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武蕾 张立婷 顾园园 李文静 庄刚 见习记者 马凌峰 李映学)为坚决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研究决定,自4月1日5时至4月6日5时,在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和活动。

往日忙碌的城市,突然换到了“慢速挡”,最先接受考验的就是城市应急保障能力。4月1日,宿迁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商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全方位探访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全天观察,市民生活“慢”了下来;用心体会,感受到整座城市都在拼。在疫情防控与城市运转的保障上,宿迁是一座速度之城、效率之城,以快速的反应、果断的措施、暖心的服务,筑牢疫情防线,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精准防控把好“关口”

我市多措并举稳物价保供给(精准防控便捷及时)(1)

4月1日上午5时起,宿迁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作为“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高铁站、高速路口等地是如何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呢?

“往前走一点,好,这边停一下!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4月1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宁宿徐宿迁主线收费站出口疫情查验点,工作人员正引导车辆有序进入待检区,逢人必验、逢车必查,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我们在宁宿徐宿迁主线收费站的入口和出口设置了两个查验点,共24名工作人员值守。每天四班倒,6小时一轮班,24小时不间断对出入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查。”宿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干部沈浩表示,作为一名交通人,将用行动筑牢安全防线,全力守护好宿迁这座城!

据了解,4月1日5时至4月6日5时,对医疗救护车、消防救援车、警车和持有市交通管控专班印发的《应急运输通行证》的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民生保供、能源供应、通信保障、机关运转等车辆,允许通行。

同时,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查验点查验驾乘人员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采样,抗原检测阴性后方可凭证通行,无证车辆一律不得通行。

随后,记者来到高铁宿迁站,几名全副武装的“大白”正在进行细致消杀。疫情防控期间,高铁宿迁站每天会对候车室进行多次全面消杀,对电梯扶手、闸机、自助售票机、服务台等旅客频繁接触设备和区域,每2小时进行一次擦拭消毒。

全面消杀、科学防控,提升精准防控能力,才能全力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据宿迁市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峰介绍:“我们在出站口为中高风险地区来宿的旅客设置了专用通道,分批分流、安全高效。”

近期,为了确保旅客健康安全出行,对中高风险地区来宿的旅客,高铁宿迁站出站口的工作人员要先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和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由属地执行“3 11”或“7 7”健康管理措施;低风险地区来宿的旅客,要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陈峰说:“对未能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出站旅客,我们将现场进行核酸采样。”

伴随宿迁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高铁宿迁站疫情防控力度再加大,措施再严密。4月1日5时至4月6日5时,高铁宿迁站所有出站旅客必须接受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待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出来后,才可出站。同时,对来宿人员原则上进行劝返,不能劝返的,由属地执行“3 11”或“7 7”健康管理措施。

“菜篮子”量足价稳

我市多措并举稳物价保供给(精准防控便捷及时)(2)

“您好,请出示苏康码和行程卡以及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您好,请您把车停到这边,有序排队入场。”……4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的入口处,看见工作人员正一一对驾乘人员进行测温、查验苏康码、行程卡以及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并对驾驶室、车体等部位进行全面消杀。

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宿迁重要的农副产品批发集散地,人员流动较大,货品流通广,把好疫情防控关尤为重要。事实上,早在3月17日,宿豫区委、区政府便成立了华东农业大市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常态化整治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即办公室、市场卡口管理组、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督导组、市场秩序管理组,其中市场秩序管理组下设4个督导组,并通过分队分区域进一步做好辖区内市场秩序和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运输车辆管理工作,对本地运输车辆需要测温、查验苏康码、行程卡以及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宿豫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顺河分局局长邱合龙说,对外地来宿的运输车辆还需由货主和工作人员陪同在入口处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入宿核酸采样记录、病毒抗原检测阴性证明的检查,然后完成登记、消杀,对驾驶室贴封条等,将其引导至相应区域,让其即卸即走。

4月1日,许多市民对农副产品的供应情况有所担忧,情况究竟如何?邱合龙介绍,当前,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正积极组织调配货源,加大备货力度,进一步畅通市场供应链,全力保障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货源充足、价格稳定、供应及时,让广大市民安心、放心。

目前,宿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货源充足、供应稳定,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每日向全市供应蔬菜量由500吨增加到800吨,每日向全市供应水果量为200吨,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不仅要拎得稳,还要拎得好。“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方面工作,我们还开展价格专项督查检查,进一步稳定价格秩序,增进民生福祉。”邱合龙介绍,将持续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切实维护好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秩序。

线上线下便捷购物

4月1日上午,记者探访宿迁各大超市,看到生活必需品供给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民购物井然有序。

位于洪泽湖路上的大润发超市是“保供点”之一。入口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市民进行“宿康宝场所码”查验,并要求必须佩戴口罩才能进入商场。

超市内,各类生活物资储备充足,米、面、油、肉类等商品一应俱全,品种丰富;蔬菜区的货架上也是货品丰富,市民正有序购买物品。据超市负责人介绍,目前,超市已做好充分准备,加大了蔬菜、大米、食用油、蛋奶的储备量,完全能够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为了保障商品的质量,他们对进货渠道、食品安全检测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在西湖路苏果平价店,记者探访发现,粮油、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同时,超市与各外卖平台进行合作,为广大居民提供配送。

“我们现有库存生鲜2吨,猪肉接近1吨,鸡蛋米面油的储备量高于平时30%,同时向供货商追加订单,完全能满足市民需求。”该超市后台经理纪小萍介绍,“货源基本上是从南京和淮安大厂配货,政府已经提供了通行证,开辟了‘绿色通道’,货物可以随时补充上来。”

随后,记者在西楚农贸市场看到,肉类、面食、水果、蔬菜等各种日用生活物品供应充足,很多摊主都表示,备货一切正常,价格没有太大浮动。“3月31日市民备货较多,4月1日销量并不高,基本跟前几天维持在同一水平。”一位鲜肉摊位老板告诉记者。

在果蔬区,市民王女士正在挑选土豆,“我家就在附近,拿着社区办理的出入证和核酸采样证明,来买点蔬菜。市场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完全不用担心买不到而囤货。”

记者了解到,静态管理后,宿迁公布了中心城区首批35家重点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名单,全力做好生活物资的市场供应、产销衔接、储备投放等相关工作。市领导带队赴中心城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指导物资保供稳价工作。市商务局对重点商超和批发市场供应情况加强监测,及时组织补货,提高商超订货量和采购量。

“通过监测这批重点商超、市场发现,目前,宿迁生活物资库存和供应充足,还没有出现商品断档、脱销、价格异常波动的情况,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状况相对可控。”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市民外出,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市商务局汇总筛选了一批线上购物平台,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资居家配送服务,如迁万家、网上南菜市、淘菜菜、大润发优鲜等,市民可以通过扫码下载电商平台APP或登录企业微信小程序,直接下单购买。同时呼吁广大市民不必恐慌,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云端”教学别样精彩

我市多措并举稳物价保供给(精准防控便捷及时)(3)

教育关乎未来,牵动千家万户。4月1日,中心城区所有中小学停止线下教学(封闭管理学校除外),开展线上教学,情况如何?

“线上教学是考验大家自制力、执行力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校我们各方面做得很好,在家我们能够做得更好。”线上教学后,马陵中学高一(16)班班主任丁成娅为学生制定了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上课、运动、休息、阅读、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成立学习小组,选举责任心强的同学做组长,组内建群,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天召开线上班会,根据各科老师及班干反馈,及时总结,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和同学提出表扬。

为了进一步提高线上课堂教学质量,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统计的同时,丁成娅还采取众多有效措施:精心备课,根据线上教学实际尽量设计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给予平时在校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更多关注,课堂尽量多提问这些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少走神,同时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反馈,对学生课堂到位率、参与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差异化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经过两天的线上教学,孩子们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每天都在直播间和我们准时相约、积极互动。我会在课前对班级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家长们也十分配合。”宿豫区文昌小学六(9)班班主任梁筱介绍,为了不耽误课程,该校前期为学生分送书本,做好线上直播课的调试,针对部分学生不能上网课的情况,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六年级采取线上集体备课方式,统一上课内容,统一布置作业,各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严格落实课程表作息时间安排。为了保证学习质量,班级学科老师会运用企业微信小程序功能及时批改学生当天作业,采用语音、文字、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错题订正。

作为班主任,梁筱鼓励学生居家锻炼、丰富课外阅读等,尽力发挥教育工作者的光和热,不断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停课不停学”行动。她相信:“疫情防控校园攻坚战,我们志在必赢”。

“春来正生气,万物勃发时……”宿豫区豫新小学三(2)班班主任王雨婷的阅读声通过“云端”传到了班级每个孩子的耳边,也开启他们一天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静态管理下,怎样做好线上班级管理是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在边实践边摸索中,我也逐渐有了一些经验与方向,那就是严制度、多沟通、常表扬、少批评。”王雨婷采取了严格的作息制度要求,为学生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在每一次的总结中,力求找准学生的优点,放大表扬,不断强化,并最终成为良好习惯。

在线上教学的同时,王雨婷还时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长沟通,强调居家学习期间的注意事项。“线上教学是尝试,是挑战,更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提高和锻炼。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一屏之隔,隔开的是距离,隔不开的是热切关爱。”王雨婷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特别的经历中有别样的收获,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暖心热线”有呼必应

4月1日是宿迁中心城区实施静态管理的第一天,记者从市12345热线了解到,截至记者发稿,市12345热线已经接到4000余条热线,热线量较平时翻了一番。

据了解,3月31日晚上20时,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的要求,市12345热线及宿豫区、宿城区平台近百名话务员迅速集结,实行封控办公,统筹调配热线座席,聚焦防控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在当好疫情防控“总客服”的同时,也架起市民与党委政府沟通的“连心桥”。

记者了解到,针对市民来电咨询的热点问题,市12345热线及时与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市卫健委等部门单位对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组织座席人员不断更新学习。同时,积极关注媒体发布的实时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等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时整理充实到防控专项知识库,确保能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答复。

针对企业和群众疫情防控相关诉求,市12345热线大力推动“即接即办、日清日结”,第一时间跟踪落实、第一时间回访反馈,特事特办、高质高效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合理诉求。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战场上,市12345热线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和群众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也见证了不少围绕疫情的“线上”温情互动,成了一条有呼必应的“暖心线”。

“4月1日上午,家住市区太湖路一小区的一位市民来电反映,他有慢性疾病,家中药品已用完,因为静态管理,他无法外出买药,希望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市12345热线受理中心工作人员说,他们立即转办至这位市民所在辖区,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市民购买药物。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市12345热线一直以来的坚守。面对目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12345热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做好政策宣传、解疑释惑、心理疏导等工作,浓浓暖意在“线上”不断涌动。

“针对话务量增加的情况,我们严格落实封控管理,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合理调配现有座席人力资源,优化人员排班,接线人员是平时的2倍,延长上班时间,并多开台席数量,全力坚守在市民诉求的‘主入口’。”市12345热线受理中心班长张琳琳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