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流浪地球隐藏主角(流浪地球背后有名广州仔)(1)

《流浪地球》编剧严东旭。

揭秘流浪地球隐藏主角(流浪地球背后有名广州仔)(2)

2014年,严东旭(右)重返母校广州市第一中学参加活动。

大洋网讯 截至昨日,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票房已经突破30亿元,用时9天16小时,破了2017年《战狼2》票房突破30亿元用时10天15小时的纪录。说起这部国产科幻大片,该片编剧严东旭说,“我挺早就对《流浪地球》会火有预感。”

昨日,记者独家专访了《流浪地球》编剧之一、广州仔严东旭,听他讲讲《流浪地球》创作团队的幕后故事,以及广州仔逐梦电影圈的北漂之路。

谈影片《流浪地球》

科幻片重点不在科学而在幻想,希望关注人性

记者:《流浪地球》中的设定、科幻桥段,哪些具有物理理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

严东旭:其实刘慈欣写小说时涉及了很多物理理论,他自己也在访谈里解释过自己在写作时计算过怎样才是可行的,但完成小说很多年之后才发现行星发动机推力太小了之类的问题。故事的大设定有物理理论基础,但可操作性不是今天的科技可操作的,毕竟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的幻想。

记者:有人说,看时脑洞很大,边看边求解释,这样设置谜团会不会提高了观影门槛?

严东旭:科幻故事在创作上有一些不同的考量,但基础科学设置是一定要有的。对于不同观众来说理解门槛也是高低不一的,我们在创作时力求不能让影片变成“走进科学”,而是让观众聚焦剧情和人物感情上。

记者:同济大学教授许鹏说《流浪地球》有科学错误,科幻电影可能都会有个问题,你在创作改编剧本时如何规避这个问题?

严东旭:我暂时没有读到同济大学教授许鹏这篇文章。我们整个主创团队、制作团队都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我们在日后创作中也会更严谨地避免科学错误。但我个人观点是,科幻片的重点不在于科学,而在于幻想,基于科学原理的幻想,而且科幻片也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我们希望《流浪地球》在幻想上更接近事实,在创作时也感谢科学顾问团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如果真的有特别大的毛病,我们事后也会做检讨,希望以后的作品不要再犯。

刘培强符合中国人价值观,不是“好莱坞式英雄”

记者:影片中的刘培强跟好莱坞大片中的西方英雄形象有什么不同?写这个角色时有没有对演员的考虑?

严东旭:我们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并没有刻意与西方英雄形象区别开,但毕竟这是中国人的电影,角色要被更多中国观众接受,要更多符合中国人价值观,不能给人感觉这只是一个由中国人演的美国好莱坞式英雄。在最开始剧本创作时并没有在选角上考虑太多,也不想因为这个影响对故事的创作。

记者:作为贺岁档电影,为什么《流浪地球》影片里会有角色牺牲?

严东旭:其实当初在创作故事时,我们创作团队从没有考虑档期。尽管在电影里加入了春节的元素,是希望中国人能代入氛围而作出的设计。最早是计划在暑期上映,没有想到会在春节档。如果真的为了春节档期而回避牺牲剧情,那创作有点投机取巧了。

记者:吴孟达(剧中饰演韩子昂)吃蚯蚓的桥段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都说“广东人真敢吃”,这是属于广东元素吗?

严东旭:吴孟达吃蚯蚓是科幻元素,因为当时他们没有东西吃了,所以养蚯蚓吃。

记者:很多影迷都说看了影片感动得流泪,编剧如何做到既能科幻又能把握住人性戳中泪点?

严东旭:关于感动、泪点这件事,见仁见智吧,有的观众说看哭了,有的说没有。对于被感动流泪的观众,我作为编剧之一非常感谢你代入电影。没有被感动的观众,我们主创团队也一直在网上收集观众反馈意见,在以后的创作中进行改进。其实科幻只是影片的元素和类型,到故事层面,更多的还是人性的考虑,无论什么类型的片子,编剧都希望以情动人,当然也不是说非得让观众哭才是成功。

记者:日常是如何进行编剧创作的?是一个人干活,还是团队头脑风暴?

严东旭:编剧创作要看具体项目,有的项目可能适合由一个人先发起,但更多的是团队创作。商业电影是很依赖团队合作的,如果只是一个人创作构思,很容易走入思维的死胡同,目前我接触的项目大多是团队创作。

谈未来计划

火的是电影,我还是普通人

记者:作为广州仔北漂到北京发展,早年沉寂时期是如何度过的?

严东旭:我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刚好影视业在北京工作机会比较多一点,所以上完学之后我就留在北京发展了。其实我觉得没什么沉寂时期、不沉寂时期,都是普通人,就普普通通地生活。

记者:如今一夜爆红,对成名这件事有实感吗?今年过年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吗?

严东旭:一夜爆红、成名和我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其实没什么人知道《流浪地球》的编剧是谁,主要是电影比较火、导演成名,导演郭帆为电影灌注了最多的心血和时间,感谢导演郭帆给我进入这个项目的机会,其实我挺早就对《流浪地球》会火有预感。

今年过年,我还是普普通通地工作、写剧本,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努力给中国观众创作更多更好的故事,从观众中吸取批评和建议,在以后的创作里克服这次在《流浪地球》里留下的不足和遗憾。

谈学生时代

中学时是“有才华的怪咖”

从小就爱“整蛊作怪”

记者:有的一中同学评价你是“有才华的怪咖”,听说你当年写过“精卵结合”的作文,拿过模拟考的作文满分?

严东旭:哈哈,同学评价我是“有才华的怪咖”,可能我当时留给同学们的印象古怪一点吧。作文这个事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我记得作文考试时我总是喜欢写一些怪里怪气的科幻短篇小说,可能因为当时我不太在乎成绩,看到作文题目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写。关于这事不建议同学效仿,毕竟成绩对人生影响很大。

记者:中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

严东旭:我特别喜欢一中。一中给了我特别宽松的环境,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我非常舒服,可以去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

记者:你在一中学习生活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严东旭:印象深刻的事太多了,可以继续回应一下上面“怪咖”的问题。用广东话说,我就是很喜欢“整蛊作怪”,可能同学们都看麻木了。有一次我打完球脚受伤了,直接倒在篮球场上疼得打滚,结果同学们以为我在整蛊作怪,都只是围观说“别装了,站起来吧”。这次真是特别痛苦和尴尬的一件事。

记者:听说你从中学开始就很喜欢读书,喜欢读什么书?

严东旭:读书这个爱好从很小开始养成,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匮乏,通过读书来消磨时间。我的读书特别杂,大概分成三类:科普类、社会学类、小说类,其中小说读得特别多。我小学开始读莎士比亚剧本,虽然小时候也看不懂就瞎翻,但其实对以后成为编剧还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你高中X科学物理,大学也是理科生,为何会选择编剧这个文科生的职业?

严东旭:我大学是计算机专业,高中分班X科是物理,当时选物理是瞎选的。高中时我有两位特别好的朋友,老师叫我们“三剑客”,我们仨都对文学比较感兴趣,我对小说感兴趣,他俩则是中国古诗词。其实我一直对故事创作很感兴趣,即便后来大学专业选了计算机,想要做RPG(角色扮演游戏)故事创作,大学毕业之后辗转进入了编剧这个靠编故事为生的职业。

人物简介

严东旭,生于1984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仔。2003年6月,从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软件工程专业。

严东旭爱好文学,高中时便在网站上发布自己写的小说,一中的同学评价他是“有才华的怪咖”,语文老师赖润华也认为当时的他不似一般理科生的思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大学毕业后,严东旭曾从事传媒工作,2011年正式转行进入影视业,2013年开始了独立的编剧之路。

据了解,严东旭目前定居北京,已婚,儿子刚刚出生半年,家庭生活很幸福。

撰文 信时记者 庞泽欣 梁健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