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她把孤独当做生命的礼物,一直行走在追求自足的路上。

清流明澈、温润坚持,如栀子百合般气息拂面。

袁泉你一定要努力和最好的人相遇(把孤独当生命的礼物)(1)

孟京辉说,她是上天赐于舞台最完美的艺术品。

姚谦说,她有着极高的声音气质,演绎出海洋般的孤独感,在安静之下却有股狠狠的力量。

黄渤说,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韩寒说,在好演员(袁泉)面前,真希望有几万尺胶片,永不停机。

王晶说,我很多年未试过感动得头皮发麻的滋味,直到看到袁泉跟发哥的感情戏……

1977年,袁泉生于湖北荆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父母和姐姐的宠爱,童年生活活泼自在,幸福无瑕。十一岁那年,她考上了中国戏曲学校附中学习京剧,于是她首次离家,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开始寄宿生活。

初来乍到,看着身边优秀的的同学,她紧张了。面对身边陌生的环境,她恐惧了。融不进的集体生活,她逃避了。只能用偶尔的奔跑来舒缓“灰色”的情绪,在人来人往中,渐渐落成敏感而柔韧的自己。

13岁时,她第一次看《简爱》,对简爱童年的经历和因外貌而引发的自卑感同身受,这不仅和自己独自一人在戏校生活的那种孤独感会有一些相似,更学习了简爱的努力付出,克服自卑,进而从优秀的专业成绩上找到自信。

这种成长下的共行,也注定了她和“简爱”的不解之缘。

那些年,生活条件的艰辛、排练京剧的辛苦,袁泉都一一克服,唯独面对突如其来的孤独,内心的空失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是从小喜欢读书的习惯冲淡了这种不安全感,在书中,她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她还有一种排解孤独的方式:写家信。 “好久没给你们写信了,真想你们,说真的,我有几次都想给你们写信,但没时间。

今天,我是借着午睡时间给你们写信。每天中午,我总是坐在床上一封封地看,有时看到一半,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下来,可真谈得上是家书抵万金”。随便一段,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坚强与独立,这样的信有116封之多,可想而知,当时的袁泉经历了什么。

后来,袁泉回想自己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原来,袁泉的骨子里,如唐晶一般坚韧。

七年专业训练为演艺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七年孤独磨炼更为未来人生沉淀勇敢的心!

袁泉你一定要努力和最好的人相遇(把孤独当生命的礼物)(2)

1996年,19岁的袁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戏。成为中戏七朵金花”之一。生活中的她安静内敛,温婉羞涩,但是舞台上的她却张力十足。

1999和2002年,她凭借《春天的狂想》和《美丽的大脚》,两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殊荣。彼时,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

虽然在电影事业中有了极高的起点,但是她却一直对自己心中的舞台念念不忘。

犹记得第一次有机会在舞台上主演京剧《三击掌》,当舞台与观众的气场链接,她找寻到了孤独包围之中,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并把热爱的种子深埋舞台。

由于话剧和京剧在彩排、道具、舞台表现力等方面有着很高的相似性,一次偶然的机会,袁泉接触话剧后便深陷沉迷。这个“任性”的姑娘演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在话剧场上成为光芒四射的精灵。

2005年,出演大型多媒体音乐话剧《琥珀》,该剧演出门票在香港三天内预售达到3000张,创下香港话剧的销售纪录 。

2006年,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饰演云之凡温柔婉约、出尘不染,并演唱主题曲《暗恋》。

那几年,凭着本身超高的悟性和对话剧的专注热爱,她几乎拿到了话剧领域所有重要的奖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舞台上诠释的简爱,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

也因此在2007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仰望老舍、曹禺、田汉等大师级人物,成为史上年龄最小的入选人。

13岁那年的简爱,17年对过往经历的执着思考,成长后的再演绎更加深入灵魂。

刘烨说,真正考验演员水平的还是话剧,拍影视剧错了,你可以不断地重来,而话剧是直接面对观众,你没有机会重来。

袁泉一直以她的热爱,在话剧的舞台上寻找着自己成长的那束光亮。

在一次次的重复中精雕细琢、疯狂追求完美。她一直铭记初心,扮演着自己认同价值观衡量下接近本质的角色,在本我中坦然面对指责和赞美,不奢望不依赖。

其实,征服孤独的一刹那,她就知道,舞台将是她毕生所爱。

袁泉你一定要努力和最好的人相遇(把孤独当生命的礼物)(3)

舞台回馈袁泉付出的远不止这些。

整整7年的京剧训练经验,和大量舞台剧现场演出的实战经历,给了她超乎寻常唱功实力。

著名音乐制作人姚谦,在《琥珀》彩排时听到了她的歌声,便决定签下袁泉。让他惊艳的,就是这首《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复杂的旋律、奇怪的断句,她只用了两小时便完成了别人一天都完成不了的事情,而且趋近完美。

之后,从《拥抱的问号》到《木槿花》,从《暗恋》到《一梦千寻》,袁泉用自己的纯粹,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着对音乐的热爱。她的声音没有经过太多技术与流行市场的浸染,保持一份纯真又原始的生命。

她的人格、灵气与性情渗透到歌声中,她的性格、思想、品味与声音息息相关,人格与作品高度统一,声音与演技共享着独特的灵气与生命力。

她的音乐才华得到业界肯定,包揽众多音乐大奖,但是,也许是完美之后的孤独求败,也许是偏执之后的自我放生。她说,我在唱歌这儿达不到释放的那种高度,做不到。于是,在音乐事业的高光时刻,她选择了激流勇退。

袁泉说,《孤独的花朵》就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现状,人跟人之间再亲密的关系,到一定程度后都是不可交流的,绝对不可交流。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憾。

她深刻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仍然热爱舞台,坚持做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事。过滤世俗的眼光、无视金元的诱惑、忽略外在的攀比,在内心丰盈中坚定向前。

袁泉你一定要努力和最好的人相遇(把孤独当生命的礼物)(4)

22岁那年,中戏校园,斜风细雨,惊鸿一瞥,猝不及防,甜蜜初恋,防不住的学长夏雨。

爱情带给他们事业上无语伦比的动力。

4年后,夏雨成为第一个20出头拿下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演员,这也是继10年前,主演姜文的成名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拿下的第4个重量级奖项。袁泉也在4年之内,两度在金鸡奖评选中有重要斩获。

风头正劲、事业成双,他们成了圈内名副其实的金童玉女。恋情进展到第八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度传出分手的消息。

然而,新鲜感终究抵不过长久的陪伴,几经波折,难以磨灭的感情走向复合,昨日重现,旧梦重温,义无反顾。他们的爱情也正式走入婚姻的殿堂。

没有富丽堂皇的婚礼,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那组幸福洋溢的结婚照,在流光溢彩中注定将这缘分定格永恒。

袁泉说,一路陪伴见证彼此成长。他的每一步我都经历了,失意的时候、得意的时候都在他身边经过,这样的回忆,换了另外一个人,就没有了。

夏雨说,我觉得人慢慢长大,会明白很多道理。

以前我老想找一个100%我喜欢又适合我的,现在明白了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不是要找个100%的人,而是两个人加起来争取达到100%。

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看的是彼此是否登对;但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一定是双方在一起的状态,是不是轻松和舒服。贺涵和唐晶没做到的事,夏雨和袁泉做到了。

那些真实而美好的漫长岁月!

2010年,他们收获爱情的结晶:哈哈。袁泉,两年中为人妻为人母,完成从女人到女孩的蜕变。在女儿出生之前,袁泉的孤独是游离而任性,可以在角色、作品和舞台中去寻找释怀。

但在女儿出生后,在与女儿的交流中发现:当宝贝无法接受以她的方式给予的爱时,就如上文所说:人跟人再亲近都是不可交流的,就是这种不可交流这种孤独感落到实处了,无法再从虚拟的剧本和别人的世界中去寻找,那种前所唯有的强大孤独感的存在,让她不奢望,不依赖,更加冷静。

夏雨在微博中以女儿的口吻发过一条信息:花是爸爸,草是爸爸,树是爸爸,桌子是爸爸,碗是爸爸,一切都是爸爸,爸爸就是一切。

如今女儿已近七岁,袁泉每每讲起这个生活的小故事时,总是双眸微熙、脉脉含情,幸福的模样。

那一刻,仿佛重获新生。

袁泉你一定要努力和最好的人相遇(把孤独当生命的礼物)(5)

这么多年来,袁泉一直以高度的自制和坚持,在做着一个演员应该做到的自我修养。

在纸醉金迷的娱乐圈像一股清流,不追逐名与利、坚守内心的信仰。

2003年,在排练《赵氏孤儿》时,袁泉不慎摔伤导致锁骨粉碎性骨折,几乎断送了艺术生命,但袁泉对话剧舞台仍旧保持飞蛾扑火般的热情。

她说,中戏毕业后,我演了很多电视剧,但我觉得在演话剧时才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觉得演话剧就像回家,感觉踏实自如,排练本身就充满诱惑力,我享受排练带给我的一切感受,即便是思维枯竭。

2013年,主演《青蛇》中的白素贞,为了这个角色等待了十年。

她说,10年的光景,时间和阅历足以让每个人形成了各自的人生观,这是最好的时机。于是,我们看到了一袭漂亮飘逸的白纱裙,脱俗而优雅的白素贞,看到了用形体掌控力完美诠释爱与佛性的白娘子。纵是在彩排过程中,身体多处受伤,亦是完美演绎了这个角色。

2017年,邂逅《我的前半生》后被唐晶打动,倾情出演。

为了进入“职场白骨精唐晶”的轨道,她强迫自己提高说话语速、强势语调和即入感的台词表达,并深入知名公司数月感受压力之下“唐晶节奏”。在剧中完美运用眉毛、眼皮等微表情,将高傲与不屑等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演技之精湛让人拍案叫绝。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袁泉在很认真地过自己的生活。郝蕾说,和袁泉认识20多年,就她对表演的这份初心、她的努力、她的一切,这些年都没有变过。

袁泉喜欢安静,一直保持着一种无世无争的无欲状态,也正是这种观念和想法,让她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人物,思考人物。

自己出演的每一步作品,都向着极致在努力,她在舞台上的认真,在对艺术作品的努力。倒有点像唐晶对待她的事业那股劲。也因为她的不争,所以她的眼神还保持着那一种纯粹和干净。

所谓有舍才有得,大舍才能大得,袁泉做到了极致。

作家柏邦妮说,她有绝顶的才华,绝顶的敏感,也有绝顶的骄傲,这些东西揉合在一起,她的一生不会是容易的。

十年之后,她好像还像我初见她的时候一样,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却是沉金冷玉那样的女演员,她每次出场,哪怕只有一个镜头,却如此隽永难忘。

她的柔弱和强韧,就像一株风中的芦苇,随时都会折断,却永远不。

她的冷香和热毒,就像一味珍稀的丸药,你可以治好自己,但舍不得。

喜欢袁泉的敏感和坚韧,人来人往中奔跑的那个她,特立而又独行。成名很早、世俗浮躁,她却执念表演精琢演技,慢慢地在话剧中找到合适她的角色,在清绝中厚积薄发。

喜欢袁泉的才华和骄傲,坚持自己的热爱,对艺术的感悟独具一格。形体的控制、五官的舒张、完美的台词、微表情的拿捏,得体而又恰到好处。

喜欢袁泉的郁郁和悲凉,廖无声处,让舞台角色变得鲜活,展现内心的矛盾,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走入你我内心,泪流满面。

喜欢袁泉的低调和善良,相爱18年,有了爱情结晶,有了畅游世界各地的美好回忆。忙着相爱,忙着共同成长,完全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她还热衷公益事业,如今已经领养了十个贫困山区的孩子。

喜欢袁泉的纯粹,浸入骨子里的清冷气质内敛而优雅,直入她单纯与世无争的心,文艺气质完全是从内散发到外。在话剧中沉淀自己,她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光环对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享受表演。

喜欢袁泉的孤独,无处安放。

在与内心的无数次对话中,激发自己、说服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谨记自己来时的路和未来的方向。

一副傲骨、一脸绝强,一份坚强、一种信仰。一路走去,信仰的召唤,信念的催生,跟着走,每一步都无比精彩。

这就是袁泉,把孤独当作生命的礼物,不喧哗,自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