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许多经历堪称传奇的将帅,十大元帅中的贺龙元帅和十大将中的陈赓大将,传奇经历可谓家喻户晓,在开国上将中也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许世友就是其中一位,一生传奇,战功赫赫,名满天下,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许世友去世片段(许世友战功赫赫)(1)

单论名气和战功,部分开国大将甚至比不上许世友,据说,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大将名单有十五人和二十二人说两种方案,许世友的名字出现在二十二人名单上面,可见,当时上层还是考虑过给许世友评定大将军衔的,只是,经过筛选讨论,最终确定了十人名单,许世友遗憾落选,成了57名开国上将之一。

了解军史的朋友都知道,许世友和杨得志两位上将的战功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甚至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许世友都担任了重要角色,而且就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上看,许世友更突出,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之一,位高职重,资历、战功俱佳,单从这些来看,许世友是具备大将军衔的标准的,为何最终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呢?

上将许世友去世片段(许世友战功赫赫)(2)

根据1952年评定的军队级别,许世友被评定为正兵团级干部,与他同级的还有三十五位,其中有三位比较特殊,一是徐立清,因为他是负责评衔工作的干部之一,徐将军高风亮节,主动申请降低军衔,最终被评为中将军衔,成为唯一一位正兵团级中将;另外两位是王树声和许光达,综合了各方面因素,两位被评为大将军衔,剩下的正兵团级干部跟许世友一起全部被评为上将军衔。

当时确定了大将名单是十个人,王树声和许光达分别位列第九、第十位,是两位正兵团级大将,其他八位大将在军队级别上要高于正兵团级,这样一来,许世友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上将许世友去世片段(许世友战功赫赫)(3)

王树声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作为徐向前的副手,职务在许世友之上,可以说是许世友的老上级,在资历上王树声无疑明显优于许世友,老上级位列第九位大将,又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既综合了资历,也考虑了“山头”,很明显,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更有代表性。

许光达情况比较特殊,在资历、战功方面跟许世友相比并不具备优势,甚至许世友更突出一点,而且两人军队级别也一样,这样一对比,许世友更具备大将资格,但是,评衔标准不仅仅是从资历、战功、级别上考虑的。

上将许世友去世片段(许世友战功赫赫)(4)

前文说了,评衔也考虑到“山头”代表性,作为红二方面军硕果仅存的几位高级干部之一,许光达是唯一能代表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这一支的高级将领,红二方面军本来规模就小,高级将领也为数不多,再加上当时许光达担任装甲兵司令员,为方便与苏联方面对等,综合考虑,许光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成为十大将中最后一个名额。

十大将人选的最终确定,都是经过慎重筛选和综合考虑的结果,据说,后来许世友得知自己仅被评为上将军衔,认为偏低,就去找周总理,周总理只是说了两句话两个人名(粟裕才是大将、萧克也是上将),许世友这才释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