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想做敢做会做必能成功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些电影电视的台词也在用。那么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36年冬季,汉元帝命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郡人甘延寿和副校尉、山阳郡人陈汤一同出兵,到康居王国斩杀郅支单于。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1)

一、郅支单于

当时的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是呼韩邪单于,北匈奴就是郅支单于,至于南北匈奴的分裂,那又是说来话长的一部宫斗剧,斗争的最终结果就是呼韩邪单于这一部被打败,找到汉朝臣服求庇护,大汉朝对他很不错,赏赐颇丰,而且还派兵护返、协助诛伐不服者,占据了一片地盘,依附了二十年,后来还把王昭君下嫁给他。汉在当时是很强大的,不止北方的匈奴,汉以西的大量国家也都要仰其鼻息。

郅支单于作为呼韩邪单于的哥哥和死对头,以大国自居,乘军事胜利而十分骄傲。在呼韩邪单于入朝降汉以后,郅支单于错误地判断呼韩邪再不会回来了,就趁机向右(西)扩张,打算扫平山头、重整河山。可是,没料到汉朝出兵帮助呼韩邪单于铲除不服他的人,郅支单于畏惧汉朝和呼韩邪,不敢回到漠北王廷,转而向西挺进,企图利用乌孙大小昆弥的矛盾,拉拢乌就屠吞并乌孙,站稳脚跟,然后既可称霸西域,也可伺机东山再起,夺取匈奴王廷。但是这个企图也没有得逞,想拉拢人家反被人摆一道,一场厮杀虽然得胜但也不敢在乌孙呆着了。这时候,恰好康居王想借力于他对付乌孙,郅支单于正是瞌睡遇枕头,求之不得,从而踏上西迁康居之路。不料西迁途中遭遇寒流,随行部属大半冻死,仅余三千人到达康居,这是他永远失去漠北王庭的根源。

郅支单于依然是狂得不得了,到达康居以后,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做妻子,郅支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康居王依靠他的威力来胁迫各国,几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了赤谷城,残杀掠夺人民,抢夺牲畜财产,乌孙国不敢追讨,西部空虚,有千里方圆的地区没有人住。后来,郅支感觉不得康居王礼敬,一怒之下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及康居贵族、平民数百人,有的还截其四肢,扔到都赖水里。他强迫康居人为他建筑城垣,每日有五百名工匠施工,历时二年才完成。又派出使节,前往阖苏王国、大宛王国,责令每年进贡。二国畏惧郅支单于,不敢不给。汉朝前后派出三批使节,前往康居郅支单于处,查问谷吉等人的遗体下落。谷吉是谁呢?郅支单于和汉朝决裂以后,他还有个儿子在汉朝当人质,于是就向汉索要,大汉朝礼仪之邦,当然就给他送回去了,就是派的谷吉等人。郅支单于凶残至极,把汉的使者都给杀了。郅支对于汉朝使节继续穷嘚瑟,态度傲慢的侮辱一番。一看郅支这狂劲,也知道他离灭亡不远了。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2)

二、陈汤

陈汤是典型的穷人家的孩子。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贫穷靠乞讨借贷为生,被人看不起。不过,这孩子有志向,一心想要当官、当大官。那时候也没有公务员考试,一开始到长安去求取官职,通过各种手段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是个太官令的佐官。几年后,攀上了赏识他的富平侯张勃。

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被人诟病,借机生事,张勃也跟着遭了殃。

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郎官是干什么的,搁现在说就是保安警卫之类的,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陈汤知道,以自己的出身,在这样的职位上将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甘延寿出身名门,少年时就善骑射,被选拔到御林军中。他很有力气,投石块、举重物一般人都赶不上他,在与其他军士徒手搏斗时,没有人能胜过他。是个典型的很有本事的官二代,与陈汤的背景是截然不同的。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3)

三、谋略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能深思熟虑,富有计策谋略,渴望建立奇特的功勋,每次经过都城小镇,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处去看一看。军事上,地形是太重要的东西了,不能打无准备的战争,陈汤虽然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是很有谋略。他向甘延寿建议说:“边境各族畏惧匈奴,这是天性。西域各国,本来都属匈奴管辖,而今郅支单于的威名传播很远,不断侵略乌孙王国和大宛王国,经常给康居王国出谋划策,企图使乌孙、大宛投降归顺。如果把这两国征服,只要几年时间,西域城邦国家都会陷于危险的境地。郅支单于性情剽悍,喜好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日子一久,必将成为西域的灾难。虽然他现在地处遥远,幸而他们没有坚固的城堡和强劲的弓弩,无法固守。我们如果征发屯田的军队,并率领乌孙王国的军队,一直挺进到他的城堡之下,他要逃没有地方可逃,要守则兵力不足以自保,千载难逢的功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4)

四、敢干

甘延寿认为有理,准备先奏请朝廷批准。陈汤说:“圣上一定会召集公卿商议,远大的策略不是平庸的官僚所能了解,肯定不同意。”甘延寿迟疑,不肯听他的话。正好甘延寿久病卧床,陈汤单独行动,假传圣旨,征发各城邦国家的军队、车师戊己校尉的屯田部队。甘延寿听说了这件事,大惊而起,要加阻止,陈汤大怒,手按剑柄,叱责甘延寿说:“大军已经集中会合,你打算阻止大军吗?”甘延寿于是顺从。他俩部署、集结汉朝和西域多国兵力,共有四万余人。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陈述所以如此做的理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担当的人才能成就大的功业。

发出奏章的当天,大军出发,分成六路纵队,其中三路纵队沿南道越过葱岭,穿过大宛王国。另三路纵队,由都护甘延寿亲自率领,从温宿国出发,由北道经乌孙王国首府赤谷城,穿过乌孙王国,进入康居王国边界,挺进到阗池西岸。而这时康居王国的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在赤谷城东方攻击乌孙王国大昆弥地区,屠杀及俘虏千余人,抢走牛、羊、马等大批牲畜,然后从后面追上汉军,夺取汉军后部的大批辎重。陈汤命西域兵迎战,杀四百六十人,夺回抱阗所掳掠的乌孙百姓四百七十人,交给大昆弥。而夺回的马匹、牛、羊,则留下来作为军队食物。又逮捕到抱阗手下的贵族伊奴毒。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5)

五、人心

进入康居王国东部国界后,陈汤严明军纪,不准烧杀抢掠。这是争取群众拥护的手段,不能被处处针对,不然就太难了。他秘密召康居王国的贵族屠墨来会晤,向他展示汉朝的威力与决心,摆下酒筵席,共同盟誓,然后送他回去。大军继续挺进,在距新筑的单于城约六十里处,安营扎寨。这时,又俘虏康居王国另一贵族具色子男开牟,让他作向导。具色子男开牟是屠墨的舅父,也痛恨郅支单于的凶暴。汉朝军队于是对郅支单于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第二天,大军继续挺进,距单于城三十里,扎营。

郅支单于派使节前来询问:“汉朝军队到这里来的目的何在?”汉军的官员回答说:“你们单于曾经上书汉朝皇帝,说:‘居住环境困苦,愿意归降强大的汉朝,亲身到长安朝见。’皇帝怜悯单于放弃幅员广大的国土,委屈地住在康居,所以派遣都护将军,率军前来迎接单于及妻子儿女。恐怕单于的左右惊动,所以没有敢于直接到达城下。”双方使节来往了几次之后,甘延寿、陈汤出面,责备郅支单于的使节说:“我们为了单于,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然而,一直到今天,他还没有派出一位名王、显贵,前来晋见都护将军,接受命令而供事,为什么单于对大事这么疏忽,不讲主人待客人的礼节?我们从遥远的地方到此,人马困乏已极,而粮草又快用完,恐怕连回程都不够用,请单于跟大臣们慎重考虑。”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6)

六、建功

次日,大军挺进到都赖水畔,在距单于城三里外扎营,构筑阵地,遥望单于城上,五色旗帜迎风飘扬,数百匈奴人披甲戴胄,登上城楼守备。又从城中冲出一百余名骑兵,往来奔驰城下。一百余名匈奴步兵,在城门两侧,结成“鱼鳞阵”,正作战斗演习。城上守军还向汉朝军队挑战:“来打吧!”一百余名匈奴骑兵直冲汉营,汉营的强弩全部拉满,箭矢外指。匈奴骑兵不敢攻击,撤退。强弩部队射击城门外操练的匈奴骑兵、步兵,匈奴兵全部退入城内。甘延寿、陈汤下令总攻:“听到鼓声,都直扑城下,四面包围,各军记住所分配的位置,开凿洞穴,堵塞射击孔。盾牌在前,戟弩在后,仰射城楼上的守军。”攻击开始,城楼上的匈奴守军退下逃走。土城之外,还有由两层木樯构成的重木城。匈奴人由木城射击,使汉朝远征军多有伤亡。于是远征军以薪纵火,焚烧木城。入夜,匈奴守军骑兵数百名突围,汉军予以迎头痛击,箭如雨下,全部歼灭。

当初,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到达,打算离开此城。可是,怀疑康居王对他怨恨,与汉朝勾结,里应外合,又听说乌孙王国等西域各国,都派出军队,自以为无处可以投奔。所以,他已逃出单于城,却又返回,说:“不如坚守。汉朝军队远征万里,不可能持久进攻。”郅支单于全身披甲,在城楼上指挥作战。他的阏氏、夫人共数十名,也都用弓箭射城外的汉军。汉朝的弩兵射中郅支单于的鼻子,而他的夫人也多有死亡。郅支单于于是从城楼下来。午夜之后,木城被攻破,木城中的匈奴军退入土城,登上城头,呼号呐喊。这时,康居王国一万余人的骑兵援军来到郅支城附近,分散在十余处,环绕城的东西南北四面部署,跟城上的匈奴守军互相呼应。乘着夜色,多次向汉朝军队的营地冲击,然而不能得手,每次都退下来。天将亮时,四面火起,官兵振奋,乘火势大喊,钲鼓之声动地。康居军队再向后撤。汉朝军队推举盾牌,从四面同时冲入土城中。郅支单于率匈奴男女一百余人逃入王宫,汉朝军队纵火焚烧王宫,官兵争先冲入,郅支单于身受重伤而死。军候假丞杜勋,砍下郅支单于人头。在王宫中搜出汉朝使臣的节两只,以及谷吉等携带的写在帛上的书信。凡是抢掠的财物,都归抢掠者所有。斩阏氏、太子、名王及以下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一千余人,分配给领兵共围单于的西域十五个国王。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无所不能(心之所向身之所往)(7)

七、请功

春季,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送到长安。甘延寿、陈汤上书说:“我们曾经听说,天下的大道理莫过于统一。从前有唐尧、虞舜,今有强大的汉朝。匈奴呼韩邪单于已成为我们北方的藩属,只有郅支单于背叛汉朝,没有伏罪。他逃亡到大夏王国以西,认为强大的汉朝不能使他称臣归顺。郅支单于对百姓残忍狠毒,巨大的罪恶上通于天。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讨伐,幸赖陛下神异威灵,阴阳配合,天气晴明,攻破敌阵,打败敌人,斩杀郅支单于及名王以下。应该把郅支单于的头悬挂在长安槁街的蛮夷馆舍之间,以昭示万里,胆敢冒犯强大汉朝的,距离虽远也必诛杀!”(原话是这样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认为:“现在春季,正是掩埋尸骨之时,不应悬挂人头。”元帝下令悬挂郅支单于的头示众十日,然后掩埋。并祭告位于郊外的祖先祭庙,大赦天下。满朝文武向元帝祝贺,举行酒宴。

底层的小人物想要实现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要有决心,很多事情都要给目标让路的,人生的取舍也许就在这里吧。第二,要有本事,是要靠有意识的积累的,为了目标要始终绷紧这根弦的,厚积而薄发。第三,要有机会,机会不是等待来的,是创造来的,是一次次的选择和浮沉中来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第四,要有收益,立不世之功,更要有传世之言与其相称,需要宣扬,需要人的认可,不然还是白干。即便这样,还是难啊,想要实现阶层的跃升哪那么容易,后面还会有借矫诏生事的,那是后话了,不过有个基本的判断还是非常重要的,做出的事,说出的话,如果不给回报,历史上就会留下骂名,这事这话算是做到位说到位了。贯穿始终的无非“人心”二字,心能生一切,善用得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