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长海/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病人咨询体质寒热属性的比较多。其实能否区分并定性下来,有时候对中医医生来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辨别寒热证(区分寒热很重要)(1)

比如一个病人面色红赤的来了,是寒是热?第一眼看过去肯定是有热,毕竟颜面大红,而且眼睛发红,脾气急躁易怒,肝火上炎无异。但也有寒的表现,因为病人说了怕冷的感觉和不敢吃冷东西的情况,并且拉肚子等。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寒热并存的。寒热并存是寒热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一种状态。

诊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要明确的表现出来非寒即热,那样多好。热了就灭火,寒了就温暖,然后药到病除。不过,要这么简单,中医医生都可以下岗了。实际上,关于寒热属性的判断,而与之相联系的学问大的很。

如何辨别寒热证(区分寒热很重要)(2)

寒热从总体上讲,有实热实寒,虚热虚寒,而与其他致病性邪气联系又有湿热、寒湿、痰热、郁热、豫热、风热、暑热的不同,内外又分内热外热、外寒里寒,脏腑又分诸脏腑热寒,与药材联系又有寒热温凉属性。这么的学问,可不是好玩的,属性判断指导用药,直接决定着疗效。弄不好,就会乱了,要不热病热药无异火上浇油,要不寒病寒药无异雪山冰窟。

常有病人在门诊时问,医生,我这究竟是热是寒?这个时候,有医生说热,病人说其他医生说寒,这样如何解释?那么就需要结合病情来进行判断,究竟是热还是寒或者寒热并存。临床上这样的情况不少,如一个痤疮患者久治不愈,说自己不吃辣不喝酒,就是容易上火。动不动就爆痘,吃了不少药都没效果。我就看了先前办法,基本上苦寒的药物如蒲公英、银花、连翘、黄芩等为主,吃了稍微好些,不用就又发作。了解了病史,再看了舌苔、摸脉,问诊,知道她的情况,平素四肢不温,怕冷身倦,脉象弦滑,舌质淡红苔白腻,月经错后,喜欢上火。后来就用四逆散加些温补药物,体质调好了,病很快就好了。

这种情况,病人情况是复杂的,如果觉得痘痘爆发了就是热,不一定对,这个病人就不是单纯的热症,而是以阳气郁闭为主的病症,说寒热错杂也可。

实际上,临床要比描述复杂的多,还有真热假寒、真寒假热,还有实热虚热并存,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等,

人们关于寒证似乎容易把握,关于热的事情常有很多误区:

一种觉得发热了就必然要退热就要用苦寒,因此常见病人发烧就用双黄连苦寒药物等。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浅薄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此就很容易导致病情发生变化。

如何辨别寒热证(区分寒热很重要)(3)

二是有了红肿热痛、脓肿就觉得是热,把炎症反应等同于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清热解毒药物的滥用和过度开发。

三是虚热按照实热处理。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分辨不易,很多病人不是如教科书一般发生肾阴虚或者气虚发热,需要进行认真的分辨,甚至是试探才行。

四是掣肘不断。对于看清楚的病不敢直捣黄龙,而是喜欢寒热并用,一寒一热,对疾病可能有效,但总是不会十分彻底。

如何辨别寒热证(区分寒热很重要)(4)

这里说个简单方法,很多人搞不清楚上火与否,可以用口对手吹气的方法进行测试,但凡口气热辣、腥臭、热气腾腾,手感明显不适基本属热,而吹之如沐春风一般正常,属于寒的一般气息清纯不腻、吹手温暖舒服。是不是这样,可以继续测试。

寒热是个大学问,名医也需不少功夫,何况我这接触皮毛的医生,这里边还是需要不断修炼,如有不周全,或者错误认识,或者错乱无序,还需多多指教,免误众人。

中原医生头条号是全国健康类十强,由中原医生团队打造,邀请省内外很多专家担任顾问。为了更好地提供咨询服务,特开通微信公众号中原健康咨询(zyys-01),您可直接后台留言。 投稿和合作邮箱:yishengzhijia@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