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红楼梦中值得推荐的文字(红楼文诠之四十五)(1)

元春省亲后,宁府贾珍请客看戏。唱了哪些戏呢?作者点出了四部戏名。

其一是《丁郎认父》。戏文内容:叙明代严嵩专权,害死忠臣杜鸾,并抄杀杜家满门。杜鸾之子杜文学发配湖广,改名胡文学。一日,文学浪迹大街,与年老辞官之胡丞相相遇。胡见文学神态非凡,又询其为同姓,遂供其攻读诗文。胡丞相无子,只有一女凤英,留文学招赘之。文学身在胡府,心念举家不幸,每日郁郁不乐。胡特命家僮人等随其街头散心。

文学出逃时,妻已身怀有孕。数年后其子长大,起名丁郎,特奉母命湖广寻父。走前其母将相认之证半片菱花交与丁郎。丁郎来至湖广,有乡约苗青,与文学同乡,闻丁郎寻父之事,特将其留于家中,待文学外出,以便引见。巧逢文学大街行走,苗青急命丁郎拦马认父。文学问明丁郎家世,又见半片菱花,确系己子无疑;但因家人相偕,恐露破绽,反忍痛责打丁郎冒认官亲。苗青甚为不平,让丁郎前往胡府喊冤,复被家人拉至花园殴打,致昏迷不醒。适胡凤英为母花园降香,见情用姜汤灌醒丁郎。丁郎出示菱花,说明原委,凤英以子相认,后禀明其父,责文学无情,文学向其认错,父子团聚。

其二是《黄伯央大摆阴魂阵》 。也称《阴兵阵》、 《黄伯央大摆迷魂阵》。“黄伯央”亦作“黄伯扬”。取材于《七国春秋平话》。戏曲的大致内容是:燕国乐毅屡次为齐国孙膑战败,请师父黄伯央下山相助,黄伯央布迷魂阵,将孙膑困于阵中。孙膑的师父鬼谷子先生闻讯前来,大破迷魂阵,擒获黄伯央、乐毅二人,燕国伏输。

其三是《孙行者大闹天宫》。戏文出自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戏文内容为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因为王母娘娘没请他去参加蟠桃宴,为此便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逃后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玉帝大怒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最后还是玉帝下令请来如来佛祖,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红楼梦中值得推荐的文字(红楼文诠之四十五)(2)

其四是《姜子牙斩将封神》。戏文敷演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故事。该小说写姜子牙助周灭商的故事。姜子牙,即吕尚,道号飞熊;乃阐教昆仑山弟子,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代理封神。周西伯夜梦飞熊,遇子牙于渭水,拜为右灵台丞相,武王拜为相父。后殷三十六路伐周,其掌封神榜,执打神鞭,与截教门人斗智斗法。后金台拜将,准备东征,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武王克殷,其领玉虚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斩杀了飞廉、恶来两个佞臣,因为二人惑君乱政、陷害忠良、断送成汤社稷。后武王封其于齐之营丘,为五侯九伯之上。

这些戏文演出的效果如何呢?小说写到:“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脂砚斋批阅“形容刻薄之至,弋阳腔能事毕矣。阅至此则有如耳内喧哗、目中离乱”。弋阳腔,戏曲声腔之一,起源于江西弋阳县,流行地区很广,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用打击乐器伴奏。音调高亢,具有通俗、粗犷、热闹的特点,但不免大锣大鼓,感到嘈杂,而且有的戏文有荒诞之弊,无足文人观赏,但比较适应低俗口味。

红楼梦中值得推荐的文字(红楼文诠之四十五)(3)

宝玉认为搬演的戏文“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逃离了东府;贾珍、贾琏、薛蟠等“只顾猜枚行令,百般作乐,也不理论”,说明这些人根本不愿看戏,只是图热闹而已。曹雪芹设计贾珍搬演这些戏文,主要突出贾珍的庸俗。比较一下元妃省亲时戏班表演的效果“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二者品味,有如霄壤。

作者简介:红学爱好者,历史文化迷,资深教育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智激趣,以文会友;感谢关注,欢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