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1449年9月1日: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王振挟持以五十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部,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南)被瓦剌军包围,英宗被俘。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2)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土木堡战役的关键之处,倒不是在于明英宗被蒙古人抓住,而是以如此幼稚的手段战败。

早在一千多年前,孙武就认为:兵者国之大事也,是需要整个国家竭尽全力去经营的。

打仗这种事情,一定要久经战阵的职业军人去负责指挥,不能让不三不四的人负责。

我们看看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刘备,可以说戎马一生,一辈子都在前线作战。

即便如此,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有亲自打过仗,刘备也出现能力不足、判断失误的问题。

夷陵之战中刘备惨败,被活活气死了。

刘备这种打了一辈子仗的武将君主,尚且会犯一些原则上的错误,将军队分散部署在草木旺盛可以避暑的地方。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3)

我们再看看三国时期的马谡,可以说是极为优秀的参谋长,连诸葛亮都要根据他的建议来进行军事部署。

这么牛逼的人,却仅仅因为作战经验不足,也犯了原则上的错误,将部队部署在没有水源的山上。这导致蜀军不战自愧,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连诸葛亮也差点完蛋。

可以说,刘备也好,马谡也罢,比明英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们尚且被敌人击败,何谈明英宗这种毛都不懂的小伙子?

明英宗根本不懂军事,却御驾亲征和身经百战的草原霸主也先决战,这本来就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明英宗又将主要权力交给太监王振,更是夸张的事情。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4)

王振只是一个秀才,因为考不中举人无法做官,一狠心将自己切了入宫。王振有一定政治斗争经验,也会处理一些国家日常政务,对于军事作战是一窍不通的。

王振错误的认为,也先这个家伙只是虚张声势的闹一闹,借此解决边贸问题,是单纯的敲竹杠。

也先出兵并没有太大的理由:瓦剌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王振与瓦刺有勾结,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也先于是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

在王振看来,也先只是为了要钱而已,根本不可能打大仗。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5)

王振缺乏军事远见,没有看到也先已经统一了鞑靼、兀良哈,彻底统一了蒙古三部,成为草原霸主。他有了这么强的军事实力以后,必然要向外扩张,南下进攻大明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无论借口是什么,只要有机会,也先就会倾全力南征。

另外,王振的军事情报也不准确,认为也先最多出动嫡系的二三万人马,不难对付。

既然此次明军作战是必胜的,王振就想趁机捞一个大功劳。可惜明朝的制度是太监不能统兵,王振只能忽悠年轻幼稚的明英宗御驾亲征。

实际上,也先这次是倾巢而来,动用了所有的主力部队。

因此大同的明军连战连败:猫儿庄之战中将领吴浩战死,阳和之战中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员将领也连战连败。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6)

在今天来看,此次御驾亲征非常荒谬。

此战明军出兵大约是10万人,也先的蒙古骑兵有6万人。

谁都知道,骑兵的战斗力比步兵要强的多,野战中完全可以击败数倍步兵。

区区10万明军,长距离行军400公里,同这么多骑兵寻求野外决战,岂不是送死?

实际上,明军到了大同还没有同蒙古人交手,自己军粮就耗尽了,只能被迫撤退。

关键在于,撤退期间又出了很大问题。

大同总兵郭登告诉学士曹鼐等人,瓦剌人相距不过几天的路程,骑兵速度又快。军粮不足的明军如果不能快速撤退,一旦在野外被追上就非常危险。

他建议皇帝一定要走近路,也就是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进入。王振不听,想让明英宗从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经过,衣锦还乡。走了四十里后,王振又怕大军过境时损坏庄稼,急令军队回到宣府。就在他折腾军队乱走的时候,瓦剌大军已经追了过来。

也先的军队连战连胜,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7)

相反明军经过连续数百公里行军,军粮匮乏,疫病流行,很多官兵冻死饿死在路上,随处可见尸体。

明军士气低落,粮食几乎耗尽,战斗力降到最低。

恭顺侯吴克忠、他的弟弟都督吴克勤率领的骑兵负责殿后,被瓦剌骑兵追上团团包围,全军覆没。吴家兄弟拼死作战,坚决不投降,最终双双战死。

《明史》记载,吴家兄弟被蒙古骑兵包围后,弓箭如雨点般射来。吴家兄弟身边士兵死伤殆尽,他们仍然亲自拉弓射箭还击。到了羽箭全部用完的时候,吴家兄弟拔刀冲入敌人杀伤多人,结果死于乱刀之下。

眼见情况危急,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2万骑兵,赶去增援吴家兄弟,在鹞儿岭时遭瓦剌数万人伏击,也是全军覆没。

情况危急到如此地步,王振还在乱来。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8)

明英宗一行抵达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南),离怀来城仅二十里。这种危急时候,最低程度要学学宋代的赵光义,自己坐驴车先溜走啊!明英宗亲自骑马,在一群御林军保护下很快就可以进入长城内,这样就彻底安全了。

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千余辆辎重车的财物还未到,王振下令就地宿营。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尽快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王振却怒斥道:“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邝埜说:“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王振更加生气,命令侍卫将他强行拖出去。。

此时瓦剌骑兵已经冲击上来,将明军包围。

土木堡是一个防御死地,这里没有任何水源。蒙古人只要包围这里,哪怕不去进攻,明军也支持不了多久。

明军坚守数日,很快因为断水而彻底崩溃。

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埜,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忠臣,拼死在皇帝身边抵抗,全部被杀死。

明朝建立多久发生土木堡之变(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预示明朝由盛转衰)(9)

混乱中,护卫将军樊忠用铁棰将王振砸死,大骂:“我为天下杀此贼!”,随后冲入蒙古骑兵中战死。

这次惨败并非明军打不过蒙古人,后来于谦死守北京,就力挫瓦剌大军。

土木堡战役的关键在于,明朝的权力制度已经失衡,皇权大到了可以胡作非为、根本没有制约的地步。

王振、明英宗这群狗屁不通的人,竟然能够指挥国家的主要作战部队,将决定国家存亡的战争当作儿戏。相反,朝中那么多有识之士、百战将领却束手无策,看着他们胡来。

这说明大明内部,有了严重的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制度问题。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