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思念,又体现为“月下思”。古往今来那么多怀人、思乡、望故国的中秋诗词,都是在月下完成的——比如苏轼就把他中秋词的首句思念寄托给了月亮,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如豪情似李白,也被月亮唤起了思乡之情,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1)

中国文化本身,也具有月亮文化的阴性属性。中国人爱月,而不崇拜日神、不崇拜阿波罗太阳神般那种绝对的力量,因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就是呈现出一种涵容的、中和的、贵柔的文明特征,就像月,是如水的隽永、是包容的柔性。老子智慧说“柔弱胜刚强”,因而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依然鲜活有力的古文明的一种重要原因。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2)

所以,月,是中国文化里的母题。中国人对待月亮的情感和西方人常常认为满月之夜是阴森恐怖之夜、是传说中狼人和吸血鬼出没之夜不同,月在中国文化里,几乎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关乎美好的意象,而满月,是这种美好意象的极致体现。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3)

中秋到来了

回家干点啥?

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整天手机不离手,老妈喊吃饭不抬头,呼朋引伴说走就走,名义上回家团圆,实际上爸妈依然冷清过中秋。

中秋回家和爸妈相处的5件小事情,希望大家记心里。

1、陪他们聊聊天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4)

关于你的事儿

他们怎么听也听不够

2、给他们做几个拿手菜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5)

不为了多么美味,只是想告诉他们,

你能把自己照顾好,让他们安心

3、一起赏赏月、尝尝月饼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6)

即使以后相隔再远,

每晚抬头都能看到一样的月亮

都能想起那晚合家赏月的温馨。

4、一家人一起拍张照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7)

你不在家的日子,

他们总一遍一遍看你的照片。

5、离家前记得抱抱他们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8)

一个人的时候,

你会怀念他们的怀抱。

认真听他们说话,多年以后,你就会知道,这世上没有谁再会像父母一样关心你。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9)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这一生“能和父母相处时间还剩多少”?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但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只剩30来次了。每次5天,抛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10)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计算,当我们用“多少”这个词儿来计算与父母见面的次数时,才发现这份感情原来是那么的宝贵,而我们却无情地挥霍。与其想着日后如何孝顺父母,不如现在开始就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中秋月圆恰是与父母家人团圆的最美好时刻。

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文化(中秋节的月文化)(11)

其实,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电话和微信都代替不了面对面的问候,不要让团圆的习俗走远,更不要让白头父母寂寞守着孤灯抑或雇请保姆过节。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去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