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驳“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

一、黄梅戏起源地争论

(一)黄梅戏起源地的多种说法

早在198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陆洪非主编的《黄梅戏源流》一书,就对黄梅戏起源的各种说法,进行过系统总结(见截图)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2)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3)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4)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5)

从陆洪非的书中,可以看出,黄梅戏起源地,一直以来存在诸多争议,并非只有“黄梅戏起源湖北黄梅县”一种说法,而是有多种说法,不允许质疑“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二)“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质疑

不得不佩服湖北人聪明,九头鸟的实力不是盖的,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黄梅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自然也知道抢注黄梅戏起源地的意义与价值。1958年,毛泽东视察武汉,在观看黄梅戏《过界岭》后,产生疑惑: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湖北方面的回答是:因水灾影响,灾民逃荒将黄梅戏带到安徽了。于是,就有了黄梅戏的水灾逃荒起源之说。实际上,湖北灾民对黄梅戏的影响,是对黄梅戏腔调的影响,但就此说“湖北黄梅县”是黄梅戏起源地,非常牵强。

就是黄梅戏的水灾逃荒起源说自身也有矛盾。湖北在承认“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前提下,又认为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的北部山区,与“水灾逃荒起源说”产生矛盾,李言水对此质疑,他在《黄梅戏发源地新证》(载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北部山区会经常性地、周期性地发生水灾吗?如果山区不发生水灾,又哪有灾民逃水荒?”

黄梅戏中的“黄梅”也无法确切地认定为“湖北黄梅县”中的“黄梅”。黄梅调,流布于鄂、皖、赣交界地带,是一种共用的歌唱腔调,但不能证明该腔调一定是来源于湖北黄梅县,因为该交界地带的人都将梅雨季称为“黄梅天”,黄梅调中的“黄梅”到底是指“湖北黄梅县”的“黄梅”,还是指“黄梅天”的“黄梅”,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片段,从中可以看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也难以自圆其说。

二、对支撑“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证据的驳斥

赞成或支持“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人,常用的大杀器性证据有三类:官方文件(或官方说明)、民间艺人的访谈、权威人士的观点,但这些证据并不能完全、准确无误地证明“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

(一)官方文件无法对黄梅戏起源地盖棺定论

之所以说官方文件并不能对黄梅戏起源地盖棺定论,与官方文件的来源以及人的认识特点有关。

网友所说的官方文件,主要是指国家非遗网以及湖北、安徽等地的相关网站对黄梅戏的介绍。的确,网友们所列举的官方文件,都一致地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但需要指出的是,官方文件对黄梅戏起源的说法是来源于人们的认识,至于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或者说在当时无法做到科学论证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也就是说官方文件只是人们认识的总结、概括,并不能确保其正确、科学。所以,说“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尽管有官方文件加持,但并不是盖棺定论,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观点也会变化,到那时,官方文件也会随之改变。

人的认识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受认识条件的限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如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日心说”与“地心说”论战。在“日心说”产生之前,人们普遍相信“地心说”,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但随着研究工具的更新以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太阳并不是围绕地球转,而是相反,地球围绕太阳转。在“日心说”产生及接受之前,人们都认为“地心说”是对的,“地心说”不但有官方文件加持,还对“日心说”打压、甚至有流血事件发生。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这种变化及其所蕴含的道理,同样适用于黄梅戏起源问题。在早期阶段,人们之所以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是当时及之前的人在其所能拥有的条件下产生这样的认识。现时代,随着条件的改善,尤其是相关文献资料的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认识不正确,过去的统一认识也产生了分裂,于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质疑声四起,随着研究条件的进一步提升,对于黄梅戏起源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届时也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民间艺人的座谈不能证明“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

不少网友为了论证“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搬出第二套说辞,即“经湖北和安徽老戏曲大师多方论证”得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结论,但这套说辞也无法证明这个结论。

首先,“湖北和安徽老戏曲大师多方论证”缺乏事实依据,未见相关材料,既无纸质材料,也无影像资料,非常不可靠,真实性令人怀疑。

其次,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是经过戏曲大师论证得出这个结论,也不一定可靠,原因在于这个结论是大师们自己的结论,由于个人能力以及资料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确保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再次,已有材料显示,戏曲大师并不认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结论。很多网友提及黄梅戏戏曲大师丁永泉,说他参加了相关座谈会,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但从流传出来的丁永泉以及其他黄梅戏大师的子女座谈会影像来看,丁永泉大师并不认可“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

所以,以民间艺人座谈会上的发言、论证,来证明“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是不可靠的。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6)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7)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8)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9)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0)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1)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2)

(三)权威人士的观点不能确保“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观点正确

权威人士的观点,之所以是权威,是因为他对某一领域进行过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是建立在系统认识的基础之上,经过了科学论证,且有可靠的依据支撑,所以比一般人的观点在可靠性、可信性方面要高些。但并不是说,权威人士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如果其观点不是建立在系统认识的基础之上、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没有证据支撑,或者是出现缺失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种的情况,那么他的观点依旧不是可靠、可信的。同样的,普通人的观点只要满足了上述三个要素(系统认识、科学论证、事实证据),其观点也是可靠、可信的。

网友论证“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常引用的权威人士的观点,就是安徽省黄梅戏一级作曲家时白林的话。时白林,是黄梅戏大师,是不容置疑的。他在编著《黄梅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时,在“黄梅戏唱腔欣赏”一节中说道“但从艺人师从的记载、保留剧目以及积累的唱腔诸方面综合分析,全面衡量,还是以发生在湖北省的黄梅县,成长在安徽省的安庆地区比较合理”。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黄梅戏起源地的判断依据:艺人师从、保留剧目、唱腔,并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比较吊诡的就是他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论证过程,而是采用了“综合分析、全面衡量”这种模糊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说时白林老先生的结论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所以该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无法保证。再者,时老先生当时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他所能看到的文献而言的,也就是说,他所能看得到的文献既促成了他的判断也限制了他的判断。如果文献进一步增加,他可能不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三、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比较合理

首先,就戏曲剧种的构成而言,黄梅戏只能起源于安庆。对于黄梅戏起源地的争论,人们没区分腔调与剧种,导致争议产生,形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错误认识。黄梅腔,作为一种音乐腔调,可能产生于湖北黄梅县,可以称之为黄梅的黄梅腔或黄梅的采茶调。而黄梅戏,是一种戏曲剧种,由腔调、表演、对白、乐器等多个要素构成。黄梅腔,是黄梅戏所使用的演唱腔调,也是作为戏曲剧种的黄梅戏的构成要素之一,但不是黄梅戏的全部。黄梅腔的引入,对黄梅戏的形成、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不足以说明黄梅调(腔调)是黄梅戏(剧种)的起源。

早在1990年,汪兆称就指出,黄梅戏并非起源于黄梅采茶调,他在《黄梅戏起源再探》(载于《黄梅戏艺术》1990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黄梅的采茶调与安庆的黄梅调,尽管它们形成戏曲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彼此之间,却具有‘声调小变,腔调略同’的共同之点。黄梅调在形成戏曲的历史长河中,当然要受到各种艺术的熏陶,其中包括‘采茶’的影响,从它的花腔小调的发展轨迹来看,它不是在什么单一的采茶调基础上形成的,更不是源于黄梅采茶调。”

其次,已有研究证明,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比较合理。学者韦京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借助前人所不能拥有的文献,得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比较合理的结论(见截图)。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3)

注意,韦文中说“黄梅戏起源于采茶调和花鼓调”,并没有说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调,按照汪兆称的说法,“如果说,黄梅调源于采茶调,必然是本地区流行的采茶调基础上形成的,而决不会把黄梅的采茶调搬来。”(汪兆称.黄梅戏起源再探[J].黄梅戏艺术,1990(3).)也就是说,黄梅戏起源于采茶调,是指起源于本地的采茶调,或者说经过改进的本地采茶调。进一步说,黄梅戏起源于采茶调和花鼓调,而非单一的采茶调,无法得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结论,更何况“采茶调和花鼓调”是安庆本地的,所以说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比较合理。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4)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解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