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经历了六大赛段的洗礼,正式收官。
收官之夜,《喜剧大赛》举办了十分有规格的颁奖礼。
沈腾、贾玲加盟评委席。
100家媒体代表、9位专业制片人以及7位组委会成员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年度喜剧编剧、年度社团、最受观众喜爱作品、年度喜剧搭档等多个奖项,表彰节目中的演员与编剧们。
最终,编剧六兽拿到了年度喜剧编剧,于和伟带领的“三板大斧子”社团获得了年度喜剧社团,蒋龙、张弛获得年度最佳搭档......随着获奖名单的新鲜出炉以及作品的出圈,这群自嘲为“腰部演员”的新新喜剧人,也开始被大众熟知。
收官结束,节目的豆瓣评分从8.0上涨到8.4,足见观众对《喜剧大赛》的喜爱。
《喜剧大赛》到底好在哪里?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一起看看。
01 形式多样
《喜剧大赛》爆火的第一个节目是《互联网体检》。该节目将现代人在互联网上遇到的各类困境转化为段子,包括泄露个人隐私、广告过长、诱导购买会员、强制下载软件、限速下载、恶意弹窗、超前点播、“卖惨式”直播带货……一下击中了大众对互联网的负面情绪,讽刺感拉满,包袱不断。
《互联网体检》也正式将Sketch(中文素描喜剧)带入了观众的视野。
编剧六兽解释:“类似美术素描,Sketch就是把一个创意升级成三番,再搭出完整的故事片段。它和传统小品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开头和结尾,能只讲核心,收尾迅速,是相对快节奏的喜剧形式。”
《喜剧大赛》不对演员的节目类型做任何限制,整体以Sketch为主,兼容了漫才、默剧、音乐剧、物件剧、独角戏等多种形式,极大地拓宽了演员们的创作边界。
节目组的包容,让演员可以在创作时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思。参赛者蒋龙说,第一次看到其他选手表演时觉得“好多想法自己根本想不到”。
例如,《父亲的葬礼》融合了漫才等艺术形式,通过“父亲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点,恶搞了父亲的诸多身份。父亲是工人、是黑社会大哥、是科学家、是土星......徐峥看完直呼,“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逻辑?”
同样无厘头的,还有关于三国内容的《先生请出山》。作品中无逻辑的包袱设置,魔性舞步和洗脑bug引发了诸多网友模仿,一时风靡全网。
《大巴上的奇怪邻座》的表演方式与对口相声类似,讲求一气呵成与极快语速。
《喜剧大赛》通过包容多种形式的作品,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也让更多的喜剧作品突破小众圈层,走向了主流大众。
02 内容革新
类型革新外,《喜剧大赛》在取材和内容表达上更加贴近生活,对当下的时代情绪进行了精准的记录和呼应。
例如大锁和孙天宇通过《偶像服务生》《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出不好戏》三期节目,讽刺吐槽了娱乐圈选秀节目、拖延症、文娱行业等。
《时间都去哪儿了》中主人公在各个APP吃瓜、刷短视频摸鱼导致时间飞逝的段子,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宗俊涛小组以头发视角演绎的《三毛保卫战》,采用了话剧的表现方式,直指当代年轻人的脱发问题。徐峥看完都笑中带泪,直呼“内行”。
《好闺蜜》讲述了“讨好型人格”的年轻人,在相亲中的尴尬与辛酸,很多观众看后说被节目治愈了。
《生日快乐》中“一个人过生日”的场景触动了诸多观众关于孤独的共情。
《喜剧大赛》的很多参赛者都是素人。相较于已成名的喜剧演员,素人对普通人的生活有更为切身的直观感受,接纳新喜剧形式的能力更强。成名的渴望与现实的困顿,也逼着他们有了更深层次地思考。
参赛者在内容、形式不受限的情况下尽情创作作品。由此,节目也构建起与大众对话的场域,大众也能从节目中找到共情。
例如张弛与蒋龙的《最后一课》《台下十年功》。前者讲述了一位不得志的演员在密室逃脱里演丧尸谋生,却遇到了大学老师的社死故事。后者讲述了一位不得志的京剧演员穿越到十年前,劝自己改行的故事。
编剧六兽说:“共鸣分为事实共鸣和情感共鸣,《台下十年功》做到了情感共鸣。很少有人热爱京剧,他可能只是曾经学过什么技能,迫于生活又放弃了。但《台下十年功》依然会打动他。”
从内容到表达,《喜剧大赛》的发起人、主持人马东不设标准:“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
自由带来了内容的解放。如于和伟在节目中所言,“这个节目就是让人看到,喜剧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
03 节目之外
抛开参赛的节目来说,《喜剧大赛》本身也是一场关于喜剧人才与喜剧行业的革命。
喜剧行业的上升通道狭窄,腰部演员的商业变现方式较少,收入不稳定。很多喜剧人才都是半路出家或者兼职,很少有专业的喜剧人才。
蒋龙在节目中说,腰部演员接戏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有不少朋友在参加节目前已经考虑转行。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也导致人才、内容不足,喜剧创作目前仍属于小众领域。
但《喜剧大赛》则搭建了喜剧人的舞台,给予了喜剧人才被看见的机会。
节目单上,编剧的名字会被放在醒目的位置上。节目演出后,主持人会问及编剧创作的思路等内容,给予编剧足够多的表达机会。
节目现场,徐峥向六兽发出合作邀约:你写过电影剧本吗?我希望你加入我们的编剧团队。
收官之夜,也变成了喜剧人的“再就业”现场。
马东直接对一众影视圈的老板发问:“你们有什么要表态的吗?”
耀客创始人吕超说要和这些优秀的编剧签约。
稻草熊CEO刘小枫希望可以加上编剧和演员的微信常联系。
王易冰不仅帮宁浩带话“他的电影在等你们”,还直言“坏猴子的导演不止宁浩,还有其他19个导演也在等你们”。
柠萌影业创始人陈菲更加硬核,直接拿着合同邀约王皓和史策出演剧集《二十不惑2》。
黄渤大喊:有活啦!
马东则深表感谢:“谢谢你们对这些年轻演员的肯定,尤其是你们伸出的机会之手,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至少有那条上升的阶梯。”
这个冬天,《喜剧大赛》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一群优秀的喜剧人拿出了值得被大众N刷的作品;让一群可能转行的喜剧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行业发现了更多优秀的喜剧人才,促进了整个喜剧行业的良性循环;让众人相信,“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顺手点个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