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不除,外患不解人生的一切事端不要从事端本身去看,而要从事端的根源,这个根源大多出自于自己的本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了凡四训人生经典语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了凡四训人生经典语录(了凡四训人生内忧)

了凡四训人生经典语录

一、

内忧不除,外患不解。

人生的一切事端不要从事端本身去看,而要从事端的根源,这个根源大多出自于自己的本心。

《太上感应篇》中有一句话叫: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意思就是说:福祸是本来没有缘由的,都是自己把门打开了,才把人生的福祸放了进来。

对于人生来说,所有事情的缘由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主观因素,还有一个是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确存在于人生中的,哪怕你没有去犯错,很多问题也会影响到你,就像生命之中那些突如其来的祸患,大多都归咎于客观因素。

但是在客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自己的主观因素。

因为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都取决于自己的本心,而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由这个态度所主导的言行,都会直接决定世界在我们人生中呈现的模样。

就像《了凡四训》之中说: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大多数时候,一个人的吉凶祸福都是萌发于他的内心,而表现于他的行为。

世界一切的问题都有答案,答案就在自己的本心,只是世俗之人,因为俗眼蒙蔽,而看不清这吉凶祸福的征兆,便忽略了世间存在的这一至理。

就像这个世间任何事情都有因果规律一样,只是世间大多人由于自己的私欲和意识,遮挡了自己看清真相的过程,而忽略了人生因果的真实性。

所以说,自己的主观意识仍然是决定人生面貌的根本,而这句话也就符合了我们今天所说的道理:由自己的内心修行出发,才是主导外在祸福的根本。

人生的一切事态,都要从自己所存在的本心以及行为出发考量,来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一件事情,一个人生,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历史上有一个“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公元前600多年,鲁国有一人叫庆父,因贪心所致,一连谋害了鲁庄公的两个儿子而自立为君。

这个时候齐国摆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谋局,想要击溃鲁国。

二、

所以当时就有这样一段话:

齐国的仲孙湫来到鲁国访问之后,又回到齐国,对齐桓公说:“不除掉庆父,鲁国就不会太平。”

而齐桓公便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呢,寡人派军队去杀了他,行吗?”

仲孙湫就说:“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意思就是说:“祸难不完,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

仲孙湫说“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接着又说“不要急着除掉庆父,让鲁国的灾难进一步恶化,您只要耐心等待着就好”。

齐桓公又问:“我们能吞并鲁国吗?”

仲孙湫说:“不行,他们还在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之本,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如同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才随着落下’,鲁国目前还没有放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你应该帮助鲁国平灭国内暴乱,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样才能称霸称王。”

齐恒公听到这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齐国想要吞并鲁国,是一个阴谋,虽说这样的想法是极其卑劣的,但是他们想要实行这个阴谋的方式却是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的。

“一个国家将要灭亡,必然是躯干先行倒塌,枝叶才随之落下”,当内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外在的事端才有了机会,所以很多看似偶然出现的事件,背后也有着必然的因素。

所以鲁国实行阴谋的方式不是直接进攻,而是等待鲁国的自取灭亡,因为对于鲁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他自取灭亡的根本,就是因为有一个不守礼制的庆父存在。

《素书》有一句话说: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意思就是说:房屋梁柱软弱的时候,屋子才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的时候,国家才会倾覆。

所有的事情都是条件决定结果,当条件过硬的时候结果才能存在,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造成条件缺失的情况,那么结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足够过硬的本心德行。

只有本心不存在问题的时候,才有资格去支撑自己,走好人生漫长的这条路。

不管是一个人生还是一种国家,内忧不除,外患难免,一个国家权臣的多行不义,必然会使国家的理智道义逐渐崩塌溃败,造成礼崩乐坏的局面。

而一个人的多行不义,也会使他的人生背弃道义和准则,而这一切都会成为祸患的开端。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