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1)

作者:萝茉莉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

说起胧月,不得不提甄嬛碰瓷皇后事件。

今天想聊聊胧月世界里人性的【微芒】,它无关是非对错。

茉莉不会对胧月是否撒谎做抽丝剥茧的探知,只是尝试着从孩子的世界里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已经长成大人的我们,还记得自己孩童时的模样么?

就从危急时刻胧月为什么会挺身而出说起吧。

第一次看觉得这个小姑娘好勇敢啊。多少嫔妃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个6岁的小孩儿却主动走进了后宫斗争的旋涡。

果然无知者无畏。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2)

这时候在熹贵妃与皇后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中,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胧月,如果不是她自己站出来,谁也不会去Q她。

她躲在暗处看到整件事情的经过也无人知晓,干什么要趟这趟浑水呢……

成年人世界做决定的基础是衡量对错得失利弊。

目前局势一片混乱,皇阿玛态度不明,站出来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后果怎么样,自己会如何,事件中的人们又会是如何……这种时候自然要明哲保身。

可是这个小孩儿,偏偏反其道行之。

危机时刻,在没有人教导,没有人辅助的前提下,对皇后一招致命。

实在是佩服这个小小身躯的大大能量,不愧是胧月大魔王。

有人说那不是因为敬妃教的。

没错,就是因为敬妃的一番话,说:“你熹娘娘越是得宠,越是有人要害她,所以胧月,答应额娘一件事,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要保护熹娘娘,别让皇额娘欺负了她。”

胧月才行动的。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3)

这就是孩子世界里的可贵之处啊。

韩寒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茉莉觉得不对,小孩子根本连对错都不分,他们的世界里明明只有【爱】啊。

当我们接近孩子,是不是会发现,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久,就会更粘着谁,更离不开谁,更喜欢谁。

是不是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是不是对她好的人要她做的事,她心甘情愿甘之如饴,从不计较盘算。

有没有可能胧月站出来也是出于这样一种逻辑。

无关是非对错,更无关利弊权衡。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4)

胧月对整件事有两次观察。

第一次是甄嬛、敬妃、端妃三人哄着孩子们玩儿时,灵犀公主一句“姐姐追着姐姐”惊醒了梦中人,让她们探知到宜修害死了纯元的秘密。

事关重大,三人赶快让乳母把孩子们抱走开始八卦,正说的起劲儿时,胧月出现了。

前面的话听没听到不确定,但镜头给到胧月时,端妃正在说:“我和你一样恨极了她,然而再恨,如果我们不能一击将敌人击倒时,只能极力地忍耐。”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5)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6)

仅就端妃说的话,胧月捕捉到的关键信息有敬妃额娘在恨一个人,并且想要击败她,至于这个人是谁暂时不知道。

后来敬妃带胧月回宫说了上面那段无论如何要保护熹娘娘的话,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关键信息,就是敌人是皇额娘。

第二次是在甄嬛和宜修争执之际,胧月在后面出现了。

她出现时双方还没有动手,那么后面甄嬛摔倒,如何摔倒,不出意外胧月应该是看在眼里的。

她从中又捕捉到一个信息,谁摔倒和如何摔倒很重要。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7)

以上种种,在胧月的小脑袋里构建出一个结果,皇后是敌人,只有说皇后推到了熹娘娘才能达到端妃说的“一击将敌人击倒”的目的。

比起勇敢,这件事更令人惊叹的是孩子们对信息惊人的整合能力。

即便足够勇敢地站出来,恰如其分的表达和一击毙命的实力,才是这场战役真正的精彩之处。

谁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的世界才是骗人的。

如果胧月真的听到了看到了这么多对话和画面,那整件事情对一个孩子而言冲击力简直太大了。

平日慈爱的额娘们,都在做什么啊!

第一场对话大家讨论宜修害死纯元,那么宜修是坏人,敬妃教她保护熹娘娘,是正邪是非的对抗。

可是第二次如果看到了全过程她就明白并不是宜修推了熹娘娘,而是熹娘娘故意为之。

究竟孰是孰非?

这些在这个小姑娘眼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敬妃叮嘱她的话。

孩子并非无知,而是选择了去【爱】。

只是因为她喜欢敬妃额娘,想要额娘开心,因为额娘给了自己关键信息,就是当“皇额娘”“欺负”“熹娘娘”时一定“要保护熹娘娘”,如果她这样做了,额娘就会开心,所以她就这样做了。

至于其他根本不在小姑娘的考虑范围内。

这不就是生命之初【爱而不自知】的深情么……

后来的我们,是否还拥有这样的简单、纯粹和爱呢?

好遗憾,岁月带给了生命痕迹的同时也洗刷掉了最初的胎记。在层层覆盖的时候我们对失去竟一无所知。

长大的我们常常把复杂定义为高深,对小孩儿世界里的简单、纯粹嗤之以鼻。

对爱也计算起了加减乘除。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一场生命的课题。

还好“总有人正年轻”,给我们机会去领悟。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8)

另一件事是敬妃教导完保护熹娘娘后,胧月的回应是:“这话额娘说过多次,我都记得。”

孩子选择去爱的同时也选择去听、去感受、去模仿、去学习所爱之人。

敬妃爱胧月,胧月爱敬妃,所以敬妃怎么教,胧月都会听。

如果爱可以跨过是非对错,是不是思细级恐……

很多人以为孩子小时候没有想法,什么都不懂,道理要长大了才明白。他们往往忽视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东西其实是从小养成的。

俗话说“三岁看老,七岁定终身。”

这话常常用来指责孩子不成器,却很少用来反思为人父母的不称职。

抱怨本性难移的时候很少有人问起,本性的来源是哪里?

有一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需要治愈的并不仅仅是那些撕心裂肺的痛楚,有很多细水长流养成的习惯同样令人神伤。

一些坏习惯,真的很难改掉。

身为父母,请以身作则,不要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作为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如果常常因为身上某些习惯而自责,在努力改正的同时,也可以稍稍宽慰。

或许不是自己,而是从小的潜移默化把我们塑造得如此这般。

那些成长里的点点滴滴,会化作骨血和我们长在一起。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9)

故事的最后,胧月一句“皇额娘推了熹娘娘”把皇后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

几年前禁足中的菀嫔早产生下一个女婴,皇后听到消息,长舒了口气,说道:“公主,好啊!”

本来这个孩子能生下来已经是意外,是皇后作为打胎队长的失职,心里一定紧张死了。

她担心甄嬛此时生出个皇子,母凭子贵。看胖橘的样子,即便生了个公主都忙不迭地跑去碎玉轩与甄嬛求和,如果是儿子简直要不得了啊,还怎么可能舍得把孩儿他娘放出宫去。

皇后更怕多一个男孩儿会把她手中永远在长高的三阿哥给比下去,失去有利的皇子就是失去了下半生的权力,那么接下来她会怎么做,不敢细想。

结果上天垂怜,是个女孩儿,这一刻皇后或许会暗自窃喜,任凭怎样丫头片子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甄嬛传熹贵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甄嬛传胧月大魔王)(10)

上天垂怜的不仅是皇后,更是这个孩子,逃过一劫。

只是皇后万万没想到,最后扳倒自己的,正是这个她曾瞧不上的姑娘家。

回看《甄嬛传》会发现很多开始的“轻描淡写”变成了后来的“一语成谶”。

时间地点人物立场条件……稍稍挪动一个变量,结果便很难预测。

人生纵使步步周旋,时时警醒,如皇后般算无遗策,还是会有漏网之鱼,枝节横生,出现【意外】。

对【得到】,对【失去】,不如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今天先写到这儿,后面还会继续写胧月大魔王的高光时刻。

敬请期待。

-END-

关注萝茉莉,陪你看剧看人生看世界。

#哪部电视剧让你看了无数遍依然很爱##甄嬛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