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提起67岁的残疾人养兔大户“兔妈妈”,在广安区兴平镇坪洋村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不仅靠自己辛勤劳作改变命运,还培养出一个博士儿子。她就是身残志坚的四川省劳模、广安“城乡妇女岗位建工标兵”张万琼。

“从残疾人到劳模,我的养兔创业梦是儿子帮我圆的。”8月8日,在广安区兴平镇坪洋村万能养兔场里,记者见到张万琼时,她正在给兔子喂食、打扫圈舍……虽然右手比左手短一截,但她手脚麻利,动作娴熟。“近两年行情不错,我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张万琼笑呵呵地说。

公益经济人物(残疾母亲张万琼培育出博士儿子)(1)

张万琼(右)正在喂养兔子

幼时残疾

却培养出博士儿子

“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在57岁当上‘老总’。”回想起10年前的经历,张万琼坦言她至今仍像做梦一样。

“事实上,我从小就有创业梦,只因埋藏太深太久,自己都忘记了。”张万琼告诉记者,由于小时候右手生疮未及时医治,留下了残疾。因此,她不得不打消了创业的念头。

苦难面前,有人选择退缩,有人选择坚强,而张万琼属于后者。10年前,张万琼的丈夫还是一位民办教师,收入并不高。虽然张万琼无法做农活,但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事做来补贴家用,她白天打零工,晚上就帮人洗衣服、织毛衣。

张万琼和丈夫一直很节约,不该花的钱绝不浪费,但夫妻二人一致认为,孩子读书的钱不能省。“即使家里再困难,也要供孩子读大学。”这种想法,在张万琼心中从未改变。

“我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艰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儿子唐浩说,从小他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唐浩从小学习就特别好,他不但考上了大学,还读了硕士、博士,又顺利地在上海研究院参加了工作。

感恩回报

办养殖场圆母亲创业梦

“在家办养兔场,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张万琼说,儿子原本想让她安享晚年,但在2010年春节期间,儿子担心她在家闲得慌,便给她带了两只兔子回来解闷。

没想到,这两只兔子在张万琼的精心照顾下,繁殖得相当快。“反正我现在也没事,干脆在家里办个厂,养兔子算了!”张万琼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

“妈妈把青春都给了我们,给了这个家,现在是我为她圆梦的时候了。”得知母亲准备大干一场,唐浩打心眼里高兴,当即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办起了一个占地近5亩的养兔场。

平日里,张万琼不仅亲自料理养兔场的一切事务,还参加了养殖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我的梦,也是我和儿子共同的梦!”张万琼说。

“很多人都给我说,张万琼你手这么不方便,丈夫是退休教师,儿子又有出息,你该享清福了。我就会给他们说‘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就是想做点事,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嘛’。”张万琼笑着说。

2011年,张万琼的养兔场有了收益,年出栏肉兔3万只以上,每年获利20余万元。近年来,她还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请来相关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省、市、区级国家相关项目配套,建成“丘陵地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广安市、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类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坚守逐梦

实现残疾人到劳模的嬗变

由于养兔场发展较好,每天来买兔子的客户络绎不绝,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创业典型。2013年兔场被广安区残联授予“广安区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

“张万琼虽然手不方便,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坪洋村养殖能手,这种精神非常宝贵,值得我们全村人向她学习。”坪洋村党总支书记黄桂兰啧啧称赞。

因精神可嘉,2012年张万琼被选为广安区人大代表,2014年被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妇联授予“城乡妇女岗位建工标兵”称号,2015年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张万琼告诉记者,生命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而是在于奋斗,在于对社会发展作贡献。“我养兔子有10年了,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和劳模,我希望把养兔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村民,让他们通过养殖来增加收入。”张万琼说,她会坚持把兔子养下去,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实习生 唐晨曦 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俊帆 文/图)

公益经济人物(残疾母亲张万琼培育出博士儿子)(2)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