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浙江余姚官府登记户籍时,看到了一户姓王的普通百姓人家,生了六个儿子,这个六个儿子的名字之中全部带有偏旁“土”,感觉奇怪,于是逐层上报,康熙接到奏报,直接下令:“全家斩立决!”

这个姓王的人家被康熙断定,是逃到浙江余姚的明朝朱三太子,崇祯皇帝的三儿子朱慈炯。康熙为什么这么笃定他就是朱三太子呢?这还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

01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在朱氏家族中男丁排第八,所以没有文化的父亲随意给他取了一个名字朱重八。 在古代,天灾人祸时有发生,少年朱元璋就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蝗灾。

土地颗粒无收,大片的人饿死。饿死的人多了,尸体随意处置,便引发了瘟疫。朱重八的父母兄弟先后因此去世,家里只剩下孤零零的兄弟二人和一个嫂子跟侄子儿。连饭都吃不饱的兄弟二人,根本没钱下葬亲人,只能将他们用破布包裹起来,安葬在好心的邻居家的坟地中。

家里仅剩的四人如果一起逃荒,一路乞讨的粮食不多,肯定还会饿死,为了活命四人各自逃命了。走投无路,饿得两眼昏花的朱重八,为了一口饭吃,遁入空门,当了一个小和尚。后来,因为饥荒之年,连寺庙也没有人施舍了,于是这些和尚被派出去到处化缘。朱重八开始了乞讨生涯,过了一段在生死线挣扎的苦日子。后来他觉得自己的名字有点土,于是改名朱兴宗,参加红巾军后,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元璋。

山东泗水县四源王氏家训家规:余姚一家六个儿子名字全带(1)

朱元璋

02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由于出身贫苦,曾经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要过饭的经历是他不愿意提起的,哪怕已经执掌天下,做了皇帝,心底还是十分没有底气,总想着给自己妆点的有点文化,上点档次。自己的过去抹杀不掉,相貌是娘胎带的,那时候整容技术也不咋地,没办法改变。没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那就先从孩子的名字出手,要显得有文化,还要兼顾皇室命脉,“金木水火土”咱五行全都占!好啊,先从我的儿子们开始,全都来“木”字旁!于是乎,朱标、朱棣、朱樉等二十六个儿子全部属“木”,朱允炆、朱高炽我们都是“火”字旁,朱祁镇、朱祁钰、咱们来“金玉满堂”;朱瞻基、朱见深,“水来土掩”,这家伙,看我大明子孙,五行一个不缺,永葆我大明基业!

山东泗水县四源王氏家训家规:余姚一家六个儿子名字全带(2)

朱棣

03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时隔276年,放牛娃打下的江山被放羊娃占领,李自成暴力打开明朝腐朽的大门,崇祯朱由检自缢在煤山上,朱家的“五行”子孙们四散逃跑。三个“火”性皇子在太监的掩护下出逃。

不料,三皇子朱慈炯被李自成抓住,由于其母亲身为皇后,他出身嫡系,崇祯死后,他自然被视为明朝继承人。李自成将他象征性的封为定安公。如果李自成稳坐皇位也好,谁知多尔衮率八旗军联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仓皇退出北京,无暇顾及明朝的遗老遗少们!就此,朱慈炯秘密逃亡各地,各种传说不绝入耳。

山东泗水县四源王氏家训家规:余姚一家六个儿子名字全带(3)

李自成

04

清初年间,各种举着“朱三太子”大旗,行反清复明大业的势力源源不绝。这让本来就对自身文化根基不太自信的满清统治者深为惶恐。于是,各地剿灭反清势力的事情成为满清皇帝们的头等大事。他们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愿放过一人。只要接到疑似报告,就地诛杀!

这个姓王的一家六个儿子,居然取名字都带“土”字旁,这和明朝皇帝老朱家一个习惯啊!作为一个偏僻农村的庄稼汉子哪那么讲究?肯定有猫腻!于是,这个情况被有心人上报给了朝廷,各级官员见到这个消息,都将其作为表功的利器大肆渲染,凭空增添许多“证据”。到达康熙手中的时候,这个疑似消息,已经变成斩钉截铁的论断了!康熙一听,这还得了?马上给我抓住他全家,全部斩立决!

就这样,又一个朱慈炯被杀了全家。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朱慈炯,谁也不知道。反正整个清朝时期,“反清复明”的事情总是没有断过,朱三太子的名头也总是被摆出来拉大旗,历史真相到底如何,看来,只有朱慈炯他自己知道了。

山东泗水县四源王氏家训家规:余姚一家六个儿子名字全带(4)

康熙

问渠说

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个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事情。被杀的王氏家族如果真的是朱三太子一家,那么因为一个起名字的习惯就遭到灭门之祸,不得不说,令人唏嘘。如果他不是朱三太子,那就更是可怜至极,因为与老朱家一个起名字习惯,就惨遭灭门,平早遭无妄之灾。

说到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据说皇帝的御膳每天好几百道菜,但是皇帝却是每天都饿肚子。为啥呢?原来每道菜上来时,都要经过很多程序,等皇上吃的时候,早已经凉了,变了味道。就算皇上不嫌弃,也只能吃两口。哪怕这个菜是皇帝最爱吃的。是害怕有心之人琢磨出皇帝的喜好,在某些菜里下毒。

诶,身为帝王,虽为天下第一人,却不见得有穷苦百姓过的快活。时时刻刻担心有人取他性命,拥有天下万里江山,却连多吃一口菜的欲望,都满足不了,实在可笑,可叹,可悲啊!


我是问渠,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您关注我@问渠斋,每日更新,与你共同成长

本文由问渠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