产品销售,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魅力红河·山水田赵”乡村康养旅游品牌绽放出无穷魅力。

扮靓颜值

来到吴家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错落有致的小康屋。特色明显的文化墙……

“今年村子面貌大变了样儿,道路两旁再也看不见垃圾了,水沟清理干净了,群众的良好生活习惯也一天天形成,生活环境一美,人心气儿都顺了。”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村民吴小龙十分感慨。

今年以来,红河乡以农村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紧盯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房前屋后、村庄周边、沟道河道区域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6处,整治门前“三堆”突出问题82处,实施卫生改厕160座,在红景路、红柳路沿线种植万寿菊、百日菊23公里,补植、新栽道路林网28公里,栽植油松、云杉、海棠绿化苗木0.75万株,精心打造高颜值美丽乡村,实现了村庄颜值与人居环境“双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今年,乡上紧紧围绕‘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格局,构建‘特色种养、农旅融合’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让乡村振兴在探索与实践中变为现实。”红河乡党委书记吕俊英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