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本篇文章来自《金融小伙伴》之前的文章,有些新闻可能不符合当下的时事新闻,但是不影响阅读,请大家阅读时不要激动呦!

“看完脱口秀大会,

金融巨鳄需要上大学吗?”

大家好,最近在看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来势汹汹。

作为一部经典的喜剧竞技综艺节目,前两季深受观众喜爱。

张雨绮、罗永浩、李诞被邀请为领笑员。

整个节目形式和竞赛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残酷。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

最新一期,质量爆炸,部分片段在某音刷屏。

杨蒙恩,周奇墨,小块,house在我心里表现最佳。

遗憾的是,思文被淘汰。是不是蛋总黑幕,大家猜猜就好。

不知是为了节目效果还是什么。思文的老公——程璐晋级了。

哦豁~

思文接受采访,称呼变成了“程璐老师”。这可能就是上下铺兄弟最后的情谊了。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2)

这一季再出场的她,表现淡定大气。但在抢麦环节,思文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house挑战。

最终以25票之差落败。在观众投票环节,思文获得54票,而新人house获得79票。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引发现场一阵骚动。house结合了自己银行柜员的工作经历,非常生活化。

罗永浩都点评称,生活基础特别好,因为别人没有同样的经历所以很难复制。

思文被house送出局后非常有风度的微笑离场。但在步入后台后,由于抑制不住情绪最终崩溃大哭。

不过,house的那段真的很真实,respect。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3)

在做脱口秀之前他是一名银行柜员,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的有志青年(¬‿¬)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4)

进了银行,以为自己是未来的银行巨头,其实...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5)

当行长领着自己转了一圈,内心活动如上图。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6)

以为只是领导带着逛一逛可谁知...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7)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8)

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以为当时大学学的课程都是为了培养自己成为商业大亨。

甚至觉得被这个世界选中了,那课程名取得那叫一个高大上,有些听都没听过。

绝了~

再不济也应该是弹指一挥间就能签下大项目的男人,没想到钱是能每天摸到,但都不是自己的。

甚至铺下的兄弟们各个都是人才。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9)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0)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1)

每次起夜都要稳住,生怕踩到这两位金融巨鳄...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2)

当天,我就在朋友圈刷到了很多人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说出了银行人的苦逼。”

“大学学的和进社会要用得简直两码事!”

准备进金融的同学刚开始都是一脸懵逼。很多人甚至怀疑人生。

自己明明学金融这么久,甚至读到研究生,咋感觉进了公司成了小学生。

当年满腔热血的少年,操着文凭准备干出一番事业。

而发现社会压根儿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甚至更加残酷。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金融教育断层。这里的断层指的基础知识到实际操练之间的间隔。

大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全面发展的机会。

我们能从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远超任何时间,包括工作后。

可以是社团兴趣的培养,可以是专业知识的提高,也可以是社交技能的补足。

如果说得功利一些,大学还提供学历,代表着好工作的敲门砖。

这些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重要的,但还不够全面。

现在国内的金融企业招大学生,有两个现象:

/金融公司学啥的都有

进公司后发现,周围同事学啥的都有,商科工科两开花。

你可能不服学金融地成了流量明星,

你可能不服学金融地成了工程师,

但你肯定服学医的学法的甚至考古的能干金融。

现在干金融的往往都是复合背景

会计、法律背景的干投行

医药、化工背景的干研究

更气的是,很多还混得比传统金融得好。

我学金融的不要面子了吗?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3)

/实习是另一种证书

经历过秋招春招混合蹂躏的同学一定明白,做金融除非学历好,没有实习经历,你还真进不了优秀金融机构。

为什么?

因为金融学专业本身的知识在实战中基本没用。实习被迫演变成了第二大学。

有实习=有工作

专业对口性不强,实习优先恰恰说明金融专业的学校教育,全是纸上谈兵。

怎么就这样了呢?

其实也是环境导致,需要时间改变。

我们是先有财政后有金融。当初什么是财政?

说白了就是国家的钱,这就很死板了。和我们现在所接触的金融相差甚大。

好久之后金融逐渐独立,有了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主要以银行体系为主。直至现在依然没有改变。

极度缓慢的进步历程导致国内的金融教育也变得落后。

还记得我的大学金融课里除了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任何实操。更不用提金融科技这样蓬勃的前沿行业。

如果说中国的金融已经用20年步入了成年,那国内的金融教学还停留在高中

也怪不得house会吐槽,大学时候还以为自己是金融大鳄。

结果出来一溜达,发现自己是个憨憨。

别说一般人被当韭菜收割了,我敢说很多学过金融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理财。

挣到钱了怎么办?

信托该怎么挑?

股票挣不到钱?

重疾险和医疗险有啥区别?

P2P是骗人的吗?

可能因为我还不够优秀,但至少我学了五年金融,最后只记得做题公式图表。好多专业名词甚至碰都没碰到过。

重点是,很多学金融的基本还是法盲。除非你是相关专业的,要不然是不会碰到这些的。

那可不就是个可可爱爱小韭菜。大学出来的我们,离专业很远、离市场很远、离监管很远。

现在还有一种灰色产业“付费内推”就是你花钱,有人给你找实习。

这么赤裸裸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供给与需求是多么的不对等。

也说明了,金融教育机制还不够成熟。

难道我们就不用上大学了?那必然不是,要不然也太反智了。我可不赞同学习无用论。

机制不成熟是事实,但学到的一定是对我们有帮助的。就像我开头提到的,大学的作用可不光让你找到工作。

往大了说,这是塑造一个人的最终阶段,出了学校三观等个人特质基本定型。往小了说,各种软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相信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很多之前一点没碰过的东西。不仅仅是最前端的知识,还有自己兴趣方面的知识。

就拿每个学校的学生会打比方。

参加过学生会新媒体部门或者是活动策划部门的同学可能深有体会。

这些并不是什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但需要不断练习。写作能力或者策划能力可以说都是一些软技能。

如果你能在大学期间就能掌握,那一定会为你职业生涯助力很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素质全面发展,其实专业知识也会比高中多很多。

金融的基础知识你得学的。

虽然机制不行,但是难道就能说明基础知识不重要吗?

相比于金融,互联网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医学专业等都是实在的技术活儿。

如果没有大学的沉淀和积累,可能你也不好意思要求好工作吧。

虽说金融看重实习,实习等于第二次大学,但是实习的时候也不是纯粹让你扮演小白。

如果你一点金融知识都不了解,基本上你连实习都找不到。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时期能让你的思维广度有质的提升。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种感觉。正常接受过教育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在谈吐和思考方面是不一样的。

这些差距其实不是靠一门课的学习就能弥补的。人和人之间的思维差距存在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

我们通过在大学对各种知识的汲取,才能达到现有的思维深度。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干金融的都知道,学习应该是终身的。

你给客户介绍业务的时候可能前一天还不知道这个项目,但是第二天你就必须专业。

靠的全是夜以继日的学习。

当然我没有鄙视任何人的意思,并不是说不上大学不读某个专业就是社会渣子。

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成功了,那就是成功了。没有任何人能让你愁眉苦脸。最要对得起的其实是自己。

脱口秀12强排名(看完脱口秀大会)(14)

理性分析

到点了,今日金融搬运工搬砖结束。

希望我在吐槽的时候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能让大家有所思考。

今天吐槽的是金融教育目前来看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真的不光光是吐槽就能泄愤的。

很多同学都抱怨,每次公司校招都张口要实习经验或者工作经验,但是很多同学并不清楚这些,更别提留学生了。

而这些其实很重要,实操加理论才是关键。

最后还要提一点哦,学历也是很重要的,我不是在鼓动你们不上学或者不学金融,一切都得分类讨论,pe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