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刘博

通讯员 包晓霁 常梦星

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他屡立战功;解甲归田,矢志耕耘,美丽多姿的秦巴山村,他建设家乡。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月9日,在“荆楚楷模·最美退役军人”颁授仪式的现场,情景舞剧《光辉岁月》讲述了荆楚老兵熊德和的故事。

情景剧的最后,90岁的老兵熊德和出现在活动现场的舞台,所有人都鼓掌向这位老兵致敬,舞台上的熊德和也敬礼回应,现场氛围令人动容。

熊老兵休闲农庄(湖北竹山90岁老兵熊德和)(1)

熊德和

朝鲜战场救连长立功

熊德和,中共党员,1933年2月出生,现年90岁,现居住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东河村。

1950年,年仅17岁的熊德和应征入伍。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熊德和加入志愿军入朝作战。他回忆说:“当时,部队给每人发了4个手榴弹、一杆枪和45发子弹、一床3斤半的被子和大衣,我背着这些装备和物资,跨过鸭绿江,就到了朝鲜战场。”

极目新闻记者问他,在战场上是否害怕?熊德和坚定地摇了摇头,说:“上了战场,就只想多消灭敌人,就没想着活着回来。”

熊德和介绍,一次战役中,敌人的飞机在他们头顶狂轰乱炸,一枚炸弹落在离熊德和不远处。作为通讯员的他,看到连长没来得及卧倒,连忙把连长扑倒,趴在连长身上。炸弹爆炸后,熊德和被炸弹震晕,住院20多天。

“那次轰炸中,我有12名战友壮烈牺牲了,我也身负重伤。”熊德和说。这次战役,熊德和荣立三等功,可他总说,他是代表战友活下来的,他的生命永远属于党和国家。

这一仗后,熊德和又参加了多场战役,从事保障通讯、修建铁路等各种工作。1953年7月,熊德和回到国内。

民兵连长默默建设家乡

回到国内仍在部队的熊德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56年8月18日下午5点,他在贵州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邢世昌、陈社贵,熊德和至今记忆犹新。

1958年,熊德和退伍回到了老家竹山县东河村。他主动请缨担任村民兵连长,一干就是21年。在这21年里,熊德和不讲条件、不讲待遇,积极奉献、建设家乡。熊德和说:“党和政府对我很好了,不能再给家乡添麻烦,反而要尽力多为家乡作贡献。”

2013年,熊德和的老伴王玉英去世。2018年,他唯一的儿子也因病去世。靠优抚金维持生活的他,从未向党组织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他总是说,比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他很幸运,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足。

2020年初,熊德和看到白衣天使逆行而上、人民警察冲锋在前,他在孙子的帮助下,来到村委会,把1000元现金交给村党支部书记,希望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

宣讲党史传承红色精神

先后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以及2020年度十堰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熊德和,2021年4月开始,在当地向党员干部们讲述自己的革命事迹,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他总是深情地回忆自己在朝鲜战场英勇抗敌,和回到家乡建设家园的故事,先后向党政机关干部、医护人员、企业员工、学校师生等宣讲党史,受众达万余人次。

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熊德和还经常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心系祖国发展,为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从长白山到秦巴山,熊德和始终感念党恩,坚定信仰,牢记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熊德和告诉记者:“看到祖国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感到很幸福、很知足。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就没有我现在的生活,我会一直听党话、跟党走。”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