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在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自己制作大酱的情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可以吃到香脆的豆粒了,(炒熟的豆粒,我们叫做料豆儿。)。

印象中母亲先挑选好豆子,用的是黄豆,也有黑豆。然后在大锅里小火把它炒熟,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有的还会蹦出来,同时能闻到香香的味道,那时就差不多了。铲出来倒入大笸箩里晾凉。这个时候就是小孩们偷吃炒豆粒的时候了。一咬咔蹦咔蹦,有一股香味。(那时没啥零食,觉着这个料豆可好吃了)。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1)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2)

豆子不太热了,就拿去粉碎,磨成豆粉,回来加水团成一个个的圆球或者方块儿状,这就是酱胚吧,记不好了。然后把它们放到大缸里封好发酵。大概一个月,表面有点长毛了就算好了。

再把这些酱胚敲碎,整成小碎块儿。加盐,加水,再次放大缸里发酵一段时间,就行了。(记忆有些模糊了,具体细节大概就这样)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3)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4)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5)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6)

只记得母亲做出的大酱可好吃了,当时就把它当成菜来吃,直接抹到馒头上,或者用大蒜,大葱蘸着吃。

当时几乎家家自己做大酱,做出的味道都不同。母亲做的大酱有一股香香的味道,特别好吃,直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味道。香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东北农家大酱完整制作(农村大酱儿时的美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