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融合社会治理的发展,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湘潭九华吉利社区围绕完善城乡融合社会治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调研吉利社区的社会治理实践发现,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可以围绕自治、法治、德治、心治为核心的“四治”体系建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确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确吗(基层社会治理四治)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确吗

文/胡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融合社会治理的发展,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湘潭九华吉利社区围绕完善城乡融合社会治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调研吉利社区的社会治理实践发现,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可以围绕自治、法治、德治、心治为核心的“四治”体系建设。

“自治”,关键在于完善城乡自治体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自治主体。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包括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家族家庭、村民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层次的自治主体。二是要构建多元自治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模式,形成以乡镇街道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治理网络,市场与社会主体在治理网络中能自由平等地表达意见、参与决策与监督。三是要解放思想,减少干预,鼓励自治主体在法律与政策的范围内,对个人事务、公共事务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决策、自我约束。

“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治理有效”的途径与手段也越来越依赖于法治。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关键在于:一是基层政府要信法、知法、守法、依法决策、秉公执法,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社会矛盾与纠纷,树立法治权威。二是要完善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使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完善。三是要推动法制教育的发展,法治教育不仅要面向政府,同时也要面向居民;不仅要面向成年人,更要面向未成年人;不仅要抓好宣传,同时也要进入学校课堂;不仅要树立权利意识,同时也要树立规则意识;不仅要进入脑海,更要能融入实践。吉利社区与科大合作开设大学生校外思政实践课堂,利用高素质的学生志愿者队伍,以入户宣传、集中讲座等方式向居民就垃圾分类、防止电信诈骗、校园霸凌、暑期防溺水等进行普法宣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德治”,在湖南省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中,来自乡村地区道德模范占30%以上,这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突出成效。具体来说,一是要构建与当前社会关系相适应的基层道德内容。例如《吉利社区居民公约》,从爱党爱国、爱区爱社、敬业勤劳、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等13个方面进行规约,并对一些彰显道德品质的行为进行适当奖励,得到居民广泛支持。二是要在基层治理单位与组织中选任有道德、讲原则、能服人、善协调的道德威望型“新乡贤”负责矛盾纠纷的排查与调解,或者成立由政府、企业、地方道德模范共同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与调解小组,增强德治在实践应用中的权威性。

“心治”,是指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做好心理服务,如个体层面正确的社会态度服务和健康的社会情绪服务等。当下城乡发展必然是差异化发展的过程,而差异性的存在就可能导致社会心态失衡。因此,心治既要着眼于当下的社会心态失衡问题,更要着眼于防止未来乡村社会心态失衡扩大化问题。心治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强心治的主体建设,在城乡社区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或工作室;强化医院在社会心理服务中的功能;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乡村的发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二是要努力探索多种社会心理服务方式。要将社会心理服务的覆盖面延伸到各个地区、组织、企业,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如吉利汽车产业工人、周边高校学生、社区失独人群等。三是要逐步建立社会态度、社会情绪调查系统,开展民意、民情、民生、民计的专题调查和分析研判,同时关注网络舆情中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形成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加强正面引导,疏导排解人们的消极社会心态和负面情绪,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乡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乡村社会治理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