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汇聚起不断升腾的前行力量

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

肯定学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2021年4月19日

来到清华考察

高度肯定学校110年来的办学成就

强调“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

正是清华大学对国家

最根本、最重要的贡献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

春风化雨 其乐未央

2022年5月,春气奋发,停僮葱翠,清华园里讨论氛围正浓,四年一度的教育工作讨论会正开得如火如荼

教学系列教师评价与职业发展研讨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题研讨会、本博贯通培养专题研讨会、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研讨会、通识课程评价体系研讨会、本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评价专题研讨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专题研讨、研究生指导教师和课程建设专题研讨、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与培养质量专题研讨……教育教学工作各类研讨、交流接续开展

“培养方案一定要留白,主修专业或者领域只提供最核心的内核,给学生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化工系教学副主任卢滇楠提议;“在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要通过认定多样化创新成果等举措激励研究生做更好的研究。”机械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车辆学院李克强院士表示;建筑学院副教授郑晓笛分享了设置前后双机位、设置“人像画中画”功能等加强新形势在线/融合式教学中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技巧……教育教学的思想火花正在不断碰撞、迸发。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2)

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现场。

春风化雨育桃李。

回顾清华大学111年的发展历史,育人始终处于最重要、最根本的地位。“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更多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校党委书记邱勇表示。

近五年来,清华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确立并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基本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本科教学体系,有力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的格局,持续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清华大学提出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2017年起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成长创造更为宽广的选择空间。随后,学校以本科培养方案改革为牵引,不断深化教学各环节改革:

召开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评价体系、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推出40项行动计划;

系统梳理构建新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推出“优质通识课程建设计划”,建成通识课程499门;

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成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着眼于严格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内容中“开眼”,2021年该课程面向大一本科新生实现高质量全覆盖;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3)

同学们在“写作与沟通”课堂热烈讨论。

成立语言教学中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中心现开设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12种外语及对外汉语课程近100门,每学期选课学生1.2万余人次。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4)

阿拉伯语“二外”课堂。

恢复“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要求;

构建较为完整的美育体系,充分发挥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独特作用,开设公共艺术课程近200门;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5)

美育艺术周快闪活动。

系统总结反思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风建设年活动及召开学风建设大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会等;

直面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率先按教学日历开展有组织、成建制、全体系的在线教学,实现了最有力量的教育、最好的价值塑造和最生动的课程思政。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6)

张礼先生在“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在线课堂。

2021年9月,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清华大学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出经验、出示范的重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流硕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动态响应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经济社会建设所需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我校硕士生培养以专业学位教育为主体。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核电“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在教育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签订协议,共同策划、设计、实施“核电工程与管理国际人才”专业学位项目,携手培养具备优秀的工程素养和专业特长,具有与我国开展国际友好合作意愿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人才,促进世界核电事业和平发展。

稳抓关键,改革创新。2017年10月,清华大学入选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加强培养模式探索,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学科交叉培养体系,进一步理顺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审议机制;全面实施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动院系、指导教师与学校在研究生资助方面形成合力;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建立完善博士生选拔评价指标体系,重构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境外知名院校合作开设双授联授学位项目52个,自主开设全英文学位项目30个。

“这是该奖章自1924年创立以来首次授予中国学者,其中获奖论文第一作者(4位获奖者之一)为清华在读博士生!”车辆与运载学院张扬军教授团队4位师生荣获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授予的2019年度莱特兄弟奖章;航天航空学院以博士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团队获得2021年第11届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冠军……一批批博士生在国际赛事或学术奖项角逐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清华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7项。在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清华大学荣获2项特等奖

为党育新人,为国育大才

清华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自觉肩负使命,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上,校长王希勤说。

五年间,清华大学以改革为钥,破解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课题。

清华大学大力推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自2017年起,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人工智能班(智班)、量子信息班、经济班纷纷纳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在充分借鉴学堂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基础上,根据强基计划的培养要求,2020年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书院统筹推进强基计划人才培养,覆盖清华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2021年,成立求真书院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2年成立为先书院,拉开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序幕。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7)

为先书院2022级新生合影。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工程高端人才培养新格局。

“归来仍是少年!”清华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张军英曾于2003年参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在今年举办的冬奥会中,她既是火炬手,也以冬奥志愿者身份担任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人员管理工作,同时还将在清华继续充实的校园学习生活。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8)

张军英参与北京赛区冬奥会火炬台点火仪式。

面向国家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清华大学不断增设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特色子项目,初步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一体”,以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和助力重点产业发展为“两翼”的项目招生布局。2019年至今,先后开设粤港澳大湾区项目、长三角项目、重点领域项目、西南地区项目、集成电路项目、公共卫生与健康项目等六个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特色子项目。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9)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调研。

今年,首批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真问题” 、拿出“真举措”,围绕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技术、高炉煤气脱硫工艺、新型特种合金药型罩等重大工程领域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身体力行地诠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0)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审议

各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完善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克服“唯论文”更加“重质量”。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强调要坚持正确导向,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

2020年3月,《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相继发布,进一步回答了“破立”之问,将立质量放在建立符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治理体系和价值追求的学术评价制度的首要地位。同年6月,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完成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

对克服“唯论文”,强调“重质量”的评价导向,精仪系对此深有感触。“因为学科的差异性,系里不少师生从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研究,更注重技术上的突破,不适合仅以论文发表数量或发表期刊因子来评价。”时任精仪系主任欧阳证说。

物理系也提出:“不是简单地按照SCI论文的篇数、引用数量的多少和刊物的影响因子来作为博士生的毕业标准。”全校36个分委员会全部实现评定学位不再“数论文”。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纤毫物欲不相侵。”2020年3月至6月短短4个月内,清华大学校级制度框架和各分委员会文件全部生效实施,为学位评定标准完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尊师重教,涵育“大先生”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

校党委书记邱勇多次明确表示,重视教书育人是清华的优良传统,学校始终把育人看得最重,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

以人为本,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钱老师,请问在面临两难选择时,更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办公室的“开放交流时间”,以分享人生阅历、传道授业解惑为底色。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1)

2017年,钱易院士在“开放交流时间”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自2017年起,清华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公开设立开放交流时间(Open Office Hour),全校学生可在此时间到约定的地点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在更有温度的校园文化里

“在清华跟大师们交流的机会很多,收获也很多,言行之间不仅能感受到大师魅力,更能够体会到‘大学之大’,看到自己未来人生的无数可能,眼界和胸襟都有所不同。”参与活动的同学们感慨地说。

为事以恒,树教书育人的“筑梦人”。

2017年,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清华大学首次为8位“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与99位“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2)

清华大学举行2017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图为“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颁奖现场。

“我在清华任教44年,这些年来,学校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发展高水平科研等方面取得大量教学和科研成果,促成许多前辈、同辈的学长获得骄人业绩。愿这些激励政策能长远贯彻,使清华之树长青!”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涌说,未来愿继续践行自己的座右铭“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为学校学科建设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元评价,励教师成长的“方向杆”。

在清华,有种神奇的“小档案袋”——教师可以在真实情境中记录下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悟,评价、反思、自我累积,促进自主成长,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改进教学质量,这便是自2019年实施的“教学档案袋”制度。

清华大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教学发展支持体系。在推广“教学档案袋”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已重点支持建设21个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3)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4)

教育档案袋制度基本内容。

引领示范,立类型课程的“荣誉标”。

清华大学以标杆课程、精品课程、通识荣誉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课程示范引领

33门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优质标杆课程全部开放观摩,29门高定位、高挑战度的通识课程获评通识荣誉课,281门本科精品课程覆盖40个院系。2020年,全校共58门课程通过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5)

优质课程示范引领。

“清华的好课非常多,在课堂里经常能遇到‘大先生’,比如这学期在课堂上我们就见到了百岁的吴良镛先生,这令人非常兴奋!”建筑学院硕士生郑舒文表示,他在这门课上“常听常新”,授课老师“大咖云集”,不仅能相遇学术上的启发者,更能结识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

薪火相传,作教学接力的“摆渡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薛克宗、冯鹏、李威三位清华教师的代际传承,深入诠释了 “春风化雨,课比天大,薪火相传,初心不忘”的青教赛精神。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6)

薛克宗(左)、冯鹏(中)、李威(右)三代教师在课堂。

“以赛促教”,清华大学发挥青教赛平台作为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高精尖平台作用,形成了一支钻研教学、热爱课堂、培养教师、引领育人的教师队伍。先后有128名教师通过选拔参加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54人获一等奖,其中第一名10人;6人获得一等奖,其中3人第一名,3人第二名,培养出了一大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名师,优秀青年教师带动更多青年教师讨论教学、钻研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将比赛成果“辐射”到课堂中去,从课堂中来,又回到课堂中去,真正做到了“以赛促教”。

在清华百余年来的优良育人传统中,有师生从游的其乐融融,有老少接力的薪火相承,也有多元标杆的指引鼓励,无一不在激励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的制度支持不断增强,构建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学共同体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更自信、更从容的清华将更有定力

努力拓展办学新格局

坚定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展道路

静下心来

做真正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1年底

清华大学推出

《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质量优先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担当作为

扎根中国大地 面向全球视野

在探索革新的浪潮中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以奋楫笃行 乘势而上

文 | 江盛盈

排版 | 牟蕙

编辑 | 赵姝婧

清华,走向世界!

“学长学姐,我真的考上清华了!”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欢迎报考!清华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7)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8)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人才之成出于学出自哪(国势之强由于人)(19)

,