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米是基础,没有米,炊就成了幻想。

幻想很美丽,但是太飘渺了,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望梅难以止喝,画饼不能充饥,幻想多了,好比纸上谈兵,能聊以自慰,但是不能当饭吃。

别想着总有人会为你的幻想买单,除非遇到同样爱幻想的人。

偶尔想想还行,想多了,自己有可能就被自己感动了,甚至要信以为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三个数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

如果文字是“米”,文章是“饭”,那么作者就可以看作是“巧妇”。

巧还是不巧,是真巧还是凑巧,要看写出来的文章“香不香”,“好吃不好吃”。

只有文字的“米”是不够的。火候不到,时候不到,生米无法做成熟饭,弄不好会有夹生,半生不熟,让人吃着不爽。

有些人的文字,只是证明了自己“有米”,还是形式上的有,缺乏美的含义,更谈不上巧。

巧,在这里是一个褒义词,与投机取巧里面的的巧,不可同日而语。

为文之巧,虽反复铺陈咏叹,却没有冗赘之嫌,反而让人觉得酣畅淋漓,文采斐然。而其一旦精简,则惜字如金,绝不多言。

这只是“巧”的九牛一毛,其形式是多样的,其根本还在于有没有“营养”。

有营养,才有价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三个数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这不是说,因为众口难调,就以此为个借口而大锅乱炖。

自由不是自我,随和不是附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捡到篮里都是菜。要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容易辩识。

只是,有些人的个人色彩太浓烈,估计是情感的添加剂加多了,徒有色素的光鲜外表,盖过了原有食材的风味,让人吃不出本该有的口感。

而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又会让人越来越挑剔。从内容到形式,从包装到服务,色香味已经跳出了味蕾的限制,一切开始跟着感觉走了。

感觉如同上了一层油漆,不太靠谱,但是隔离了真实,总能引人注目。

比如,有人不择手段地上位,等上去了再行善洗白,再引领潮流。演而优则仕,没啥好说的。只恨那“笑贫不笑娼”的思想,哪里有什么“取之有道”可言?

又如,曾经“万骨枯”的真实,常常会被一些人忽略,而只看到“一将功成”的荣耀,追风捕影,并乐此不疲。

悲哀的是,舆论喧嚣,流量当道,很多人坐井观天,看不到子弹飞,往往被当做韭菜收割了,却还在沾沾自喜。

作为“巧妇”不能乱炖,作为“食客”不能乱吃。营养要均衡,吃饭得全面,但是要有辨别,有挑拣,不是每个瓜都很甜。

心口如一,相得益彰,能立能行,岂易言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三个数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

再次回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旨在提醒我们,做事要抓住根本,不能好高骛远。进一步说,莫要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没米怎么办?不要守株待兔,不要临渊羡鱼,更不能弄虚作假。要放下幻想和偏见,势必积极有为。

人的一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积极地活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依傍强者,或可以长袖善舞,而对于没有余荫可庇之人而言,不如先努力把自己的米仓充盈,再去讨论如何做一个巧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