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井陉秦皇古道(印象井陉天下第一道)(1)

王会丽

“晚云挟雨风不休,井陉古道行人愁,未知驻足竟何处,群山来往相遮留。”这是清代诗人赵执信《井陉道歌》中的诗句。诗中提到的井陉古道,位于河北省井陉县。是我国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至今,井陉古道便是连接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纽带。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它仅是一条供人畜通行的山间小路,战国时赵武灵王为开拓疆土,把它修成了车马大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将其扩建为“秦驰道”之井陉段,这是井陉古道历史上最高规格的扩建,所以后人将其冠以“秦皇”的名字,称之为“秦皇古驿道”。世界文化遗产协调员亨利·克利尔评价这里“比罗马古道还要早100年”。

井陉古道地势险要,扼守东西要道,史称“燕晋通衢”。《史记》中用“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来形容古道的狭窄。

这里的路面是以山体为基石,路面上的沟坎儿,就是古代马车长年累月的碾压而形成的车辙。因为这里的路面是山体,不能更换,所以它的维修方法就是以车辙最深处为基点,把突起的地方全部凿平。因此路面也是越凿越低。山壁上的凿痕就是古人修路时留下的痕迹。

我们看,从下往上,凿痕由清晰到模糊,从正方向到反方向,历经历朝历代多次维修,路面已经下降了2米多高。抚摸着这些凿痕,仿佛自己也是修路工的一员,正在一锤一锤的向下凿,叮叮当当的声音尽收耳中。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新中国成立,这条路一直伴随着人们走过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也可以说,这里镌刻着中国2000多年的古代交通史。

建国之后,井陉交通从原来的“束马悬车”到今天的“四通八达”,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快速出口,国省干线公路为主要通道,农村公路相互连通的路网体系,

路通了,昔日的“坎坷”变“通途”;路多了,井陉的经济蓬勃发展;路美了,老百姓的脸上笑开了花。这一切的变化,皆来自祖国的经济腾飞和快速发展。2019年,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