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1)

垃圾分类

所谓垃圾,

不过是放错了的资源。

临学期末复习时间的时候,也是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这股吐槽大赛和段子频出的阶段,学生们开始坏笑着拷问:

“老师,喝不完的珍珠奶茶,算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我也不甘示弱:

“请说出有色金属的分类方法并举例,然后我们好好讨论这个话题。”

说到“分类”这个关键词,化学课本有一个单独章节,从日常的超市,图书馆的分类,或细致到化合物中酸碱盐分类,都是为了方便生活,提高效率,推断出共性并掌握它们的规律。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2)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犹如空气般存在,但垃圾过去经常是随手一丢,现在却变成了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动脑筋去做的事,才显得突兀。

网络上纷杂的讨论意见太多,讨论环保也是老生常谈,说过这些段子笑话后,就着垃圾分类,在主题班会课上做了一次思维风暴,也让学生们思考在垃圾分类的背后,存在着哪些贯通的底层逻辑。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3)

错置的资源,就像错置的时间和精力

每个学生都看到过书本中一句话——垃圾不过是被错置的资源。

但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和平时看到的,还停留在收废品的人带走铝罐玻璃瓶和废金属,厨余垃圾能喂猪的层面。

“你们肯定想不到吧,收废品也能做高端产业的大老板呢!”

在学生们惊奇的眼神中,向他们展示了我参观过的一家苏州日资企业流水线和主要获利来源:

· 废弃老旧的电视机,居然能提取出来黄金,产能月均两公斤;

· 塑料类产品,根据等级颜色不同,做成了各类塑料粒子,再次销售进入制造业;

· 重新熔制的废铜,做成线圈以回收价十几倍的价格售出;

· 可燃物类经过粉碎干燥压制,做成了自用和销售的燃烧棒;

· 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制造沼气和有机肥料。

“当然,除了产品的获利来源是当地政府的补贴,每吨垃圾处理费不少,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趁学生还在沉入惊叹和思考的时候,我问了一个反向思考的问题:

“有哪些资源,对于我们来说,看起来是无形的,但是它们有限且珍贵,却经常被视而不见,变成了垃圾?”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4)

经过引导和分组讨论后,学生们总结出了常见的三样东西:

时间、精力和健康。

按照日程做好的各科复习计划被耽搁,分出来既定的学习黄金时间却在玩闹,偷偷熬夜打游戏影响精神身体,耽误了第二天的事,这就明摆着就是硬生生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资源,渐渐变成了垃圾。

“黄金段位的学霸高效利用资源,学渣青铜便宝为废,就是这样一天天慢慢的拉开差距。”

没想到我平时的俏皮神补刀,这次却没有多少学生发笑了。

内化成为习惯的行动,复利效果惊人

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朋友,只用了两天就习惯了这个投放规则,她为我录制了一个小视频展示给学生们观看

“上海的垃圾分类现在只是简单地分成四类物品,再加上一个早晚投放时间,对比起日本细致到印刷成册子的规章制度来说,我们还真的处在粗放的时期,远还没有到达抱怨的地步。”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5)

她做的仅仅就是放置两个垃圾桶,一个丢干垃圾一个丢湿垃圾,湿垃圾放在厨房靠近洗碗池和做饭的地方,方便随手扔厨余的垃圾,日常的用品很容易区分,实在不知道的,随手一查小程序就知道了。

视频结束后,我向学生们介绍这个朋友身份背景,名牌大学毕业,公司工作也很繁重,但很容易注意到,她家里干净整洁。

因为只要在家里,她在想事同时随手整理归置,随手清洁,别人看起来时间占用巨大的家务活,就在她的随手细化里分解成了几乎看不到的事。

抱怨从来不是她的习惯,想办法解决并把它形成下意识的行为才是她的本能,因为不太需要动用意志力的行为,最容易坚持。

就像我们看起来日本人的分类细致得过分,但是在他们来说,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洗手一样自然。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6)

“怎样去细分学习大任务,再把它形成行为习惯,大家想想办法?”

· 比如要背1000个单词,按照自己的能力一天背25个,也只是40天的事,一边背一边写成小纸条,随手掏出来复习;

· 比如温习功课放在做作业之前,做完作业后顺便用5分钟预习下一节,把温旧而知新放一起,不懂的标记好第二天找同学老师弄懂;

· 周末先整理一整周的学习,画出思维导图,痛快出去玩儿后,睡前看看图回忆过一遍就好……

我点名几个公认的学神学霸,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小习惯,看到很多学生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眼神,瞬间感觉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望减轻。

分清轻重缓急,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每年的高考时期,经常会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迟到未能进入考场的新闻,其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市一位考生中途自行车掉链子,因为自己修单车错过了时间。

其实原本把车锁路边,走路过去的时间都足够到达考场。

这是一个典型的轻重缓急不分的例子,而前面谈到的错置自己的时间精力,我需要和学生们探讨更深一层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要重点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让混乱而看起来很忙的日常变得清晰有方向。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7)

处理这四个象限的策略是:

马上做:

如果总是有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说明时间管理存在问题,设法减少它。

计划做:

尽可能地把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的事情上,减少第一象限的工作量。

授权做: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原则是授权,让别人去做。

减少做: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尽量少做不做。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8)

就是简单的一个垃圾投放时间和分类,其实都是在这个法则里面,容易腐坏的厨余类的湿垃圾,必须及时处理掉,当天就扔掉,不然气味不好而且也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和病菌。

相反对于干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类,错过一次或者数次的投放时间也没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值得我们教会孩子安排处理分清轻重缓急,提高自己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能熟练配置,相信也不会有那么作业写不完,工作完成不好,生活乱糟糟的情况了。

懂得节制和责任,是一种拥有幸福的能力

班会课最后十分钟,我给学生看了这张图。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9)

垃圾分类我们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藏着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意义)(10)

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过了十几年年零生活垃圾的生活,Bea家一家四口一整年的生活垃圾也只装满了一个500ML的玻璃罐!

学生们发出惊叹声,接着激烈地讨论起怎么做到的。

在展示了这一家的十年生活日常后,我问:

“有人问老师说,喝不完的珍珠奶茶算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如果按照Bea家的习惯,应该是自带杯子,喝完它然后冲洗一下,或者根本不买,家里自己做。”

美国著名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就谈过: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懂得节制和自律,人若缺少节制和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

现实中的我们,负载太多不合理的欲望,可不止是产生更多的生活垃圾,往往伴随的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对规则不能一直持有敬畏之心。

在情感上总是产生纠缠,光是想想这些事制造出来的麻烦和内耗,负重前行的人,怎么能够跑得过轻装上阵的人。

环保不过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对欲望有所节制的体现,而环保的人生,幸福度也不言而喻。

班会课结束后,班长把打印好的小纸条分给每个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们回到家里为爸爸妈妈讲一讲。

如果说教育总是师长对着孩子,那么我相信孩子给我们的教育力量,也一样重要。

最后,为每个家长和孩子送上一句话: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 END •

排版/Barbie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