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室内配线工程施工详述
1、 室内配线方式及基本规定:
敷设在建筑物内的配线,统称室内配线,也称室内配线工程。根据房屋建筑结构及要求的不同,室内配线又分为明配和暗配两种。明配是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及桁架等处,暗配是敷设于墙壁、顶棚、地面及楼板等处的内部,一般是先预埋管子,以后再向管内穿线。按配线敷设方式,有硬塑料管配线、半硬塑料管配线、钢管配线、金属套管配线、金属线槽配线、塑料线槽配线、塑料护套线配线、及钢索配线、桥架配线等。
1、 室内配线的标准符号
表1.1 线路敷设方式的标注
表1.2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2、室内配线工程的施工工序
①定位划线。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电器的安装位置、线路敷设途径、线路支持件位置、导线穿过墙壁及楼板的位置等。
②预埋支持件。在土建抹灰前,在线路所有固定点处打好孔洞,埋设好支持构件。此项工作应尽量配合土建施工时完成。
③装设绝缘支持物、保护管等。
④敷设导线。
⑤安装灯具、开关及电器设备等。
⑥测试线路绝缘电阻。
⑦试通电、校验、自检等。
3、室内配线工程基本规范要求
(1)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2)对材料的要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3)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①技术文件应齐全。
②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4)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5)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
②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
③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④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⑤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6)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7)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8)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9)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3的规定。
(10)配线工程釆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锈漆。
(11)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
4、配线基本规范要求
(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4的规定。
(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5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6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7的要求。
表1.3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mm)
表1.4 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
表1.5 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1.6 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表1.7 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3)、导线的连接:
①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很多,有绞接、焊接、压板压接、压线帽压接、套管连接、接线端子连接和螺栓连接等,具体的连接方法应视导线的连接点而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经过剥导线绝缘层、导线的芯线连接、恢复绝缘等过程。
单根导线的连接
多股导线的连接
导线的分支连接
搪锡
②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③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b.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c.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③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④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⑤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⑥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⑦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⑧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5)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7)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ºC。
(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的规定。
(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
(10)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作好记录。
(11)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作好记录.
表1.8 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4、进场导管导线质量要求
(1)电线进场验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按批查验合格证,合格证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
②外观检查:包装完好;抽检的电线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耐热、阻燃的电线外护层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
③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应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应不小于表1.8的规定值。
④对电线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2) 导管进场验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按批查验合格证。
②外观检查:钢导管无压扁现象、内壁应光滑;非镀锌钢导管无严重锈蚀,按制造标准油漆出厂的油漆完整;镀锌钢导管镀层覆盖完整、表面无锈斑;绝缘导管及配件不碎裂、表面有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③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导管的管径、壁厚及均匀度。对绝缘导管及配件的阻燃性能有异议时,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
表1.9 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
2、 线管配线
(1) 线管配线要求
1、线管配线的一般要求
(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6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②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 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①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②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③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④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①管内导线截面为50m㎡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②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长度每超过20m。
③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长度每超过18m。
(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
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塑料管敷设要求
(1)管口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采用插入法连接时,连接处结合面涂专用胶合剂,接口牢固密封。
(2)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刚性绝缘导管,在穿出地面或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采取保护措施。
(3)当设计无要求时,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绝缘导管,采用中型以上的导管。
(4)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和在支架上敷设的刚性绝缘导管,按设计要求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5)导管和线槽,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
(6)当绝缘导管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
3、金属导管和金属线槽敷设要求
(1)金属的导管和线槽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镀锌的钢导管、可挠性导管和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以专用接地卡跨接的两卡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
②当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焊跨接接地线;当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
③金属线槽不作设备的接地导体,当设计无要求时,金属线槽全长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连接
④非镀锌金属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2)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3)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当连接有困难时,应采用防爆活接头,其接合面应严密。
(4)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电线导管不应埋设于室外土壤内。
(5)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在落地式配电箱内的管口,箱底无封板的,管口应高出基础面50~80mm。所有管口在穿入电线、电缆后应做密封处理。由箱式变电所或落地式配电箱引向建筑物的导管,建筑物一侧的导管管口应设在建筑物内。
(6)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7)金属导管内外壁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
(8)室内进入落地式柜、台、箱、盘内的导管管口,应高出柜、台、箱、盘的基础面50~80mm。
(9)暗配的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明配的导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或柜、台、箱、盘等边缘的距离150~500mm范围内设有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1的规定。
(10)防爆导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导管间及与灯具、开关、线盒等的螺纹连接处紧密牢固,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连接处不跨接接地线,在螺纹上涂以电力复合酯或导电性防锈酯;
②安装牢固顺直,镀锌层锈蚀或剥落处做防腐处理。
表2.1 管卡间最大距离
三、硬塑料管敷设工艺
(1)暗敷
硬质塑料管暗敷或埋地敷设时,引出地(楼)面不低于0.50m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在现浇混凝土柱内敷设管径不大于Φ20mm的硬塑料管时,管子可在柱中间部位每隔1m处与主筋用箍筋绑扎,距离管进盒前绑扎点不宜大于0.3m。配管管径较大时,管子应沿柱中心垂直通过。穿越柱平面的两相邻直角边时,应做成沿柱截面两中线呈90º弯曲的穿越。
在现浇混凝土梁内垂直通过时,应在梁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即梁的净跨度的l/3中跨的区域内通过,可在土建施工缝处预埋内径比配管外径粗的钢管做套管。
管子(或套管)在梁内并列敷设时,管与管的间距不应小于25mm。 在现浇混凝土墙体两层钢筋网中间,每隔lm把管子绑扎在内壁钢筋的内侧,多根管子并列敷设时,管子之间应有不小于25mm的间距。
管子在框架结构空心砖墙内水平敷设时,配管层可用普通砖砌筑,或者浇注一段砾石混凝土保护管子。卧砌空心砖时,管子由空心砖的空心洞中穿过,如图3.1所示。管子在空心砖墙内垂直敷设时,在管路经过处应改为局部使用普通砖立砌,或进行空心砖与砖之间的钢筋拉结,也可现浇一条垂直的混凝土带将管子保护起来。
在框架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内配管,剔槽宽不宜大于管外径加15mm,槽深不应小于管外径加15mm,每隔0.5m用钉子将管两侧绑线固定,用不小于M10水泥砂浆抹平沟槽,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在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管路应在两层钢筋中间与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小于15mm,并列敷设的管子间距不应小于25mm。管路应尽量不交叉,否则交叉点两根管子的外径之和应比楼板的厚度小40mm。
在楼(屋)面垫层内配管,管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楼(屋)面焦渣垫层内配管时,应在垫层施工前,管路周围应用水泥砂浆加以保护,防止管路受机械损伤。
阳台、雨篷板内配管时,支好模板,将管子在模板上垫高15mm后绑扎钢筋。使用木模板时,用钉子将管子钉在模板上。
管子垂直跨越地沟时应敷设在地沟盖板层内。若为预制地沟盖板时,局部改为现浇板。地沟热力管外应包扎保温材料,进行隔热处理。管口露出地面不宜小于200mm。塑料管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外套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配管外径的2倍。外套钢管内外要涂多层防腐漆,埋地端应锯成斜口,宜垂直通过基础,无法垂直时,管路与基础水平交角不宜小于45º。
(2)明敷
硬质塑料管明敷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表3.8所列数值。
明配单根硬质塑料管可用塑料管卡子、开口管卡固定,用木螺钉或塑料胀管把管卡固定住,把管子压入到管卡的开口处内部。两根及以上配管并列敷设时,可用管卡子沿墙敷设或在吊架、支架上敷设。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对于多根明配管或较粗的明管安装时,应先固定两端后再固定中间的支架或吊架。墙垛处用角钢托架安装。预制楼板采用吊装方法时需在楼板板缝处固定吊架。明配管在沿柱或沿屋架下沿及沿
钢屋架敷设时,可以用抱箍固定支架。多管水平吊装和沿墙吊装,可使用2mm厚的夹板式管卡固定在支、吊架上。
硬质塑料管在吊顶内管路敷设方法。
管径较大或并列管子数量较多时,管子可直接吊挂固定在楼板顶部或梁的固定支架或吊杆上。
(3)补偿装置
暗配管路通过建筑物变形缝时,要在其两侧各埋设接线盒(箱)做补偿装置。在接线盒(箱)相邻面,穿一短钢保护管,管内径应大于塑料管外径的2倍,套在塑料管外面起保护作用。直筒式和拐角式接线箱,分别适用于在不同轴线的墙体上安装和在同一轴线墙体上安装。
明配硬质塑料管沿建筑物的表面敷设时,在直线段上每隔30m应装设补置偿装置(在支架上架空敷设除外)。PVC补偿装置接头的大头与直管套入并粘牢,小头与直管套上一部分并粘牢,连接管可在接头内滑动。
(4)连接
难燃型硬质塑料管的管与管或管与盒连接,应使用专用的管接头、管卡头并涂以专用的胶粘剂贴接。管子的连接常使用插入法连接,将阴管端部加热软化后,将阳管管端涂上胶合剂,迅速插入阴管,插接长度为连接管外径1.1~1.8倍,待两管同心后冷却。套接法连接,即用比连接管管径大一级塑料管做套管,长度宜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把涂好胶合剂的连接管,从两端插入套管内,连接管对口处应在套管中心,且紧密牢固。硬质PVC管的连接,也可以采用成品管接头,连接管两端需涂套管专用的胶合剂粘接。在建筑物顶层暗配管施工中允许采用不涂胶合剂直接套接的方法(在混凝土中则必须使用专用的胶合剂粘接)。
硬质塑料管与盒(箱)连接时,管外径应与盒(箱)敲落孔相一致,管口平整、光滑,一管一孔顺直进入盒(箱),露出长度应不小于5mm。多根管进入配电箱时应长度一致、排列间距均匀。管与盒(箱)连接应固定牢固。硬质塑料管与盒(箱)的连接,可以采用成品管盒连接件,管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连接处结合面涂专用胶合剂。
(5)管内穿线
①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②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③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a.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b.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c.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d.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④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⑤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⑥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⑦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四、半硬塑料管的敷设
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配线适用于正常环境一般室内场所,潮湿场所不应采用。
半硬塑料管配线应采用难燃平滑塑料管及塑料波纹管。建筑物顶棚内,不宜采用塑料波纹管。
混凝土板孔配线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线或塑料的绝缘电线穿半硬塑料管敷设。在现浇钢筋混凝土中敷设半硬塑料管时,应采取预防机械损伤措施。塑料护套电线及塑料绝缘电线在混凝土板孔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应布置在接线盒内。
半硬塑料管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在楼(屋)面垫层内、地面内、预制空心楼板内、轻质砌块墙内的敷设方法与硬塑料管基本相同。
半硬塑料管暗敷设,在通过建筑物变形缝处时,应设置变形缝接线箱,其中一侧箱开长孔,做法如图3.6所示。
平滑半硬塑料管的连接应采用套管连接,用比连接管管径大一级且长度不小于连接管外径2倍的管子做套管,也可采用专用管接头。两连接管端部应涂好胶合剂,将连接管插入套管内粘接牢固,连接管对口处应在套管中心。波纹管要进行连接时,可以用套管连接和绑接连接。用大一级管径的波纹管做套管,套管长度不宜小于连接管外径的4倍,将套管顺长向切开,把连接管插入套管内(应注意连接管的管口应平齐,对口处在套管中心),在套管外用铁(铝)绑线斜向绑扎牢固、严密。
管的弯曲可以用手随时弯曲,平滑塑料管在90º弯曲时,可使用定弯套固定。当线路直线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3个时,均应装设中间接线盒。为了便于穿线,管子弯曲半径宜不小于6倍管外径,弯曲角度应大于90º。
五、钢管敷设配线 待续
因篇幅所限,金属套管配线、金属线槽配线、塑料线槽配线、桥架配线等下篇分享。
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