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对于小兄弟允裪五年前代理内务府四个多月内的钱粮亏空问题,雍正皇帝为何不愿意网开一面?
康熙朝遗留的诸多吏治弊端和社会问题,让成功即位而狂喜不已的雍正帝,很快回归清醒不由打起了冷战。
姑且不说皇家内部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形成了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就是他所接掌的朝政,也逼着他“朝乾夕惕”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运动。
他在雍正四年十月初二日的一道上谕中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所亲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
他不敢直言是康熙晚年怠政所致,谦称自己“事事不及皇考”(《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但又不得不承认康熙朝“数十年来,日积月累,亏空贪婪之案,不可胜数”(《清世宗实录》卷九十一)的现实”。
雍正
他要回避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源于他和他的兄弟们暗结亲信、自成集团、内斗倾轧,潜在地削弱康熙皇权,导致康熙身心疲惫、精力衰颓,力不从心地滋长了各种各样的官场弊端。所以,他强调自己“惟有洞悉下情之处,则朕得之于亲身阅历,而皇考当日所未曾阅历者。”(《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
雍正自许,他长了一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
他在表达,他具有扑下身子走群众路线的行动!
当他幸运地继承了康熙的龙椅,又得毫无选择地、也很不幸运地应对康熙的所有遗产时,他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稳固,就必须雷厉风行的扫雷,就必须夜以继日的“以勤先天下!”
所以,他清醒地看到自己所要直面的现实,“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清查贪腐,整饬吏治,已成为雍正登基之后刻不容缓的政治需要和皇权使命。
他不但要向下,更要向上,铁腕防患活跃在身边的允禩集团的真政敌,以及形形色色的假想敌。
允裪曾让他感到过夺嫡的威胁:康熙帝在最后的岁月,对于这位由孝庄侍女、康熙导师苏麻喇姑抚养成人的皇十二子,特别看重。
除了命他代管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内务府,总理母后皇太后的国丧,还让他长期都统上三旗军政事务。
虽然他年轻,资历低,但在康熙登基六十年之际,受命与还是雍亲王的雍正一同祭祀盛京三陵。另外,他还单独代表康熙祭祀天地,并被授职八旗之首镶黄旗满洲都统。
陈道明版康熙
在雍正心里,康熙有可能考虑过选择允裪作为接班人,就像他对康熙任命胞弟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西征一样,心生芥蒂。
雍正的心胸是狭小的。他对一次将允裪降为皇弟爵位最低等,感到了不过瘾,很快又以允裪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出现遗漏讹误,将他降为镇国公。
允裪的政治待遇,被改为了年俸七百两银、禄米七百斛。
直至雍正八年五月,大病初愈的雍正皇帝,哀痛允祥早逝,而似乎为兄弟情义所触,径将一直打压的允裪复封为郡王,以弥补他对“诸幼弟”“向来不能深知”(《清世宗实录》卷九十四)的情感误区。
当初,雍正大位初定,也曾想善待允裪。他将老八允禩、老十三允祥进位和硕亲王后,曾专门给总理事务王大臣等特发谕旨,充分肯定允裪的能力:“从前皇祖母孝惠章皇后大事时,皇考命贝子允祹,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妥协,皇考曾深嘉之。今兹大事,允祹经理三衙门事务,井井有条,其办理梓宫事务,甚为效力。允祹著封为郡王。”(《清世宗实录》卷二)
这是雍正对允裪工作重点的一个总结。论功行赏,却很快算账。
有趣的是,两次举报允裪的,都是宗人府,也是因为办理丧仪出了问题而受惩罚。但是,乾隆即位后,还是命令允裪办理大行皇帝丧仪,接管礼部和宗人府。
此次,允礼因办理丧仪有功,还被乾隆给了特殊的嘉奖。
乾隆汉服图
允裪在乾隆朝,被晋升为和硕履亲王,可以说是最受尊崇的皇叔,还被列入可乘轿上朝之首。允裪死后,诸子早殇,乾隆还特地以皇四子永珹为其嗣孙,持服百日,并命唯一的皇弟弘昼和最爱的皇子永琪为之披麻戴孝。
这既是乾隆抢占近支宗室王爵的一种隐性表现,但又可见乾隆在替父雍正弥补皇叔允裪曾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即便再犯有过错也是从宽处理,还高度赞赏允裪:“恪慎周详,实心任事……备极勤劳。”(《清高宗实录》卷六十一)
允裪的一生,除了在乾隆十八年做过短暂的军机处、议政大臣上行走外,政绩乏善可陈。他最大的亮点,就是康雍乾三朝主要国丧和葬礼:孝惠章皇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端慧皇太子及孝纯贤皇后的身后事,都是由他总理的。
允裪的运与不幸,可谓是败也国丧,成也国丧。
他是一个办丧事的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